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比,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对比,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对比,让人物形象更鲜明雅安市天全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华永婕议题分析: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

对比的魅力即在于此。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地、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之所以选择《一夜的工作》《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垂钓》这三篇文章目的就是通过其中的多组对比来凸显人物品质或个性。

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班男生多于女生,学习习惯相对要差一些。

从语文阅读方面来说,多数学生所谓的阅读仍局限于语文课本,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在这样的班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相对困难,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达不到,阅读理解的能力还需提高。

选文分析:《一夜的工作》通过多组对比体现了一位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伟人形象。

《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则更贴近学生实情,以学生对待作业的不同态度呈现多组对比,从而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来。

《垂钓》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垂钓者的价值取向,给读者以生活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导入,激发情感(出示图片配解说)交流:曾经有一位少年这样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周恩来)师述:对,他就是周恩。

周恩来在12岁时,就立下这宏伟的报国志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恩来开始了他戎马的一生,这是他在前线组织抗日宣传工作。

1948年,国内解放战争进入攻坚阶段,周恩来和毛主席一起分析国内形势,商讨战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周恩来当选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年少时的诺言。

1952年,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的中国,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是当时总理在广州指导生产工作的现场。

1971年10月25日,经过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多方努力,中国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一片悲哀。

三天后,当总理的灵车驶经长安街,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时,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来到十里长安街,目送总理……交流:看着这样的送别场面,你想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总理?总理如此受人爱戴,他的日常工作做了些什么呢?四川作家何其芳为总理整理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并送给总理审阅,就曾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

阅读课文,理解对比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何其芳看到了什么?并标出关键词。

高大宫殿出示图片谈感受:豪华、气派。

总理的办公室应该不错吧?那何其芳走进了总理的办公室看到的和你的想象一样吗?(不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指的是?(一张、两把、一盏)这样看起来反差大,作者在表现这种反差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引对比)这样一对比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简朴)师引:在这陈设极其简单的办公室里,不大的写字台上什么东西很显眼,请把作者看到的情形找出来读一读。

通过抓关键词,读重点句来品读体会对比。

(抓一尺来高,一叠,今晚)按理说,只具备基本办公室条件,就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就行,而总理却要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如此大的工作量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从哪个词看出来?引:今晚。

这样的总理(太辛苦了)师引:是啊!总理太辛苦了,应该好好休息才行。

从总理和作者的这句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彻夜工作叫我去睡觉(引关心同志)师引:睡了一觉的我被叫醒后又看到了什么?(总理仍然在审稿)怎样审稿,抓动词,体会审阅,表现总理认真(一丝不苟)工作的态度。

可引述总理审阅的这份稿件有400多句,8000多字。

(必要的背景介绍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强调劳苦板书:工作时审阅一丝不苟师引:劳苦地完成了一夜的工作,总理需要足够有营养的食物来补充体力、脑力所需。

我想他肯定吃得很好。

作者看到的是?吃的只是花生米而已。

(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难以理解总理如此节约,这里结合时代背景,来一个今昔对比的引述,可便于学生理解。

)(板书:一夜花生米、数得清)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总理?引出生活简朴。

如此生活简朴的总理,还是一个注重生活细节的人,从哪里看出来?这就是总理一夜的工作,这也正是总理无数个夜晚为民服务的缩影。

(必要的方法总结,引学生试着概括)同学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习得了写作方法。

我们从高大宫殿式的房子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这一鲜明的对比中,看到了一位生活简朴的总理;从陈设极其简单的办公环境中,看到了一位劳苦工作的总理;从一句一句审阅稿件的画面中,看到了一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总理;还看到了坚持一整夜工作,却只吃花生米的生活简朴的总理。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看到了总理高尚的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了总理高尚的品质?过渡:同学们,通过对比手法呈现出来的人物品质是具体的、鲜明的。

同样是对比手法,不同的对比方式也能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个性。

拓展阅读自由阅读《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垂钓》:1、找出文中的对比部分,弄清是谁和谁的对比。

2、2、比什么?怎样比?从这些对比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对比,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对比表现品质宫殿陈设简朴陈设文件劳苦审阅花生米生活简朴总结:以前,我们可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个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用对比手法更能突出人物品质,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附:拓展阅读材料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他有一身晒不黑的皮肤,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他就是我的同桌岑雨航。

然而我和他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我总是亲切地叫他一声“慢吞吞”。

因为他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我却总比他快一拍。

下面,就来听听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的故事吧。

中午,只要马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和我手中的笔会一刻不停地工作起来。

一拿起笔,就连一秒钟都不肯停歇,字写得像印刷机一样快,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春蚕在吞食桑叶。

好朋友来了,对我说:反正时间有的是,咱们先去玩玩吧!我头也不抬回答她:哎呀!烦死了,一群捣蛋鬼,都打断了我做作业的思路了。

走开!我手中的笔一停,就意味着我做作业的速度要慢下来,可一万个不答应!不过每次我做好作业,去给马老师看时,不知要去多少次。

我做作业虽然速度快,可是太粗心了。

而我的同桌却和我恰恰相反。

你知道吗?他做作业的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你看看他,写一个字,就欣赏一番。

如果这个字里的一横微微斜了一点,他就要拿起橡皮来回擦。

不过,这一擦起来啊,他不知要擦多少次才肯罢休,5次?10次?还是20次?一边擦还一边轻轻地用手按着本子,生怕擦坏了。

好不容易,擦完了,接着又用手轻轻地掸掉纸上的橡皮屑。

我想:现在总该写字了吧。

不料,他又写错了。

哎!没办法又要重演刚才那个情节了,在旁边观看的我都被急得满头大汗。

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垂钓(节选)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

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我说:“说得好。

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

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