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方物流案例2

第四方物流案例2

虽然4PL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势头,但是却有着比较高的门槛。

如果想要顺利的进入4PL 领域,企业在某个方面必须要具有比较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想更加比较容易的进入到其他的领域,可以通过与其他的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的方式。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实践。

威尚集团旗下的广州安得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并且把自己定位为物流高端的4PL公司。

这是我国第一例由较强实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所升级产生的4PL公司。

接下来,安得物流公司跟东泽电器签署了合作的协议,双方都达成了在3PL的基础上一起实现4PL的共识。

安得物流公司为东泽电气提供了从供应商到经销商最后到单一客户的一整套的方案,并且涉及到了货物跟踪、仓储、货物运输等各个物流的环节。

从而成为了我国4PL公司正式开展业务运作的第一例。

在这以后没过多长时间,海尔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和寰宇空港物流签好了北京首都机场的物流合作的协议,这也是海尔物流正式的进入到4PL领域的一个标志。

只有一方面把握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在全球供应链上跟紧脚步,才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公司。

正是因为这种企业发展的理念,让海尔成功的走到了4PL发展的前沿。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4PL很多只是停留在商业的炒作阶段,只是一种概念上和形式上的发展。

还缺乏对4PL更加深刻的认识、调查和研究。

第四方物流模式公司案例分析华夏媒体,可能有一部分同学不太了解华夏媒体,但是下面我们介绍一个华夏媒体成功案例—飞利浦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为什么说华夏媒体是第四方物流公司呢首先介绍一下华夏媒体华夏媒体公司是美国著名集团MCC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的公司,其iSCM电子供应链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涉及制造企业的销售、物流、采购、促销、渠道管理、维修站售后服务等,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管理。

华夏媒体的iSCM平台可以整合企业供应链过程中不同伙伴机构内的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完成各企业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

企业通过iSCM平台,可以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

同时,可以将企业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进行整合。

这无疑和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相吻合。

iSCM平台是基于信息网络的供应链执行工具。

企业可以在平台上管理包括订单、库存、仓储、运输、预测等等供应链活动。

使企业以最小的投入,快速提高供应链执行能力,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iSCM平台更是企业供应链网络的管理工具。

平台联接着供应链的各个参与者: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供应商、物流商、客户等等。

使各个参与者能够得到供应链的各种即时数据,并作出相应反应,为企业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我简单介绍一下飞利浦运用第四方物流的背景当时的问题飞利浦的物流初始化阶段:分拣第三方2000年间,飞利浦在全国有40多家物流供应商,这其中有一些相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商,有些只是车队。

当时市场上有品牌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不会超过20家。

当时还没有EDI(电子数据交换)40多个供应商,所有的东西靠“人海战术”——传真、打电话。

一共18台传真机超负荷运转,处理着几百个品种、上百万张的单据。

2001年开始,飞利浦和物流供应商之间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

是与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当时飞利浦给了这个供应商很大的区域和份额。

但是这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于成本上无法承受,第二年,要求飞利浦涨价,而涨价的幅度超过了飞利浦可以承受的幅度,双方只好分手。

而由于其间双方一起搭建了EDI,分手给飞利浦带来的刺激很大。

之前投入的IT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由于这家供应商的退出而打了水漂。

而对方也扔入了很多IT的投入,根本没有赚到钱。

双方损失惨重飞利浦消费电子经历了10多年,而“第三者”和飞利浦只缠绵了2年,飞利浦又迫不及待地引入了“第四者”——第四方物流公司。

通过引入“第四者”,飞利浦精简了自己的流程和队伍并对物流供应商进行淘汰和精简。

当时,飞利浦约有15家物流供应商在飞利浦和近千家经销商之间运作物流业务,而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家。

IT能力比较弱的物流公司退出了飞利浦的供应商行列。

作为一个选择第三、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飞利浦在挑选第三方物流商时最关心的是成本和所得到的服务——性价比,第三方物流的IT能力,第三方物流的网络覆盖能力。

对于第四方物流商,飞利浦看重的是实力、技术领先度,能保证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完成飞利浦设计的方案,实现和供应商的对接。

从运输商直接承运到完全引入“第三者”——第三方物流公司,所以当时困扰飞利浦消费电子供应链和信息技术总监张俊的主要问题是:作为新生事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中国还很不成熟,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几个第三方物流可以为飞利浦及飞利浦的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与飞利浦的物流要求相距甚远。

怎么办?飞利浦的张俊首先想到了培训,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业务能力,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适应飞利浦的业务需求。

可是,由于飞利浦对物流合作伙伴的培训周期长,培训成本高,因此,如果要更换一个物流商,其成本也是很高,并且需要差不多三个月时间磨合,最终,会浪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

“那么能不能把系统整合交给一家公司去作,这样飞利浦家电就能够避开对物流商的培训、与物流商的磨合所产生的巨大沉没成本。

”带着这个想法,2002年11月,张俊找到了林亮,一家从事供应链平台开发的软件服务公司――华夏媒体信息技术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供应链解决方案上有丰富的经验,并对欧美在物流系统的整合的先进做法有很深入的了解。

