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重点,也许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工作真正展开已是中、高年级了。
步入中年级的小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基本形成。
而让学生乐于表达,将精美词句、多彩生活编织成文章,是作文教学的目标。
同一年龄阶段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却差别较大。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两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我通过数年的观察、试验,谈谈看法。
1.说好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生除了上课外,平时的语言交流基本上使用方言,也有除了语文学科以外的其他科目都用方言的,更有农村小学还没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工作的。
这就使方言与普通话不能正常切换。
学生对于丰富的感情、场景不知道如何用通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话写不出。
比如,有些学生用方言来讲一件事情,描述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然而,一旦用普通话来叙述,就吞吐难言了,甚至无法将事情叙述清楚。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农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和事物的活动形成都源于方言的环境里。
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普通话与方言准确切换。
我采取几个方法来克服学生的“说”与“写”的不同轨:①教师尽可能做到每节课上课时安排5分钟的时间,让一两名学生站到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作短时演说。
内容可以广泛一些,但要求学生提前作准备,而且一定要用普通话,还要让绝
大部分学生都有这个机会。
②课外,无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谈,都必须使用普通话。
这对于学生说、想、写的思维转化,形成良好的作文环境是有帮助的。
2.多观察,常常记,养成良好习惯
的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着用书面语言
表述出来、记录下来。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
只有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
而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就会显得空洞,言之无物。
,而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经常观
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学生不但要善于观察现实生
活场景,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把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
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身带的笔记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觉得内容空乏了。
学生在获得一两次成功的喜悦后,会逐渐产生写作的兴趣。
3.开展实景活动,让学生胸有成竹
村孩子生活环境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有些信息相对闭塞,
所见所闻较少。
但教师可以就近选材,多写贴近农村生活的内容,在每次作文前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贴近农村生活内容有关的活动。
如果要写小动物,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家里的一种动物,并
指导他们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行观察,以及对自己的心理感受、情感等进行细致刻画。
把每次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整理构思,对
作文起草: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融入自己的情感。
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真实具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也更具有真情实感。
4.重视讲评,给学生以鼓励,培养自学能力
每次作文批改后要认真讲评,讲评时,应尽量给学生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学的能力。
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教师在表扬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找出不足之处,指出作文中微小的缺点,如:错别字、用词不是很恰当、个别句子不通顺等。
这样就可能避免使他们产生骄傲心理;对于中等作文,教师讲评时要以表扬为主,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只要稍微努力就可能成为好作文;对于写得相对较差的作文,教师要尽量挖掘闪光点,如:字写得端正,比上次有明
显进步,个别句子写得较好等。
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还有进步的可能。
这样他们就会增强信心。
,写作文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多写多练多读,才能够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让我们用心去“教”,潜心地研究,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信息相对闭塞,所见
所闻也较单调。
但教师可以就近选材,多写贴近农村生活的内容,更可经常组织一些有意向性的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动作记忆是最持久的,有的甚至一生不忘。
因此,在每次作文前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活动,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巨大帮助的。
,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家里的一种动物,并指导他们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用途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
情感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把每次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整理构思,对作文起草: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融入自己的情感。
这就比突击作文写起来容易得多,学生也不会凭空臆造,内容真实具体,写作思路也会清晰,中心会更突出些,也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记一件有趣的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趣事,而怎样才能把这些事记录下来,写得有趣呢?教师在布置作文前,可以让学生用普通话讲述出自己觉得有趣的事。
在讲述时要注意从时间、地点、事件、结局几方面来叙述,谈谈感受,相互交流。
5.相互阅读,互吸精华,去其糟粕
步定稿的作文,对于提高作文水平也有作用。
在作文传阅中,以孩子心理批阅孩子的作文,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每次初步定稿后的作文,不要忙碌着誊写在作业本上,而是在组内、同桌或好朋友之间传阅。
在传阅过程中,同学们会怀着好奇、兴奋、主动、批阅的心理读别人的文章,而会很快发现他人和自己文章中存在的缺点,找出自己在修改时较难发现的问题。
每组在传阅后选出几篇较好的作文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评示。
6.重视讲评,给学生以鼓励,培养自学能力
,有能力写作,自觉写作呢?我觉得教师每次作文批改后,都要讲评,而且是认真、有备而评。
这是一个不能省略的环节。
教师讲评时,应尽量给学生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学的能力。
写得好的作文,教师在表扬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找出不足之处,指出作文中微小的缺点,如:错别字、用词不是很恰当、个别句子不通顺等。
这样就可能避免使他们产生骄傲心理。
对于中等作文,教师讲评时要以表扬为主。
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只要稍微努力就可能成为好作文。
对于写得相对较差的作文,教师要尽量挖掘闪光点,如:字写得端正,比上次有明显进步,个别句子写得较好等。
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还有进步的可能。
这样他们就会增强写作信心,产生再写作文的欲望。
,写作文需要长期积累,而非一朝一夕能飞跃提高的。
循序渐进,多写多练,才能够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用心去“教”,潜心地组织,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