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1 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大变革 (根本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3、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

2 2、战国――孟子、荀子

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实例: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和不同。

思想家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三、法家和道家

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3 2、思想主张:

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二、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立博士,传五经,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独尊儒术的结果: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 儒家经典

为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立教官为“博士”。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意义: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提高儒学的地位。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主张:黄宗羲认为 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

2、经世致用思想家——顾炎武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崇实致用的学生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 变化 ,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认识论上,他认为主观得认识是有客观对象引

4 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 认识的 ;他还认为 静止 是相对的, 运动 是绝对的,具有 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思想。

影响: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苏格拉底

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针砭时弊,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人们重新建立道德价值观。他还提出

美德即知识 的思想,认为教育 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研究“人” 的学问。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概况

1、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 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

2、主要内容:

①核心是“ 人文主义 ”,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 价值和尊严 。(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②反对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表现领域:文学—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 《歌集》、 但丁 《神曲》。

艺术—美术三杰:拉斐尔(善画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

4、进程:开始于 意大利 ――16世纪拓展至西欧(如:英国莎士比亚)

5、影响:①把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②挑战教会权威,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第7课 启蒙运动

5 一、概况

1、主要内容:

①呼唤理性的阳光,抨击教会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②核心是 理性 ,即人自己思考。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构建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伏尔泰:《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抨击天主教会,反对 君主专制 ,倡导 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主张 三权分立 ,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3、卢梭:《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 ”和 人民主权 思想;天赋人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影响:

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 思想解放 运动。

2、影响:

(1)对欧洲:破除对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思想,自由平等日益深入人心,冲击欧洲 封建专制 统治。

(2)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 法国 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国。

(3)对世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包括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6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类别 成果 地位及意义

四大

发明 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时,火药广泛使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宋代,出现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综述: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推动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授时历》:元朝郭守敬制定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2、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

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7 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

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4、唐朝诗人李白以浪漫主义创作被誉为诗仙,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何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受到欢迎。代表人物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的苏轼 、辛弃疾。

2、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1、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揭露官场腐败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脍炙人口。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魏晋时期书法开始进入自觉时期。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写的《兰亭序》。

二、中国绘画艺术

①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