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1.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1.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第一篇:1.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1.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2.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板书: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首先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2.我能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仔细看课本第7页信息窗2第三个红点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是10%。

二成五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是百分之几?2.比去年增产二成五,也就是增产25%,这里的25%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3.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4.比去年增产增产25%,是什么意思?5.画出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2个问题,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6.比较课本上的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有信心吗?1.完成课本第9页自主练习第10题2.完成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4题的第(2)题。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三)质疑问难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检测中的疑惑提出来,请其它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0分钟)(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更正(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2)全班交流自学指导及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随机抽取同学当小老师讲解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其他同学质疑、反馈、点评。

(3)全班交流汇报,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2.合作探想一想:“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学法指导:(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内按顺序交流自己的想法。

(2)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本组方法。

(3)其他小组反馈、点评、补充。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预设1:怎样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是10%。

预设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是怎样的?先找关键句,再找单位“1”,然后找与单位“1”作比较的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单位“1”是未知的,列方程解答。

点拨语1: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点拨语2:“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先找单位“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就运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列式解答;如果单位“1”是未知的,用方程解答。

列方程时先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量=与单位“1”作比较的量;也可以用跟单位“1”作比较的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乘单位“1”的量=作比较的量。

四、训练环节(13分钟)1.完成课本第8页第5题。

2.完成课本第8页第6题。

3.完成课本第8页第8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

同学们都学的不错,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组。

附:板书设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1)去年的产量 + 比去年多的产量 = 今年的产量【教学反思】解:设去年生产石榴x吨。

X+25%X=302)去年的产量×(1+25%)= 今年的产量解:设去年生产石榴x吨。

(1+25%)x=30(第二篇:《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

那么这节课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新知识的起点又在哪儿呢?我设计了两个基础训练:一是找单位“1”和说数量关系,二是把例题改成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新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例题的学习围绕“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展开。

2、三组对比练习,第一组和、差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

第二组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对比,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第三次对比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倍数、分数、百分数,它们在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在画线段图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表示女生人数时有一定困难,我及时调整思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而练一练时涉及到了小数除法,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慢下来,需关注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

对检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检验时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乱写,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

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

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

学完例题后,我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有的用除法做,有的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用份数做,在练习时有个别学生用份数做了,感觉有一点冲淡列方程的主题。

第三篇:“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应用分析方法、抓住题中关键字、句正确理解题意并以此为切入口建立等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估算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有序思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有序地分析题中关键信息并根据关键字、句找出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千克”没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3)指名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问:这里吃了的重量为什么用x表示?(4)解方程。

问:这个方程的左边x-x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出:(1-)x=15)问: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1-”表示的是什么?学生继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复习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例6剩下大米的千克数是已知的,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要列方程解答。

)2.练习。

第88页“做一做”的题目。

3.教学例7。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例7: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问:“比原计划节约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原计划烧煤的吨数看作单位“1”,四月份节约煤的吨数占原计划的)(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提示:这道题中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先画哪条线段?(引导学生得出是实际烧煤量与原计划烧煤量比较,以原计划烧煤量为标准,即单位“1”。

先画表示原计划的那条线段。

)问:接着应怎样画?根据哪个条件来画?(引导学生画出实际烧煤量)问:这两条线段中哪条线段表示的数量是已知的?哪条是要求的?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表示出。

(3)分析。

问: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好?(引导学生得出用方程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原计划烧煤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烧煤的吨数)(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表示的是什么?4.练习课本第89页“做一做”题目。

三、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和例7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