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库存控制管理方法
一、库存控制的基本概念
从广义地讲,库存控制是为了防止资金呆滞,销售与生产的脱节,以及面对用户的需求变化,要求实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对用户的个性需求的满足,等等。
库存控制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仓储效率;另一个是提高客户满意度。
这两个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有时是相互矛盾的。
二、库存控制的具体方法
库存控制的具体方法包括:
1.定期控制法。
定期对库存进行检查,通过盘点发现库存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合适的检查周期,以及针对检查结果进行调整的规则。
2.定量控制法。
根据前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物品领用数量,确定下一个统计周期
内的物品订购数量。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合适的订购点,当库存量低于这个点时就进行订购。
3.ABC分类控制法。
将物品按照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进行分类,对重要程度高、
价值大的物品进行重点管理,对重要程度低、价值小的物品进行一般管理。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分类的标准和各类物品的管理方法。
4.双堆法(也叫复式库存管理法)。
将同一种物品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一个
容器用于存放正在使用的物品,另一个容器用于存放备用物品。
当正在使用的物品用完后,就从备用容器中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补充。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而引起的物品缺失或浪费。
5.“三不”原则。
即“不入库”,“不出库”,“不移动”。
对于没有正当理
由的物品,不进行入库、出库和移动操作。
这样可以防止因管理混乱而导致的物品丢失和损坏。
6.5S管理法。
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
(SEIKETSU)、素养(SHITSUKE)。
通过对仓库进行5S管理,可以保持仓库的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
7.先进先出法(FIFO)。
对于同一种物品,先入库的物品先出库,后入库的物
品后出库。
这样可以防止因物品过期而造成的浪费。
8.警示灯号法。
通过设置警示灯号来提示库存量的多少。
当库存量低于安全库
存量时,警示灯亮起,提醒管理人员进行补充。
9.直观管理法。
通过采用看板、标签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库存量的多少和状态。
这样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库存情况。
10.最小变动法。
尽可能地减少因库存量变动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例如,可以通
过采用经济批量模型来确定最佳的订购批量和订购点。
三、库存控制的关键因素
在实施库存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如果需求预测不准确,那么无论采用何种库存控制方法,
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是实施库存控制的前提条件。
2.物品的分类管理。
不同种类的物品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因此需
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对于重要程度高、价值大的物品,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管理方法进行重点管理;对于重要程度低、价值小的物品,则可以采用相对宽松的管理方法进行一般管理。
3.库存信息的准确性。
库存信息是实施库存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库存信
息不准确或者不及时更新,那么管理人员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库存信息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来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
4.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也是影响库存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管
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那么即使采用了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总之,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采用合适的库存控制方法和关键因素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仓储效率并提升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