母爱名言: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4、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5、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6、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7、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8、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9、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10、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11、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12、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1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1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15、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16、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17、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18、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1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20、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
----梅特林克2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2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2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2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2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2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2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2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2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3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32、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33、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34、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
——夏加尔35、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
——芭芭拉·金索尔夫文章:寸草心·且行且珍惜五月,入夏前夕,正是雨季时节,伴着雨季到来的,还有一个节日,那是一个沉重的节日。
每每提及“母亲”这两个字时,我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母亲”这两个字太沉重了,她带着沉甸甸的爱,让我不敢轻易去亵渎她的圣洁。
而比“母亲”两个字更为沉重的是:母亲节。
一年365天的操劳,换来的是“母亲节”三个字。
每年母亲节那天,空间里、论坛中、微博等满屏的都是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也千篇一律的都是那几句话。
曾经,我也这样在空间写过祝福的话,更写过感恩的诗,这是第一次觉得“母亲节”这三个字非常的沉重。
现在想来,对于那些母亲而言,那些祝福和感恩的话,她们看不见、听不见,更是不在意,因为母亲在意的只是心意。
我的母亲,很平凡、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识字,不懂普通话,她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忙碌、唠叨。
现在回想起来,空间里的祝福与感恩,十分讽刺,母亲,她要这些,又有何用?我喜欢看书,看优美的文章。
每次,看到那些关于母亲、关于母爱的文章时,总会被她们感动、为她们流泪。
我以前也经常会落泪,但是,真的不清楚在无数次的流泪和哭泣中,有没有一次眼泪是为母亲而流的。
在家里,从小到大,看到更多的都是父亲的忙碌和瘦弱,父亲占据了原本属于母亲在我心中的那个位置,我很清楚母亲需要的是什么,但却从来没有给过。
印象中,我为母亲洗过头发,为母亲剪过指甲,仅此而已。
而母亲,每次回家的时候,总能从左邻右舍的口中听到她对我的担心。
对于我而言,母亲不像父亲,父亲给了我成长必须的资本,给了我读书受教育的机会。
而母亲,给我的除了乳汁,便是那普普通通、再平常不过的饭菜。
如今,自己只身在城市,我喜欢洗手为自己做饭炒菜,但是,这些饭菜总少了一份记忆中应该有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对于天下所有的主妇而言,为家庭、为儿女,付出的就是凝聚在一粥一饭里的悠悠寸草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不知道别人身上穿的衣服有没有补过,但是我穿过,小时候,穿的衣服很大一部分是打过补丁的衣服,这些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好的。
小时候,祖母曾经常让母亲帮忙穿针,然后看祖母一针一线的缝补,我也是在母亲和祖母的教导下学会缝补衣服的。
直到现在,每次回家,祖母总会让我帮忙把针线穿好,预备需要缝补衣服。
现在,虽然不需要再穿打补丁的衣服,但是,我依然在行李中带着针线,以备缝一粒扣子,缝一个袖口,去体会穿针引线的感觉。
初小的时候,中午饭是在学校吃的,那时候,人人都是早上上学时便带好中午的便当,那时候,母亲,起的永远是最早的一个,烧火、炒好米饭后,才叫我起来。
高小的时候,需要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每个周一的早晨,离家时,带走的除了书本、除了那足够吃一周的饭菜之外,还有母亲的期望与牵挂。
