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了上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新艺术”运动在艺术设计史上的重要影响。
虽然对于时代发展规律而言,主张复兴传统手工艺是复旧式的运动,但这一时期各国的设计风格和制作工艺却日新月异,在建筑、家具、产品和服饰等领域都开拓了新的局面,为全面思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当代平面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影响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一次影响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
1895年从法国发展起来,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中欧各国乃至美国,成为一场国际性的艺术运动,一直持续到1910年左右。
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主义”运动取代。
从意识形态上讲,虽然这是一场由少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为反对工业化带来的做工粗鄙的工业产品和矫揉造作的、过分装饰的维多利亚风格而发起的一场复兴传统工艺的复旧式运动,但却诞生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专究的艺术品和设计品。
为20世纪开始的现代艺术埋下了伏笔,在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大量的设计风格与元素对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特点“新艺术运动”处在世纪之交,它的艺术设计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一,它与历史风格决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师反对守旧、折衷而机械的传统模式,他们将艺术设计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或者是最近的未来基础之上;第二,崇尚自然弯曲的参照物。
在设计中,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的手法大量出现,把感觉因素引入设计中,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第三,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希望通过装饰来改变由于大工业生产造成的产品粗糙、刻板的面貌;第四,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
新艺术起源于法国,但在欧洲其它国家却有着不同的称谓。
如德国的新艺术被称为"青年风格"。
在奥地利则以"维也纳分离派"著称。
它的名称带给人的印象是清新、活泼、自然、年轻,充分展现人类在世纪末的新期盼。
当时欧美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不管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上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时的人们也都面临着新旧交替、文化混乱多变的局面。
欧洲成为孕育新文化和新艺术运动的摇篮。
新艺术逐渐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奠基石,对当代平面设计理论与实践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时间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时间:约1890年~1910年。
平面设计是新艺术运动最早的基础之一,主要以招贴广告和书籍设计为主,平面设计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了这场运动的基本风格。
另外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
19 世纪中期左右,日本风格在欧美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大。
其实,早在18 世纪,已经有大量的中国和日本的手工艺产品运到欧美,使当地的消费者,特别是富裕阶层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们笼统地称这些产品风格为东方风格,对于是否来自中国或者日本比较含糊不清。
但是到了19 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各国对于日本风格的爱好就显得特别地情有独钟了。
法文Japonesme所指的就是这种时尚风格。
“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欧洲各国的发展表现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影响主要是从法国与英国开始的,然后影响到美国。
法国平面设计从维多利亚风格向“新艺术”风格的转化是一个渐变转化的过程,法国平面设计的一个重大发展转折点是1881年。
法国政府在此年解除了一部分关于对商业海报控制和禁止的规定,除了教堂、官方自己的报告栏之外,海报基本可以在任何地方张贴。
这个行动,导致法国立即产生了一个海报、招贴的生产热潮。
法国的街头成为法国艺术的新画廊,新的形象、内容和色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产生,不少的艺术家开始在这个领域工作。
艺术家们对于进行商业艺术设计再也不感到羞愧了。
英国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已经为商业美术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法国的艺术家得以在新的环境之下开始从事大量的商业美术设计。
其中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是两个巴黎的平面设计师——法国新艺术平面设计的开创人朱里斯·谢列特(图1)(Jules cheret,1536-1933)和尤金·格拉谢特(Eugene Grasset,1841-1917) 特两人。
谢列特的作品都讲究流动的线条和构图,惹人喜爱的插图和鲜明的色彩。
他创造的一种优美的女性形象被称为“谢列特女”。
谢列特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家之一。
代表作有海报《森林中的鹿》。
格拉谢特则采用单纯的线描方式,线条弯曲而富有装饰特点,影响也很大。
他的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法国平面设计师,作品充分发挥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曲线、有机形态特点,最具独创性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夸张,文字与图形的巧妙安排,有力的对比等。
