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布局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市经济的发展的牵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一、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工程质量、提高道路等级等方面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市拥有国省级公路7条401.393公里,其中:国道黑大线51.825公里;省道沈营线53.753公里;沈环线81.557公里;小小线67.492公里;连鞍线51.565公里;辽凤线88.699公里;吉高线6.502公里。
拥有各级农村公路633条2634. 339公里。
其中:县道26条535.352公里;乡道185条1109.211公里;村道422条989.7 76公里。
专用公路8条57.854公里。
全市拥有桥梁700座20912.83米。
其中:大桥36座7129.6米;中桥87座5099.04米;小桥577座8684.19米。
东南环绕城路11.87公里。
其中:东环5.3公里;南环6.57公里,本辽辽高速公路横贯我市东西,沈大高速公路纵穿我市南北,我市有铁路专用线53条,合计长303公里。
目前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1、公路建设情况“十一五”期间已新改造大、中修工程483公里。
其中:06年87公里,07年225.9公里,08年215.6公里,09年176公里。
----沈营线北段改扩建工程。
沈营线灯塔市境内24.8公里改造工程,总投资14300万元。
已于2009年10月通车。
----沈营线南段绕城公路改线工程。
路线全长28.12公里(含利用旧路5.3公里),建设标准为一级路标准。
工程总投资43072万元。
全线工程分段实施,工期两年。
----辽宁中部工业走廊出海通道辽阳段工程。
出海通道辽阳段全长6.716公里,总投资9900万元,正在建设中。
----农村公路。
从2003年开始实施村通油路工程,截止2008年,共实施村通油路830公里,已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2、桥梁建设情况----辽阳市宏伟大桥工程。
线路全长812米,其中主桥长680米,宽37米,两侧引道152米,宽35米。
建设标准为双向六车道兼顾城市主道路功能,项目总投资24749万元,省发改委已批复可研(辽发改交通[2009]946号),目前正在建设中。
----辽阳市新运大桥工程。
线路全长约823米,其中主桥桥长740米,宽37米,两侧引道83米,宽35米。
建设标准为双向六车道兼顾城市主道路功能,项目总投资26173万元,省发改委已批复可研(辽发改交通[2009]946号),目前正在建设中。
----辽阳市北工大桥工程。
线路全长约844.67米,其中主桥桥长720米,宽37米,两侧引道124.67米,宽35米。
建设标准为双向六车道兼顾城市主道路功能,项目总投资215 97万元,河东新城管委会已批复项目可研,目前正在建设中。
3、客、货运场站建设情况(1)辽阳市中心客运站工程。
按照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工程占地面积1614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152.8平方米,地上地下停发车场面积15000平方米。
工程总投资1 1000万元。
市发改委已批复项目建议书,沈阳市建筑设计院已编制完成项目工可研和初步设计,正在建设中。
(2)弓长岭客运站建设工程。
择址重建弓长岭区客运站,站房建筑面积5266平方米,停发车场面积800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2332平方米,市发改委已批复项目建议书。
(3)灯塔市客运站建设。
建设灯塔市客运站,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停发车场面积8 00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2330万元,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4)辽阳县客运中心建设。
置换现有客运站,新建公路、铁路一体的客运中心。
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可研。
4、铁路建设情况(1)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辽阳段52.8公里,途经我市白塔区、太子河区、辽阳县、灯塔市四个县(市)区。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与现有沈大铁路线相邻,平行通过市域,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
(2)辽溪铁路改移工程:线路自沈大铁路辽阳站北端引出,并行哈大客运专线前行,跨太子河后至罗大台乡北折向东南,经宝境、南雪梅线路所后接入既有辽溪铁路安平站,线路全长约34.6公里。
本工程新建线路约27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约7公里;改建沈大线约6.0公里;新建东辽阳站至小屯站联络线6.5公里。
项目总投资155266万元元。
铁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初步设计(铁鉴函[2009]1270号),目前5座大桥和其它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3)地方铁路(企业专用线)情况:目前,我市共有企业专业线53条,专用铁路2家,全长303.051公里。
其中:企业专用线,辽阳市区41条,40.41公里;辽阳县4条,9. 847公里;灯塔市8条,64.8公里;专业铁路2家,宏伟区1家(辽化公司)98公里,内燃机车7台;弓长岭区1家(鞍钢矿业公司)90公里,内燃机车5台。
二、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1、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比较大,属公益性工程建设,发挥效益不明显,因此,投资者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资金短缺,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2、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
我市县级以上公路黑色路面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八五”、“九五”期间修建的黑色路面占现有黑色路面总里程的60%以上;路网中的桥涵多为七、八十年代建设,设计荷载能力偏低,加之辽阳地区钢铁加工、矿业开发,超限超载车辆较多,致使部分公路、桥梁损坏严重,并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
3、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
目前我市已实现村村通油路,但村屯、屯屯通油路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我市目前农村公路网建设较其他周边城市相比还比较缓慢,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的一乡多业、一村多品受到制约。
4、场站建设严重滞后。
运输场站设施功能不够完善,档次相对较低,服务设施陈旧,管理相对落后,已不适应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乡镇交通站只建成5个,还没有达到每个乡镇都有客运场站的目标。