直到初中,带到学校的米由我自己准备时,母亲都是在旁边看着,看着我带够那些东西。
每当村里有人过寿,发寿饼时,她会藏一个在米缸里,留给周末放学回来的我。
想吃汤圆、烧饼时,只要我开口,当天必然能够吃到。
现在,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吃过母亲烙的烧饼、煮的汤圆了,偶尔还会怀念当年的味道,只是不知道母亲,是否也会怀念当初烙烧饼的日子。
记得以前每到清明的时候,不管春耕再忙,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采艾叶做艾叶粄,那些热乎乎的艾叶粄、九层糕、都盛满了我们童年的回忆。
而如今,我也忘记母亲有多少年没做过艾叶粄和九层糕了,也许,是自我从高中离家上学开始吧。
这些事,虽然很小,但是却凝聚着母亲一寸一寸的心意和母爱。
对于母亲、对于母爱,母亲不求回报、我们也无法回报。
知道许多女孩、男孩会为自己的另一半洗手做羹汤,但是,很少有听到当儿女的为父母洗手做羹汤。
我们从婴儿长大成人,吃过的饭凝聚着母亲沉甸甸的爱,那么,正直风华的花样男孩、女孩们,请你们为自己的母亲洗手做一次羹汤吧,让母亲在母亲节这一天,放下这一切,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生命规律所定,终有一天,我们要面对与母亲的永别,那时,我们也已为人父母,别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从现在起,带着感恩,带着那悠悠寸草心,且行且珍惜!母爱是凝望母爱是一颗橄榄,初尝虽苦又硬,但久后甘甜又留香;母爱是一把伞,虽粗糙老旧,但能为我遮阳又避雨;母爱是一次无声的凝望,虽无言,却惊心动魄。
——题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但母爱也是一种凝望,凝望在古老的街头。
母爱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它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装饰。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
但却有一个坚强伟大的心。
她跨越了生死的鸿沟,却独咽苦水,从不在我们面前叨念过半句。
人世间最怕的就是离别。
而我最怕离别时母亲的相送。
高考时候,考场是设置在区那里,坐车要一个多钟。
那时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统一提前一天到到那边。
离开家时,是母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那是六月天的大中午,赤日炎炎,母亲没有打伞,头顶烈日,穿过一条有一条街巷,帮我找车拦车,几乎忘记了此时的自己还是一个病人。
最后,当我坐上车时,跟母亲挥手再见,任凭我怎么劝说她赶快回家,她都总是笑笑说:“没事的,到那里,别紧张,要放松,不要有压力啊。
好了,我会回去的。
”车驶出了好远,我才颤颤巍巍的回头看看母亲站的地方,这时,我仿佛还看到一个娇弱的影子站在树荫下,在向前方凝望。
天啊,莫非母亲还没走么?我拼命的睁大眼睛,努力朝后看。
潜意识告诉我:是的,没错,没错,那就是母亲,她还在那儿!此后,离家的次数也增多了。
可每次总是尽力挑选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走。
因为我不忍心看着母亲久久凝望在街头孤单的影子。
母爱是凝望,在我童年时期,凝望我的成长;在我求学时期,凝望我夜晚放学回家。
母爱是凝望,是一种无声的默默地注视。
它无法用语言形容,却可以用心感受,用行动表达。
母爱是凝望,她用她的爱,激励了我沉睡的梦想与斗志,她的凝望,是我勇敢翱翔的翅膀。
悠悠寸草心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文章几乎被人们写烂了。
不过世界上的母亲千差万别,每个人对母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我还是要用幼稚的文字,来表达母亲那从未减少的绵绵爱意。
我的母亲很平凡,站在人群中都不会很容易被认出来;我的母亲又很不凡,她用简简单单的母爱,和父亲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硬是将四个孩子拉扯长大。
母亲和父亲是通过媒人认识的。
在他们那个年代,自由恋爱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事情。
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甜言蜜语,他们也不会说甜言蜜语,甚至经常会有口角之争,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融入到了平平淡淡的日子之中,他们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
二十七年前,大姐出生了。
由于父亲母亲都是各自家庭的老大,所以她是我们两个家族的第一个孩子,理所当然的成了所有人的宝贝。
大姐从小就比较聪明,也比较懂事。
不过,或许是孩子太多,父母忙于生计,也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去方方面面都顾及到。
这让大姐有了一种埋怨的心理,觉得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吃的喝的,根本就不知道给孩子以内心的关怀。
我记得当时大姐寄回那封信的时候,我从没见她哭过的母亲哭了,哭的是如此伤心——而我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会哭。
我当时吓得不得了,也为母的伤心而伤心得不得了,最后和母亲一起哭起来。
如今大姐长大了,已为人母的她终于些许体味到做人父母的艰辛,也开始明白自己当时的叛逆。
大姐常常告诉我,她做了母亲才明白父母对孩子那种无可比拟的爱,才明白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人。
这对于我的母亲——我劳累了大半辈子而且至今还在劳累的母亲——大概是最欣慰的事情吧。
二十五年前,二姐出生了,她是我家第二个孩子,也是两个家族第二大的孩子。
有了孩子当然是值得庆祝的,但那种庆祝总是少了一份心照不宣的遗憾——我的爷爷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不过却有着十分严重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见到两个都是孙女,爷爷就有些坐不住了。
当时计划生育是相当严格的,第二个孩子就已经罚了很多款,但是爷爷还是希望我的父母能再要一个孩子。
对于这一点,母亲的心里是完全明白的。
二姐是一个善良、老实而又有些固执的孩子,甚至和母亲一样都得过甲亢,这也就没有少让母亲操心甚至流泪。
不久之前,当远在浙江的二姐早产之后,一坐车就晕得万分难受的母亲还是坐上了远去的列车——不知道那小小的列车,是否载得动一个母亲的心……二十二年前,我的三姐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