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定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它具有起病急聚,病情凶险的特点,误诊率达90-95%,若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达60-100%。

临床表现: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
早期确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动脉,病情的演变速度与管腔闭塞程度和范围相关。

支持治疗:补足血容量,积极纠正存在的酸中毒,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镇痛可用罂粟碱30~60mg/小时输液泵向动脉内持续输入。

抗凝溶栓: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部位(9小时以内进行,最好在6小时以内),也可以全身使用。

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发病12h之内)。

如果已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要立即进行剖腹探查。

手术:取栓血管搭桥(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肠切除吻合或切除造瘘。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需做肠切除术。

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
1、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吸氧、皮肤颜色温湿度、出入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

腹痛和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经过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

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性状等。

体征:患者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是否消失。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液是否为血性。

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频繁呕吐,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或肛门排出物呈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则提示肠管缺血坏死。

2、活动下肢活动,早期下床活动
3、引流管的护理
4、皮肤的护理
5、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溶栓后护理: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并应及时复查出凝血时间,警惕发生出血的可能,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

2、注意观察腹部体征,腹痛渐减轻至消失,腹软,未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肠鸣音渐恢复,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应考虑肠坏死所致腹膜炎,应立即行剖腹。

晚期出现肠坏死,腹膜炎体征。

早期肠鸣音亢进,一旦肠坏死,肠鸣音减弱至消
失。

禁食时间依病情而定,溶栓后观察1-2天,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3、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此类病人多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功能三级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应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输液总量及速度,谨防心衰的发生。

4、营养支持
禁食期间,注意补液。

健康教育:
1、心理康复指导,帮组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解除其焦虑情绪。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温软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禁饮食辛辣刺激性、油腻油炸的高脂肪食物,禁食高纤维食物,饮食规律,小量多餐有利于吸收。

3、用药指导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测凝血酶原时间1次/周,一般维持在8-12S。

根据PT的时间及时调节抗凝药物的剂量。

4、观察腹部体征,如果呈现阵发性绞痛,及时通知医生护士给与对症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