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常用几何证明的定理
1、对顶角相等
∵∵1与∵2互为对顶角
∵∵1=∵2
2、垂直的定义
∵∵AOB=90°
∵AB∵CD
∵AB∵CD
∵∵AOB=90°
3、平行公理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B∥EF,CD∥EF
∴AB∥CD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AB∥CD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AB∥CD
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180O
∴AB∥CD
7、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b⊥c
∴a∥b
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CD
∴∠1=∠29、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
∴∠1=∠2
1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
∴∠1+∠2=180°
11、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与∠4互为对顶角
∴∠3=∠4
∵∠1+∠3=90°
∠2+∠4=90°
∴∠1=∠2
12、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AOB+∠BOD=180°
∠AOC+∠COD=180°
且∠BOD=∠AOC
∴∠AOB=∠COD
八年级常用几何证明的定理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ABD=∠CBD=∠ABC
2、三角形的中线
∵BD是△ABC 的中线
∴AD=BD=AB
3、三角形的高线:
∵AD是△ABC的高
∴∠ADB=∠ADC=90°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
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如图:|AB-AC|<BC<AB+AC
1
2
1
2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证明:用内角转化为平角)
在△ABC中:
∠A+∠B+∠C=180°
6、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ABC中,∠C=90°
∴∠A+∠B=90°
7、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
∵∠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8、三角形的一个外交等于和它不
相邻的两内角之和
∵∠ACD是△ABC的外角
∴∠ACD=∠A+∠B
9、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
n边形每增加一条边,内角和的度数就增加180°
10、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ABC≌△DEF
∴AB=DE,BC=EF,AC=DF
∠A=∠E,∠B=∠F,∠C=∠G(字母要对应)
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相等推出垂线段相等)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
距离相等(用AAS证明)
∵OC是∠AOC的平分线
且PD⊥AO,PE⊥BO
∴PD=PE
14、角平分线的判定(垂线段相等
推出角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
点在角平分线上(用HL证明)
∵ PD ⊥AO ,PE ⊥BO ,PD =PE ∴点P 在∠A0B 的平分线OC 上
15、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用SAS 证明) ∵L ⊥AB ,CA=CB ∴PA =PB
16、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用HL 证明) ∵PA =PB
∴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
17、对称坐标
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 点(x,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 关于x 轴称,x 的坐标不变, 关于y 轴称,y 的坐标不变。
18、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AB=AC ∴∠B=∠C
19、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中线推角平分线、高(用SSS 证明) ∵AB=AC ,BD=CD
∵∵BAD=∵CAD ,AD∵BC
角平分线推中线、高(用SAS 证明)
∵AB=AC ,∵BAD=∵CAD ∵ BD=CD ,AD∵BC
高推中线、角平分线(用HL 证明) ∵AB=AC , AD∵BC
∵ BD=CD ,∵BAD=∵CAD
20、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B=∠C ∴AB=AC
20、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 =∠B =∠C =60°
2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三条对称轴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中心”。
2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3、等边三角形内心,重心,垂心,外心四心合一。
24、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A= ∵ B= ∵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25、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A=60°, AB=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2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AC = 90°,∠C=30°
∴
AB=BC
27、同时加(减)公共边、公共角
∵AB=CD
∴AB+BC=CD+BC
∴AC=BC
∵∠1=∠2
∴∠1+∠ACD=∠2+∠ACD
∴∠BAD=∠CAE
28、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9、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垂线公理:垂线段最短
30、将军饮马问题六大模型
1. 如图,直线l和l的异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
2.如图,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
3.如图,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 上作点A,B。
使△PAB的周长最小。
4.如图,点P,Q为∠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
使四边形PAQB的周长最小。
5.如图,点A是∠MON外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6.如图,点A是∠MON内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造桥选址问题(旗形):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
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
仿照上例,可以将点A沿与河垂直的方向平移两个河宽分别到到A1、A2,路径中两座桥的长度是固定的。
为了使路径最短,只要A2B最短。
连接A2B,交河流2河岸于N,在此处造桥MN;连接A1M,交河流1河岸于P,在此处造桥PQ。
所得路径AQPMNB最短。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