具有非常高的装饰性,被认为是新艺术平面设计的最高典范。
代表作有《快乐王后》(图2)、《简.阿伏勒》和《红磨坊》(图3)歌舞演出海报以及JOB香烟。
19世纪末新艺术平面设计发展迅速,最具影响的是阿尔丰斯.穆卡(Alphonse Mucha 1860——1939)。
穆沙设计的(图4)招贴、海报因其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面效果等,被誉为“新艺术”运动中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
据不完全统计,穆沙一生设计了近百张招贴,融合了多种风格,含有鲜明色块的日本高雅轮廓与来自拜占庭和摩尔人艺术的几何装饰糅合在一起。
这些流露着拜占庭风格,以天使、棕榈叶和马赛克围绕的理想化女性形象为特征的招贴,将广告招贴提升到了美术品的高度。
其代表作1893年设计的海报《JANE A VRIL》,就是这种风格最典型的例子。
这个时期的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体现上,大量地采用花卉、植物、昆虫作为装饰手段,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常被称为“女性风格”,与简单朴实的“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强调比较男性化的哥特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此后以马卡等人为代表的设计则装饰性越来越强,平面化的趋向占了主导地位。
在构图编排方面则趋于平稳和对称,大量的图案支撑和分割着背景,和前景中的人物形成了明确的两个层次关系,见(图5)。
图5西班牙西班牙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唯一被阿拉伯人占领几百年的欧洲国家,受地中海文化影响,使得罗马天主教与异教、亚洲文化得以在西班牙共存发展,所以西班牙可以说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路桥,因此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存在很强的包容性与实验性。
“新艺术”运动在西班牙冠以“现代风格”,有着较强的自由民主思想气氛,设计上的非宗教化趋势逐渐成为西班牙的设计风格。
例如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就受到复兴中世纪歌德风格和强烈怀旧情绪的影响,其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在设计中否定直线和平面,完全自然风格。
如高迪的圣家族教堂和米拉公寓,无论外表和内在都已完全的使用有机形态展现,吸取动物、植物形态造型,体现出了对工业的完全挑战情绪以及过分装饰的厌恶。
图为西班牙设计师安东尼.高迪(Casa Mila BUILDING 1905-1910)的作品米拉公寓(图6)图6 米拉公寓英国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仅限于平面设计。
《工作室》的出版是对早期风格的最早突破,。
英国的新艺术平面设计重要代表是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和里克茨.比亚兹莱的设计前卫、激进,受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所作的插图和书籍封面设计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采用黑白单线描绘方法,作品想象力强,色情趋向惊人,引起保守的艺术界很大的震动,他在画面色调的控制与空间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认为是"天才横溢"。
代表作有《月光下的女人》、《莎乐美》(图7)等。
而同期的图画家和设计家查尔斯·里克茨(Charles Ricketts)是与比亚兹莱走完全不同道路的另外一个重要代表。
里克茨的作品比较讲究典雅装饰味道,虽然也是采用简单的线描,但是他的灵感更多是来源于古典希腊的瓶画,因而有一种古典的韵味。
他能够把莫里斯的凯姆斯科特印刷公司风格与“新艺术”风格结合起来,宽大的书籍边缘,规整的插图布局,优雅流畅的线条,使他的作品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见(图8)后来,格拉斯哥派(The Glasgow Four)的设计将象征性和装饰性结合为一体,对称、庄严而强调画面构成要素的对比,纪念碑式的构图给人以一种中世纪宗教绘画的印象。
图7《莎乐美》插图图8荷兰这个时期的荷兰设计家让.图鲁普(Jan Toorop 1858-1928)的招贴将纹样、人物和字体混合在一个平面上,造成了一种闪烁的肌理效果。
整个招贴就像一幅大的织毯,在认知上相当困难。
见(图9)图9美国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应用美术领域中,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著名设计师是威尔.布拉德利,他堪称新艺术图形设计代表。
布拉德利最初是以比尔兹利的线条风格从事设计,可以说比尔兹利的作品对布拉德利的图形设计风格构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这种影响,我们从他1895年设计的招贴《CHAPBOOK》就可以看出。
其代表作是评论家视为“美国的第一张新艺术招贴”《孪生姐妹》(见图10),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拥有比尔兹利图形风格中的那种曲发装饰图案和平面图案背景。
《孪生姐妹》图10布拉德利1894年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师的纯装饰化和高度“道德化”的手法,如为《故事书》设计的封面。
但是,在随后的设计生涯中,他也总结出了一些新的技法,像以重复线条图案而非仅仅靠黑白对比来建立纹理色调区,黑白被用来衬托彩色和装饰线条。
他所总结出来的这些新技法及其他的个人设计风格,集中地反映在他为R.D.布莱克默的美国版《叙事诗》所绘的插图中,以及1895、1896、1905年先后为《国内印刷》设计的封面、为爱德蒙.斯潘瑟的《喜欢》所作的插图和《维克多.比西克里》的招贴设计中。
德国德国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出现的。
它得名于1896年在慕尼黑创刊的《青春》杂志。
年轻的设计家埃克曼、雕刻家奥布里斯特是其骨干。
他们设计的缀锦、封面和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被广泛地应用。
此外,凡.德.维尔德和建筑家贝伦斯在柏林方面以抽象的青年风格设计建筑和建筑装饰。
后期“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在形象和构图编排的处理上趋向于简练和几何化。
“维也纳分离派”历次展览会上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的演化过程。
这反映出设计家们在解决现代工业技术与设计之间存在的矛盾上的努力。
这个时期的一些设计家的作品色调一改过去挂毯般富丽堂皇的风格,变得十分简洁单纯,作品上往往只使用几种色彩。
人们还常常运用各种线条将字体进行装饰处理,并使用了一些十分简洁的字体。
“装饰艺术”运动名称来源于1925年巴黎举办的"世界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