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客货运输站场网络格局。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尽合理我市实施的河东新城开发、芳烃基地建设、沈辽鞍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新城新市镇建设,目前,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沈辽鞍经济带建设的工业及商业园区道路交通亟待解决和改进。
6、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牵动作用不强我市的繁荣路、振兴路、南出口路等主干道路相继建成并运行,但道路两侧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牵动作用不强。
三、我市产业结构布局1、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河东地区开发。
河东地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河东地区,实现辽阳跨河而立,是辽阳人民人心所向。
近年来,我市经济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但是城市规模没有相应扩大,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中心城区已不能适应大发展的要求。
要实现“四个一”的目标,必须加快河东地区开发。
同时,开发河东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大举措,目前,河东新城项目全面启动,正在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中旺铝型材工业园区、柴油机生产基地和居民住宅区。
大力推进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建设。
芳烃基地建设,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要以精深加工为重点,扩大芳烃原料生产规模,延伸芳烃衍生物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和支柱。
规划引进一批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大项目,壮大石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
全面建设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
建设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是我市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辽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是辽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突出做强县域经济、做优主导产业,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在沈大高速公路和沈营线规划建设一批工业集中区,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全市工业组团式发展的新格局。
2、新城、新市镇建设(1)四个新城河东新城。
规划占地80平方公里。
河东新城围绕建设沈阳副中心城市这一主题,突出沈阳服务业次中心、滨水生态居住区、现代化工业园区三条主线,最终建设成为集行政文化、生态居住、商务商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化工业集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怡居、宜商、逸生活的环保生态型城市。
依托辽阳石化,在国家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和辽阳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基础上,河东新城将打造全国最大的芳烃产业基地。
依托全国唯一产业化、世界领先的高压共轨产品,发展柴油机整机及配套产业。
依托世界著名、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加工企业--忠旺集团,建设新型工业铝材精深加工基地。
灯塔新城。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依托区域内亚洲最大的天然脂肪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北方化工,发挥得天独厚的日用化工原料生产和供应优势,打造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日用化工产业基地。
依托沈营公路连接带、沈大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沈阳周边最大的物流中心。
首山新城。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首山新城以填补国内空白的柴油机高压共轨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配套业和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商贸物流业。
汤河新城。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将建设成为以温泉旅游为主导,集旅游、休闲、疗养、度假为一体的沈阳经济区的公共卫星城、山水后花园。
(2)四个新市镇西马新市镇。
将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围绕大热电厂,打造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望水新市镇。
望水新市镇与辽阳市区紧密相连,通过对沈大高速辽阳段两个出入口的规划改造,将在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建立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区。
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依托区域内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望水新市镇将以发展机械加工产业和汽车销售等专业市场作为城市化的产业支撑。
刘二堡新市镇。
位于沈辽鞍营经济带轴线上,邻近鞍山市、首山新城、达道湾新城和腾鳌新城,工业经济发达,更是辽阳西部传统的工业和商业中心。
刘二堡新市镇将充分发挥毗邻鞍钢、本钢的区位优势,依托多年形成的产业基础,强力推进刘二堡钢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形成以钢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重镇。
佟二堡新市镇。
是闻名国内外的皮装、裘皮生产销售基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基础,佟二堡新市镇将打造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皮装裘皮产业生产、销售集散地,成为“产业集群化、产品系列化、管理现代化、市场国际化”的皮装裘皮生产销售基地。
同时将佟二堡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宜乐”的现代化新市镇。
3、服务业布局(1)在建和规划物流园区。
当前在建及“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以下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在建园区----华盛现代物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