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届高三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届高三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明确考点】
大气圈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和________。

2. 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何影响? 2.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 3.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4.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
保护伞”?
大气成分 体积(%) 作 用 干洁空气 N 2 ____ 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 ________________ CO 2 ____
________________ O 3 ____ ________________ 水汽 ____ ________________ 固体杂质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 读低层大气组成图,回答:
(1)图中B 表示 ;C 表示 ,作用
是 。

(2)在大气含量很少的成分中,有地球生命保
护伞之称的是 ,他主要是能强烈吸
收 。

解析:图示为干洁空气组成图,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其次是氧,二者占干洁空气的99%。

由于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氮 氧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2)臭氧 太阳紫外线
变式训练
1.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 ( ) A .空气中多水汽
B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 .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
D .空气中臭氧含量高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
是 ( ) A .海平面上升 B .臭氧大量减少
C .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致
D .森林被砍伐
自主学习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分层的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
及____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______、
______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____;空气____运动显著;__、云、__、
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典例剖析 例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思维拓展】
逆温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如何?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

在晴朗无云或
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
近,降温愈快,因此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如右图)。

这种逆温在大
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二是空气平流。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
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三是锋面因素。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
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如右图。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

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5—6题。

3.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A.15°N附近 B.25°N附近 C.35°N附近 D.45°N附近
4.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局部范围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6.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2008湖北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20~22)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7~8题。

7.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A.受地面影响明显 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 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二、综合题
9.下图表示某—高度的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层,原因是。

该层因而有利于高空飞行。

(2)若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则该层是层。

其空气运动以为主,原因是。

该层的天气特征是。

(3)若该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层,原因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4)若人类活动能导致其某种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和。

10.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判断依据是。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层(填字母),原因是。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原因是。

(4)B层和D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的含量减少。

2.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形成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3.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度相反。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变式训练
1.C 2.D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合作探究
1.(1)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划分的。

(2)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高度,曲线表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3)
(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5)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氯氟烃含量增加,氯氟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6)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变式训练
(1)10 8 (2)10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D 6.D 7.A 8.C
二、综合题
9. (1)平流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2)对流对流上冷下热复杂多变
(3)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4)对流层平流层
10.(1)b 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对流层顶气温约为一50℃至一60℃地面(地面的长波辐射)
(2)A 该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3)高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
(4)都是因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前者是臭氧吸收紫外线,后者是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