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梭伦改革把解决“六一汉”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有益于( )①维护平民的公民身份②削弱小农经济③为政治改革创造条件④限制土地兼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3.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
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4.梭伦改革注重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但平民对梭伦的改革多有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的任何要求5.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中说:“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梭伦为雅典独创的政治制度起到的作用是( ) A.确立了这种制度B.完善了这种制度C.把雅典引向了这种制度D.使这种制度达到顶峰6.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这里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最急迫的是(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贵族内部之间的矛盾C.人多与地少的矛盾D.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7.在雅典卫城博物馆里,有一块公元前6世纪的石碑,记载了拉奥孔从土耳其移居雅典,并成为雅典公民。
据此我们判断,他从事的职业最有可能是( )A.农业B.教育C.商业D.手工业8.亚里士多德说:“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平民起来反抗贵族……直到后来他们才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
”这表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废除债务奴隶制C.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推行财产等级制9.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D.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10.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雅典人按照财产多寡享受一定民主权利B.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和议政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重大打击11.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梭伦——制定“遗嘱法”B.克利斯提尼——“陶片放逐法”C.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庇西特拉图——设立五百人会议12.“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4.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 )A.颁布《解负令》B.发展工商业C.实行津贴制D.财产等级制15.关于梭伦改革前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这样说:“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这不能反映出梭伦改革前( )A.平民处境艰难B.奴隶处境艰难C.债务奴隶制威胁平民自由D.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颁布《解负令》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
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4分)(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2分)(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4)按梭伦立法,材料四中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17.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2分)18.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赦、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3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分)(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4分)19.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2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4分)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梭伦改革把解决“六一汉”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有益于( )①维护平民的公民身份②削弱小农经济③为政治改革创造条件④限制土地兼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梭伦改革解决“六一汉”问题,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故①正确;废除“六一汉”制度,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巩固小农经济,故②错误;解决“六一汉”问题,扩大了公民的基础,为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故③正确;改革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梭伦改革的理念是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A、C两项与题意无关;D 项是《德拉古法典》的一个显著特点,故选B项。
答案:B3.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
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本质的分析能力。
C项中体现了平衡平民、工商业奴隶主利益与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
A、B两项只是照顾某一个阶层;D项中居民包含着奴隶。
答案:C4.梭伦改革注重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但平民对梭伦的改革多有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的任何要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