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生写作常见问题及写作技巧指导(含佳作赏析)
中学生写作常见问题及写作技巧指导(含佳作赏析)
紧靠底线,努力把字写 在虚线以下。
中学生写作存在下列通病:
1、字数不够、内容空泛 2、书写问题,字不成体,潦草难辨。 3、标点符号没有或用错 4、不分段落 5、文体不分 6、详略不当 7、缺乏文采 8、错别字太多
总结以上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
字数不够、内容空泛-----占有材料不足。
第一,阅读量小,知识面窄。
3、在考试时,如果是话题作文, 究竟有几种拟题的方法呢?
1、比喻式 2、比拟式 3、反问设问式 4、对比式 5、引用式(引用名句、歌词、经典句子) 6、套用式 7、巧用符号式
第一招:比喻式
如:《人生之网》,人生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 是一张沉重的网吗?这个题目带给人深思 。 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
1、多事实少空乏。
即中间材料要丰富,少写空洞的议论。 要用事实说话。这在篇幅字数都很有限 , 有 限的中考作文显得更为重要。你多写了一句 空乏的议论,中间就少了一些事实;相反, 你少用一句空话,中间就多了一些事实。记 叙文要多写些事例;议论文要多举些论据; 说明文要多作些介绍。
2、多细节少概括。
缺乏文采-----语言不灵活、生动、深刻
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都过不了语言关。 表意不明确、不准确,表达不灵活、不生动、语 意不深刻等就是常见毛病。 让学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把平时看来的、 听来的精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抄录下来,反复 咀嚼,反复品味,反复参悟,在不断地积累和潜 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还如:《诚信是金》
《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
第二招:比拟式
如:《我是网,我怕谁》,一看就知道是 介绍网络知识的,还传达出网络的的力量无比强 大的信息。 《香烟的自白》都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 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第三招:反问设问式
如:《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 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用设问 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
第七招:巧用符号式
恰到好处的符号,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化腐 朽为神奇,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以团结为话题——《1+1>2》
《金钱≠幸福》
《自尊?自辱?》
《壮哉,猛士﹗》
想让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就 要重视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开头如爆竹 骤响易彻 结尾如撞钟 清音有余
人们常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
平时不爱看书看报,不爱读别人的文章,不注重了解方方面面的信 息。临到写作时,搜肠刮肚,言无所出。
第二,只作泛泛了解,不求准确记忆。
有的同学虽然平时也喜欢看书看报,但对精美文句、重要人物和典
型事例,不求准确记忆,也不抄录积累,看过则丢,看过则忘。即使偶 有记忆,也常常是一片模糊。到用时,因记忆不准,或者张冠李戴。第
“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 峰》——苏轼——《题西林壁》
2.借用歌词或名著中的经典句子
《明明白白我的心》表白自己坦荡诚信,拒绝坑蒙 拐骗的价值取向。
《痛并快乐着》借白岩松的作品名作自己的 文题,非常巧妙地表达出“无论前路如何,人应该 快乐、坚定地生活。生活尽管有痛苦,但也伴随着 快乐”这一主题。
文采飞扬,笑傲考场
作文写作指导
巧饰题目勾住第一眼
一篇文章最先和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 好的标题准确鲜明,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 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 望。标题平淡无奇,空洞乏味,读者见了 标题就不想读文章了。考场作文的读者首 先是阅卷教师,你要想吸引他,使对你的 作文做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拟出好的标 题。这是你的作文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
作文指导课
----中学生作文卷面书写指导
1、远距离的恋爱式:
2、黑蚂蚁的飞行式:
3、深坑寻幽式:
4、卑微的木柴式:
5、蓝色颤抖式:
1、清楚、工整
2、较清楚、工整
字写太满格,甚至超格,字体歪斜。
写错后,划几根线或涂一个黑疤。
字迹潦草,写错后,涂一个黑疤。
整洁
美观
单线训练法:
第四招:对比式
如:《瞬间选择,永恒坐标》以对比的方式, 以“瞬间”反衬“永恒”,以人生意义的“永恒”强调 “瞬间”选择之重要,哲理隽永,凸显文旨。 《忘记与铭记》
第五招:引用式
引用法就是借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生命力较 强、影响力极大的句子来作文章的题目的一种方法。信的主题。
即主、次处理须恰当。重要的材料要细 致写。因为细节是文章的生命。有细节则文 生,无细节则文死;有细节则文丰,无细节 则文松。记叙文要对人景作详细的描绘;议 论文要对论据作深入的分析;说明文要对事 物作详细介绍。当然,有些内容需概括写, 但宜少不宜多。
3、多新奇少陈旧
人们吃东西,新则爱吃,旧则厌食。 人们读文章也一样,新则爱读,旧则厌看。 因此,新奇则文丰,陈旧则文空。所以,作 文应多选新奇事,少取陈旧物;多讲新奇语, 少说陈旧言;多立新奇意,少抒陈旧情;多 构新奇思,少造陈旧形。对此,鲁迅是我们 学习的榜样。单举鲁迅的选材,时而是扬二 嫂偷手套,时而是阿长摆开“大”字睡大觉, 令人忍俊不禁。