林亮觉得张俊的想法是物流外包的趋势,并且,这个做法已经在美国的通用公司的GXS平台等应用取得了成功。

双方的几番交流,启发了华夏建立平台的想法。

华夏迅速搭建新的业务架构并很快开发出各种系统,搭建了NET-X平台。

X意味着无限和不确定。

基本思路是充当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商流、信息流平台。

也有第三方物流公司上门找飞利浦,希望建立这个平台,让飞利浦在上面运行。

但是飞利浦方面认为,第三方物流商平台的作用非常有限。

通常客户希望平台有公正性或者独立性,为所有的的客户和物流供应商来服务。

举例来说,因为双方是竞争对手,数据在上面走能知道运输量和运输目的地。

无法保证商业机密。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了飞利浦为什么不自建平台要外包呢?这主要是因为飞利浦的主要竞争能力是在产品技术、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IT和供应链不是飞利浦主要竞争力的体现,飞利浦的一贯策略是——尽可能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假如要飞利浦自己去建立平台,飞利浦要招募很多IT 人员,自己买服务器,分享这个平台,要一班做实施的队伍跟物流供应商打交道——显然这不符合飞利浦的策略。

有了平台后,从飞利浦这边,只要维护一个标准,把数据扔到平台上去,就不需要重复投入了。

对供应商也是这样,不会是因为飞利浦系统升级等原因而变化,还能维持原来的系统。

都是用平台完成数据的耦合、匹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效率,进而提高飞利浦的效率。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统一平台来节约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厂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都不用因为供应商或客户的增加而增加IT投入。

此外,原来飞利浦的IT人员和供应链管理人员,是按照供应商划分来进行数据维护。

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台,数据传输现在只要跟平台维护就行了,人力成本大大节省了。

原来飞利浦需要维护四套EDI(电子数据交换)。

虽然不用给供应商交钱,但是要维护四套EDI,了解对方的流程和系统,也需要人员的投入。

飞利浦现在的平台,基本是由华夏开发的。

按照项目进行平衡,第一次投入非常少从自02年底开始上飞利浦家电及其物流商之一的华运通在平台上进行实施,实施的过程没有想象中顺利,为了能够达到飞利浦提出的可以一周全面整合对接一家企业的物流供应商的要求,平台做了许多通用性组件的开发,在整整经历了三个月飞利浦家电和华运通终于在业务上对接成功。

以后,在飞利浦的标准业务流程和实施步骤下,飞利浦家电在平台又上了第二家,第三家物流商,全部在一周内完成实施,并且,业务没有中断。

平台解决了飞利浦的培训成本问题,也使人员效率得到提高。

过去,每到月底,是飞利浦家电各物流运作点最为忙碌的时刻,通宵达旦忙碌三天时间,才能得到各仓库库存信息,现在工作人员只要在系统上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得知实施库存量由于灵活性提高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支持的力度也比以前大了,同时,飞利浦家电可以实时了解细分市场的销售量和其变化情况。

下面的数字可以看出飞利浦家电实施HMIT-NETX 后的变化:每次订单执行时间减少20%实时库存掌握能力增加80%物流差错定位能力提高25%人员工作效率提高10%数据真实有效提高30%业务监控能力提高20%在实施平台以前,张俊的许多时间花在了事务处理上面,现在,他又了足够的时间可以考虑供应链战略,考虑物流对销售和服务的支持。

在实施平台开始,由于增加了工作量,第三方物流商尤其是下面的操作人员又一些抵触情绪,系统经过一年的运行,他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为了完成飞利浦家电的物流业务,一家物流公司差不多需要5个人收email,打印和传真,现在操作点和仓库数据直接反馈,不通过传真的形式。

总部可以直接看到业务运作情况,对外服务水准和对内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

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IT能力增强了,可以拿到更多的业务。

他们在飞利浦整合物流的经历中学会了主动地接受因此而产生的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的变革,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和生产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加强对内部进行管理和监控的能力。

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不断变革的物流模式提供了保障与活力,当业界刚刚认同第三方物流的同时,一种基于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悄然出现。

飞利浦物流成熟:管理第三方和第四方华夏是一个年轻的公司,系统能否承受得了国际巨头飞利浦巨量的业务流?飞利浦在系统调研时就和华夏谈过,希望对方用国际标准,华夏用的是国际上两大标准之一的ROSETTANET,本身飞利浦就是这套标准成员组织之一,在技术上风险较小。

此外,虽然飞利浦通过这个平台运作,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套流程,万一平台出事,依靠自身仍能度过一段时间难关。

至于数据运行的安全性,飞利浦认为系统本身安全性的级别应依靠第三方物流商,因为第三方,本身不是IT的公司,IT只是他们的一项服务。

在安全上,跟华夏媒体这样的IT公司有差别。

飞利浦引进平台的时候做了很多评测,包括对于服务器、防火墙的设计等细节问题。

对信息提供保密的能力、对技术上提供支持的能力是这个平台能够生存下去的一些必要条件,这些都是和这个公司能够继续成长并发展有关系,第四方物流反而比客户更关心这些指标。

对于第四方物流商,飞利浦看重的是实力、技术领先度,能保证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完成飞利浦设计的方案,实现和供应商的对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