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提纲挈领思路明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提纲挈领思路明提纲挈领思路明结构规划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还要文气贯通,让人读来一气呵成。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完整而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
高考作文阅卷中,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段落划分恰当,首尾呼应的作文自然会获得高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关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对作文结构的较高要求是结构严谨,即作文的段落层次安排应该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的环环相扣的标准。
所谓进递有序,精致关联,就是要使自己的文章在段落与段落、段落中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上,都切实做到有机相连,逻辑推进。
具体来看,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总之,要做到内容有序,布局有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作文结构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1)逻辑混乱。
主要表现为文章言而无序,思路不清。
考生事先没有通盘考虑,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里算哪里,不注重各段落内容之间的内在,思路缺乏条理性。
(2)中途轨。
写着写着,中途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岔出别的话题,致使文章出现旁逸斜出的突兀之感。
(3)分层不当。
表现为段落层次不明,或层次之间内容交错杂糅,或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4)硬套模式。
考生作文时在体裁或者结构等方面死套硬搬别人的作文模式。
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遇到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的文章时,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之判为低分。
因此,作文的结构规划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议论文常见结构(一)并列式结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
如:成功在于坚持。
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需要能在这个方面坚持努力至少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
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成功源于小事。
成功者比别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
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
成功贵在静心。
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
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上述文段用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成功在于坚持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贵在静心来论述成功的条件或原因,形式十分整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主题一目了然。
并列式结构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且彼此间相互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
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必然,注意彼此的照应、衔接,不要东拉西扯,罗列一些不相干的内容。
【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任性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词汇。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也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当然也有人说,有权不可任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经典范例】任性有度任性,就是由着自己的脾气来。
小孩子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可爱的表现,青少年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叛逆的表现,成年人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
任性是可以的,但要注重场合、时间、对象。
任性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做到任性有度,否则,就会招致他人的不满甚至厌恶。
(开篇引出任性有度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
对于有些大佬而言,不错,钱是他们挣的,他们拥有对钱的支配权,该怎么花,别人无权干涉。
然而,如果到处招摇过市,显富摆阔,仗着自己有钱就气势凌人,目空一切,那就不仅是庸俗,简直是无耻了。
有些人穿则名牌,住则豪宅,出则豪车,唯恐天下之人不知其富有,这种极尽所能的炫耀行为,实际上是心灵空虚的表现。
有钱,可以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去帮助他人实现梦想,而不是任意地挥霍浪费。
(确立第一个分论点,批驳有钱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
青春是非常美好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
青春需要任性,但也要有个度。
有的年轻人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纠集一批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虚度光阴,这样的任性只会浪费青春、毁了青春。
青春就是任性,但青春的任性不是任意挥霍时间和精力,而是把握时间,播种希望;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使自己过得充实且富有意义。
(确立第二个分论点,批驳青春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
漂亮是你任性的本钱,但不可因为自己漂亮就任性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来。
漂亮会使别人对你有好感,但如果你因此而自视甚高就没有人会喜欢你。
漂亮的外表之下也应有一颗善良的心。
(确立第三个分论点,批驳漂亮就是任性的〖观点。
)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出:有权不可任性。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体现了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有权就任性,那么遭受灾难的就是人民了。
有权不可任性,有权之人做事应当谨慎,为人民谋求福利,而不是利用职权去损害人民的利益。
有权易使人走上弯路,所以有权之人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可因有权而任性。
(确立第四个分论点,论述有权不可任性的观点。
)刘墉说: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
这就是有度的好处,任性也一样,适可有度,方为至善。
(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前后呼应,突出主旨。
)(二)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
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
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
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
【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经典范例】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因此,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开篇先抑后扬,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人品。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个人人品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怎会发出这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必然是伟大的作品。
(正面论证:以杜甫为例,点明言为心声,揭示作品反映人品。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的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认清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明白人不能被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
他拼命敛财,甚至发放高利贷,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与这家人对簿公堂。
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且引人深思了:从高雅的作品中并不能看出创作它的人的人品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从所弹的曲子中推断出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文王呢?(反面论证: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
所谓文以载道,道是作品的根本。
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人品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或许可以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深入论证,全面阐述作品重于人品,应看重作品,忽略人品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力量。
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随之消失;但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
作品为重,道为重,应以作品论英雄!(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三)对照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
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
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作纵比。
文章运用正反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对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深化观点的作用。
【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墨子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曾国藩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李嘉诚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此类材料往往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人生与自我,凸显了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可以让有不同经历、修养与见识的人都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题目提供的是墨子、曾国藩、李嘉诚三人的名言,这三则名言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
写作时要提示语综合上述材料,三则名言【经典范例】止与不止有一本谋略学著作,叫作止学。
你可能会生出疑问:止能有什么学问呢?其实,止字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止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成与败、荣与辱、高尚与平凡。
(由远及近,从止学谈到止,切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