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国家是神圣的。
在一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国家开始被侵略,被压制。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人屈辱历史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
中国近代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封建王朝的统治,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不断丧失,外国侵略者接踵而来,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以攫取越来越多的侵略权益,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折不挠的英勇斗争,经过不少曲折,付出极大牺牲,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表明,在西方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之后,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已经落后,因此饱受欺凌宰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重新振兴,其道路极其艰难坎坷。
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甘愿牺牲一切,为了这个崇高目标,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
当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
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对外积极进行侵略,寻找殖民地,英国是侵略活动的急先锋。
由于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于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把大量的鸦片偷运到中国来。
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银
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也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道光皇帝看到银荒兵弱对他的统治不利,就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1840年6月,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鸦片问题作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但是,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丧失领土和主权,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演变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人民开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各地人民不断发动起义,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正当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更
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战争刚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就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和镇压国内革命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名,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产主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加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力量。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
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的将领和士兵,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腐朽的清政府没有抵抗侵略者的决心,而幻想依靠外国调停以求和,最终导致惨败。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人们逐步觉醒。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维新变法。
随着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侵略的深入,外国传教士欺压中国人民越来越猖狂,清政府袒护教会和教徒,人民群众不能忍受;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这是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
上第二次革命高潮。
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义和团,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京,遭到义和团的沉重打击。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
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农民小生产者的落后和愚昧,加上在斗争中没有统一的领导,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体来说,反侵略,求民主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反侵略
是中华民族(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农民、封建统治者等)和外来侵略者(包括帝国主义、部分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等)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半独立)。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抗日战争(唯一的胜利)
求民主
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半资本主义)。
太平天国起义,中体西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
二。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唯一的胜利)。
反侵略和求民主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
由此形成了共产党和新中国。
另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也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即:推翻三座大山。
以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镇压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出卖康有为的维新派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较量,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的斗争(唯一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