6、多句式少雷同
文章的语言形式要多样。这也能使文章 显得充实。或整句,或散句;或陈述,或感 叹;或叙述或抒情;或调侃或幽默;或俗语 或英文,如此等等。不少同学写文章最大的 失败是语言太单调,几乎全是陈述句。而成 功的同学写的文章语言异彩纷呈。
7、多波澜少平静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引人入胜,内 容就要写得有波澜,有矛盾。 方法有: ①先抑后扬法。 ②设置悬念法。
亮 点 揭 秘之一
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 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 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 语,一字传神,使表达准确, 贴切,形象,生动,这样语 言就有了文采。
才艺比拼
请修改句中红色的字,使句子更灵动。
1、 她三十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 上戴着两只金色的大耳环,穿着彩色长裙, 怪好看的。(杨朔《埃及灯》) 1、 她三十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 朵上晃着两只金色的大耳环,飘着彩色长 裙,怪好看的。(杨朔《埃及灯》)
三,对生活观察少,体验少,感悟少。
详略不当----不善于选择材料,提炼中心
占有了大量材料,却不知道如何选取, 裁剪,于是造成了要么中心不突出、要么材 料太杂乱的为材料而材料的随意堆砌的局面。
学生动笔前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对写什么 样的人,叙什么样的事,抒什么样的情,表明什么 样的观点、态度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依据这个 写作的中心意图,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究, 选准角度和层面,求实,求精,求新。
•
•
总之,中间部分要写得多姿 多彩,善于变化,这样就显得 丰满了。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语段感悟语言的文采之美。
2、创造语言的文采之美。
同一意思,两种表达。你喜欢A句还是 B句,为什么?
1.A.她长得很瘦。 B.她瘦得如秋天的田 野上一颗孤零的高粱。
2. 天黑了。
B.白日害羞地偎进山 的怀抱。
4、多真情少假意
这里的“少”通“扫”,扫去之意。感 人心者,莫先乎情。但这个情应是真情。真 情十句也嫌少,假意一句也嫌多。要写使自 己深受感动的事,让自己切实佩服的理,令 自己确实动容的物。
5、多角度少单一
在表现主题时,应尽量用两三个角度去 反映,不要单从一个方面去反映。多角度则 事丰,单角度则物缺。其方法很多:或正面 或反面;或集体或个人;或学习或生活;或 古代或现实;或天上或地下;或国外或国内 如此等等。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
第六招:套用式
对名诗名句、成语熟语等进行翻新改造,使作文 标题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如:《江山易改,本性可移》在立意上显得 声势夺人,别具一格。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别致新颖。
设置悬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学生 哭,老师笑,而最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呢?读者感 到好奇——咦,怎么会那样呢?就很想阅读下去。
4、引用诗文法
引用诗文、名言警句、俗语、广告语、流行语、 歌词等开头。
《往事》的开头: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行, 就是成功者。”每当我看到那不再清晰的成绩单时, 眼前就浮现出那如梦般的往事。 《小草》的开头:
3、设置悬念法
指在写作开始提出疑问,引 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 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启发读者思 索,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 胜的效果。
如《一次精彩的课外活动》:“上个周六, 我们7中的8年级二班发生了“轩然大波”:一 个女生哇哇地在课堂上哭,而我们的班主任朱 老师却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最后,全班同学都 哄堂大笑起来。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有味地 谈论那天的事情„„”
如《我对网络的悔和爱》: “啪——”,一记清脆的耳光。 男孩子坐在床上,护着那半边红脸,低头哭泣, 内心充满了愧疚。旁边的父亲正在大声严厉地训斥,愤怒 涨红了他的脸。那个男孩就是我。此事要从头道来——
6、议论抒情法
《当我面对孤独的时候》的开头 : 蓦然回首,我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 经历了许多坎坷,也经历了许多辉煌,岁月悠悠沉 淀,一切都化为烟云,最后只留下那份孤独。 《梦》的开头 : 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梦想:梦想着上 天遨游,梦想着环游世界,梦想着欢乐自由,梦想 着成就未来……
1、开门见山法 2、修辞增色法 3、设置悬念法 4、引用诗文法 5、描写景物、情景、人物法 6、议论抒情法 7、巧用题记 耳目一新
1、开门见山法
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 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这种 方法,朴实自然直截了当,引起下文。
《青春无价》的开头:青春是人的生命中 最灿烂最宝贵的季节,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 衡量。 《第一次当家》中开头:很巧,爸爸和妈 妈同一时间被单位安排出差,家里只剩下我和 妹妹,作为大哥,自然挑起了当家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