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文言文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中主(次)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归纳和评判。
其中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等。
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链接
例7 (2019长沙中考)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
⑤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推诿。
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对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第一问:结合选文内容,从石奢关于忠孝的辩解和“自刎而死”的抉择、李离不接受晋文公
的宽赦,毅然选择“伏剑而死”可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守法尽责的精神;第二问可根据两段内容,分别概括故事情节即可。
【答案】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方法指导】1.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角度
(1)从分析正面描写入手。
①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
②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③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
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
④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
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怒”,再至“色挠”,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2)从分析侧面描写入手。
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他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
2.具体答题步骤
(1)认真看清题目,带着问题通读文本,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语言、行动等)。
(2)准确理解文意,将人物描写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进行概括和归纳。
(3)在描述人物性格特征时,一般用二至三个词语来形容,尽量用四字词语。
如:信守诺言、虚心好学、机智勇敢、治学严谨、宽厚待人、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知错就改、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豁达乐观、实事求是……
3.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的角度
4.答题注意事项
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考点专项练习】
1.(2019江西卷)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日:“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①谒者:官名。
②河南: 指河南郡。
③节: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假传圣旨。
⑤数: 屡次。
⑥黄老之言: 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 大的原则。
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的品质,从原文中“”这一句可以看出。
5.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
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
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
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
”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
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
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
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
”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
”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
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
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
②胡床:室具。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6.
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试分析项羽的思想性格和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7.
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③。
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
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
②陇:通“垄”,田埂。
③蹊田:践踏田地。
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
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
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狞:凶恶。
选文表现了王冕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