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患者1为男性,32岁,主诉腹痛、呕吐伴恶心2天。

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时,患者腹部轻度压痛,无明显压痛点。

实验室检查显示纤维蛋白原降低(0.8g/L),其余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正常。

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闭塞。

经手术介入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恢复良好。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血栓性栓塞或栓子栓塞阻塞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相应肠段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腹痛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症状为剧烈腹痛、呕吐、恶心和腹胀感。

早期常无明显检查和实验室异常。

如果发生肠坏死,则可引起白细胞升高、乳酸升高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和核素显像。

实验室检查可包括纤维蛋白原、乳酸、血常规等指标。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目标是恢复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并防止肠坏死发生。

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手术和药物治疗。

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阻塞处进行机械通畅手术。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纤溶和溶栓治疗,通过溶解或分解血栓来恢复动脉血流。

上述两例患者中,患者1由于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降低的纤维蛋白原,经过介入手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患者2由于病情复杂,经过抗凝和纤溶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稳定,最终经药物溶栓治疗后病情稳定。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急性腹痛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介入手术和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和预防肠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