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金融创新方案

互联网金融创新方案

❖ 目前,各商业银行仍在不 断改进自身网络银行,手 机终端银行以及其他与互 联网相关的内容,为提供 更加完善,快捷,优质的 服务,争取更大的网络市 场份额而不懈努力。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
❖ CFCA发布的《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研究报告》数 据显示:201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 个人手机银行使用者比例为8.9%,手机银行已成为 银行业对外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 客户在柜面或者自助设备上进行一般金额的存取 款业务、简单协议签约、日常业务办理时,客户 只需要进行指纹认证即可,客户端显示端可以看 到自己可以支取的账户的信息,点击确认之后, 柜员或者自助设备为客户实现一站式业务办理。
(三)基于面部识别的验证补充
❖ 面部识别又称人脸识别,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 获取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计 算机系统在获取图像后与数据库图像进行比对后完成识别 过程。面部识别是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 ,与指纹识别 等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具有实时、准确、高精度、易于 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性价比高和非侵扰等特性,较 容易被用户接受等优点。
(四)基于视网膜识别技术的验证设想
❖优点在于视网膜是一种极其固定的生物特征, 不磨损、不老化、不受疾病影响;使用者无需和 设备直接接触;是一个最难欺骗的系统,因为视 网膜不可见,所以不会被伪造。 ❖但是技术发展不成熟,成本难控制,所以还是 多被应用在军事项目上。
(五)基于DNA技术的验证设想
❖ DNA个体识别技术于1989年开始被中国刑事侦查领 域所采用,在英国,DNA技术的应用,使破案率从 22%提高到45%,而随着数据库的规模扩大,破 案率最终可以达到55%。DNA数据库的最终社会效 益体现在降低犯罪率和维护社会安定。
❖ 视网膜是一些位于眼球后部十分细小的神经(一英 寸的1/50),它是人眼感受光线并将信息通过视神 经传给大脑的重要器官,用于生物识别的血管分布 在神经视网膜周围,即视网膜四层细胞的最远处 。
❖ 使用者的眼睛在注视一个旋转的绿灯时,录入设备 从视网膜上可以获得400个特征点,同指纹录入比较 ,指纹只能提供30到40个特征点用来录入,创建模 板和完成确认。由此可见,视网膜扫描技术的录入 设备的认假率低于0.0001%(一百万分之一),由此 可见识别程度还是相当高的。
❖而 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达到9亿人,以手 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已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 端,为手机软件的发展创造了广泛前景。
❖ 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48.66%,网上 银行注册用户为4.3亿,全年交易额高达780.9万亿 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50.54%。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
❖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 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基于大数据挖掘等,对 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为互联网金融奠定 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构想
二维码
构想
DNA
指纹
面部 识别
视网膜
(一)基于二维码识别的小额支付
❖二维码(dimensional 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 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 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象 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 动处理。
❖ 再如将基金、理财产品等打 包成二维码格式,放置到手 机银行的金融超市,或通过 网站、报纸、户外广告、网 点宣传单等渠道,将金融产 品介绍给广大客户。
(一)基于二维码识别的小额支付
❖ 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的二维码扫描软件即可完成商品的 拍摄和支付,随时随地轻松享受银行提供的各类金融 服务。
(二)基于指纹识别的日常支付
❖现在支付宝钱包支持通过发 送声波来传递付款信息,而 移动已经推出了手机sim卡和 武汉通捆绑形式的sim卡,通 过刷手机,就可以支付公交 费这样是比较初级的无卡支 付系统。 ❖而随着身份证办理要求采集 指纹信息和现代手机等支持 指纹识别技术的普及,指纹 进行密保验证日渐可行。
(二)基于指纹识别的日常支付
❖ 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时代,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 已日渐成为人们的首选。而现如今塞满钱包的各 个银行的银行借记卡、信用卡,商场的会员卡、 生活保障的服务卡日趋成为烦恼。
❖ 而银行卡的复制、盗刷案 件屡禁不止,丢失补办更 是手续繁琐,因此,指纹 验证的快捷、安全的验证 方式,在未来势必将受到 欢迎。
(二)基于指纹识别的日常支付
❖ 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 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 ,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 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
❖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已对传统商业银行 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 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 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
(三)基于面部识别的远程验证
❖ 对于大金额的存取款、重要协议签订、风险级别 较高的业务,柜员或者设备同时核对客户身份信 息,对客户的面部进行识别认证,与系统之前预 留的影像进行比对(原理参考对公业务预留印鉴 验印),影像重合率达到一定设定值方可办理相 关的存取款业务。
(四)基于视网膜识别技术的验证设想
互联网金融创新方案
无卡金融
——基于未来信息识别技术的构想
无卡 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简介 二、信息识别的构想 三、虚拟账户的开立 四、无卡金融生活设想
一、互联网金融简介
概念
简介Biblioteka 当前 格局发展 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 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指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 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 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
❖ 具有成本低、制作简便、信息容量大、 ❖ 抗损、抗干扰和纠错能力强、信息防 ❖ 伪、信息自动传递等特点。
(一)基于二维码识别的小额支付
❖ 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出现,为银行提供更优质的移动支 付方式和客户体验模式提供了契机。将现有网点和自 助银行的产品、宣传品等均进行二维码标记,手机银 行添加二维码扫描专区,客户可以在网点、网银、宣 传品等快速扫描所需信息进行添加到个性化菜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