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分.外fèn 家眷.juàn 折.腰zhé润如油膏.gāoB.消逝.shì赣.江gàn 憧.憬chōng 稍逊.风骚xùnC.喑.哑yīn 留滞.zhì襁.褓qiǎng 成吉思汗.hànD. 禁锢.gù妖娆.ráo 单.于chán 银波微漾.yàng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须晴日须:等到B、折腰:鞠躬,倾倒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C、俱往矣俱:都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D、妖娆:娇艳美好惟余莽莽惟余:只剩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上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B、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C、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D、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4、下列诗句与原作完全一致的是A.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B.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C.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盛装;5.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得一项A. 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B. “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豆腐渣:指质量差C. 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蛋糕:喻经济利益D. 小轿车得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俄国诗人叶赛宁的笔下,夜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B.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胸襟开阔,气度恢弘,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C.李老汉说他儿子今年多大了,在哪儿工作D.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四里路,他总是步行来上学;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9、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10、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11、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12、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13、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14、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15、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沁园春·雪,完成下列各题12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10、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下面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的写出了大雪茫茫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情景,有写实进入想象;C、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过低,无法与现代人相比;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12、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1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B、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C.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D.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1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二阅读雨说选段,联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见了我笑出了泪啊见了我笑斜了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有一天,你们吃着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的心意15.对诗句朗读语气语调解说有误的一项16. A.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期盼与渴望 B.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雄壮、激越 C、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轻快、深情 D.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活泼、欢快1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B.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亲切感人,切合儿童心理,易于打动孩子们的童心C.这首诗语言亲切、清新自然,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便于儿童阅读和接受;D.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诗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满足的心情;17.下列有关“雨”的诗句所写的季节与课文不同的一项是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咸.不解其意咸. 3敕船官悉.录锯木屑2值.积雪始晴值. 4皆令录.厚头1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译文:2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20、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4分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泡桐花开泡桐花开在农历四月;每天傍晚归来,只要一转进那条长着泡桐树的小巷,我的脚步就会放慢放轻,仿佛去赴一个一年一度的约定;我常常伫立树下凝望泡桐,它出奇地高大,仿佛与蓝云接壤,颇有伟岸的男子气;它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在半空中流淌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花朵紫中带白,密密地簇生着犹如一个个花塔,外层的花朵有点像塔上的铃铛,风吹过簌簌作响;也有不少花朵随风而落,在大地上铺陈出一小块紫色地毯,既诗意又清丽;仔细端详泡桐花会发现它们状如喇叭,安详地躺在地上构筑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泡桐花还散发着独特的芬芳;那气味不象玫瑰、百合的香气那样优雅,而是带点粗犷,会出其不意地窜入人的嗅觉,让人蓦地意识到它的存在;那气味并不浓烈,而是恬淡、辽远的,让入的心弥漫起一种温柔怅惘,陷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的空灵状态;那气味不属于精致的城市,而是带着乡间味儿,令人联想起森林、平原、山野,散发着幽深、潮湿的泥土气息;也许正是泡桐花的形、色、味在不经意间交织成了它的风骨,我总觉得泡桐花是一种淡泊、隐逸同时又有些寂寥的花;由于树干高大,它不仅超然于群花之上而且还超出了人的视线,显出一份“不与百花争春”的高古;很少听人提起“泡桐花开了”,它自生自长、花开花落,不用人操心也难以引入关注,有着“繁华飘零两不知”的清冷寂寞;记忆中泡桐花演绎得如火如荼的一次,是多年前的华山之行;当火车欢快地奔驰在关中平原上时,窗外一片片泡桐花轻盈掠过,柔美得仿佛一个个紫色的梦;华山脚下也遍植着泡桐,紫色的花朵无声无息地飘在农田、山野间,很有与世无争的远古韵味;我住的旅馆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庭院,院中长着一棵高大的、开花的泡桐,站在树底下仰望蓝天,我感觉红尘仿佛片片落英于顷刻间坠落,我的心灵在一阕古老的田一园牧歌中穿梭,有着尘埃落定之后的清爽与澄明;后来泡桐就见得少了,要么是孤独的一棵,最多也是齐齐的一排;而且它们继续在都市中隐身而去,远望仿佛一个身材优美的紫色背影;城市在扩大着、发展着,常可见泡桐与拆迁的老屋一起倒地的场面,而新城的建设中绝难再见泡桐的踪影了;泡桐的气质似乎不太适合以速度、效率为代表的现代繁华,它们渐渐走远了,同时永远地带走了一段超脱、悠闲、宁静的古老岁月,也带走了我那个紫色的梦幻;2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泡桐花,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22、细读第3自然段,分析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23、写华山之行的部分属于叙述顺序,结合本文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2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紫色的梦幻”指的是什么3分三、作文40分25、郑愁予在雨说中写:“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依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1、C2、B3、D4、C5、D6、A7、C8、C9、D 10、D11、C 12、C 13、A 14、D 15、B 16、D 17、A181都2全、都3适逢,正当······的时候4收集19 1陶公让人全都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妨碍;2官府用的毛竹,陶公都让人把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收集起来,堆积的像山一样;20、积存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目光长远的人;21、从形态、色彩、气味三方面写泡桐花;形态:犹如花塔、铃铛;色彩:紫中带白;气味:独特的芬芳,粗犷、恬淡、辽远,散发出幽深、潮湿的泥土气息;22、先写泡桐树的高大伟岸,再写泡桐花的形状和色彩,最后写落花形成的优美境界;表达了作者的歌颂赞美之情;23、插叙;1是对上文描写泡桐花的完善和补充,丰富文章内容2同都市风景形成对照,进一步强化泡桐花在作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24、对远离繁华和尘嚣,开满紫色泡桐花,超脱、悠闲、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和向往;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