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交流电机共同理论
2020/4/12
10
基本概念:
• 线圈是组成交流绕组的单元,由一匝或多匝串联而成。 • 极距是指每一磁极所占定子内圆周的距离,即有
Z1 2p
• 节距y是指线圈两有效边之间的距离。单层绕组是整距绕组,即有y=τ
* у =τ称为整距, у <τ称为短距, у >τ称为长距
• 槽距角:相邻两槽之间的角度
N 2 pqNy
• 单层绕组:
a
N pqNy
a
2020/4/12
40
• 单层绕组:采用分布整距形式
• 每相绕组串联匝数为 :
N1
pqNy a
• 每相的基波感应电势有效值为:
E1 4.44 f1N1kq11
2020/4/12
41
• 双层绕组:采用短距分布形式
• 每相绕组串联匝数为:
N1
2
pqNy a
Eq1 Ey10 Ey1 Ey1(q 1)
整距分布线圈的 基波感应电势为:
Eq1
qE y1k q1
4.44
f1qN ykq11
绕组的基波分布系数:
sin q
kq1
q
sin
2
2
2020/4/12
38
基波分布系数含义
• 基波分布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数,其含义 是:分布放置的线圈要比将各线圈集中放 置在一个槽中的基波感应电势小。可以这 样认为:把实际q个分布放置的整距线圈, 看成是集中放置的,但它们的总等效匝数 为qNykq1,而不是qNy。
的感应电势经历一个周期。当电机转子上有p对主磁极,
电机每旋转一圈,导体A中的基波感应电势变化p周,则
导体A中的基波感应电势频率为:
f pn (H z)
60
• 当电机的极对数p和转速n1一定时,f1频率便为固定的 数值。
2020/4/12
27
• 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势最大值为:
E1m
B1mlv
2
2
B1m
A1
za
X1
A2
b
c
2020/4/12
X2
x
y
16
a 1 І 7 2 Π 8 13 Ш 19 14
20
b 5 І 11 6 Π 12 17 Ш 23 18
24
c 9 І 15 10 Π 16 21 Ш 3 22
4
三相单层等元件绕组的原理(p=2) 线圈连接顺序
2020/4/12
17
三相双层绕组
• 每绕组两有效边 • 每槽有上下两个线圈边(属于不同的线圈),所以 当一个线圈的上层边放在某槽上层时,下层边则放 在相隔节距y1的槽的下层,即线圈数等于槽数。 • 整距、短距绕组 • 例:Q1=24,2p=4 • τ =24/4=6 • q=24/(2mp)=24/(2*3*2)=2 • 12个相带 • A-Z-B-X-C-Y-A-Z-B-X-C-Y
f f1
• 相电动势中 v 次谐波电动势有效值:
Ev 4.44 fv Nkwvv
• 对应的谐波绕组系数为:
sin q v
K wv K yvK qv
kqv
q sin
2
v
kyv sin vy 2
2
2020/4/12
43
线电势
• 由三角形、星形接法决定(基波) • 注意:线电势中不含3k次谐波电势(因同相
Ey1 2EA1 sin y 2 4.44 f1N y1 sin y 2 4.44 f1N yky11
• 绕组基波短距系数:
2020/4/12
ky1 sin y 2
34
2020/4/12
35
基波短距系数含义
• 基波短距系数,它是一个小于1的数,其含义是: 短距线圈要比整距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势小。可以这 样认为:把实际的短距线圈看成是整距线圈,则它 等效匝数为Nykp,而不是Ny。短距线圈时的感应电 动势与整距时的感应电动势相比需打的折扣。
2020/4/12
18
2020/4/12
19
并联支路数
• 条件:不改变同极相组内的电流方向
2020/4/12
20
关于绕组一些概念复习
• 一根导体(一匝线圈的一个有效边) • 一匝线圈 • 一个线圈 • 一个极相组(一个线圈组) • 相绕组(一相绕组) • 电机绕组(三相绕组)
• 并联支路数 • 每相串联匝数 • 极数 • 极相组数(每相)
2020/4/12
4
一、 工作原理、分类、结构
* 先讲结构 * 后讲原理
2020/4/12
5
1.基本结构
• 定子与转子两大部分 • 1 定子 • 固定不动的部分 • 铁芯、绕组、机坐 • (1) 定子铁芯 电机磁路的一部分
* 希望较强的磁场 * 导磁好、损耗小 * 硅钢片 * 内表面开槽:放绕组
2020/4/12
13
三相单层绕组(了解)
• 每槽只有一个线圈边,所以线圈数等于槽数之半。结构和 嵌线较简单,适用于10kv以下的小型交流电机。分为同心 式、交叉式、链式绕组
• 例:已知z1=24,2p=4,试绘制一个并联支路数a=1的
三相链式单层绕组展开图。
• 步骤:
1.极距 Z 1 =6
2p
2020/4/12
36
3.5 整距分布线圈组感应电势
• 如果在定子内圆表面槽中均匀嵌放三个匝数为Ny 的整距线圈头尾连接,相互串联形成线圈组,称为 整距分布线圈组,相邻线圈的槽距角是α。
2020/4/12
37
各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波形均相同,只是在 时间上依次相差 α电角度:相位不同。 线圈组的总电动势为q个线圈电动势的和(相量和)
b 1 B 1m sin
• 式中Bδ1m为基波气隙磁密幅值(最大值)。
导体A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势大小为:
e1 b1 l v B1m l v sin
E1m sin1t 2E1 sin1t
2020/4/12
25
2020/4/12
26
• 在一对磁极情况下,导体A每经过一对主磁极,其中
202流电机定子绕组,Z1=24,2p=4,y=5/6τ, a=2,Ny=10,m=3
• 求: • 一匝线圈有几个有效边 • 一相线圈有几匝; • 一个极相组有几个线圈,几匝线圈 • 一相有几个极相组,几个线圈,几匝线圈 • 并联支路数 • 每相串联匝数 • 一个电机有几相、几个极相组、几个相绕组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
2020/4/12
1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
交流电机绕组及其感应电动势 交流绕组的磁动势
2020/4/12
2
交流电机的绕组及其感应电动势
序 一、 交流电机的基本原理 二、 交流绕组 三、 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四、 谐波电动势及其削弱方法
序
• 交流电机: * 异步电机 * 同步电机
• 同步与异步 * 旋转磁场:定子三相定子绕组流过三相电流, 形成旋转磁场(后面将详细讨论)。 * 电机实际转速n=同步转速n0:同步电机 * 电机实际转速n≠同步转速n0:异步电机
2020/4/12
39
3.6 一相绕组感应电势
并联支路数与每相串联匝数
* 2p个极
• (双层绕组)每相有
* 2p个线圈组,每个线圈组有 q个线圈 * 2pq个线圈,每个线圈有Ny匝线圈 * 2pqNy匝线圈
• 2p个线圈组可串联、并联(视需要)
• 并联支路数:a(最少是1,最多为2p)
• 每相串联匝数:
p360
Z1
• 每极每相槽数q是指一个磁极下一相绕组所占有的槽数,即有:
q Z1 2pm 1
• 相带:是指一相绕组在一个磁极下连续所占的范围(60度电角度)。
• 电角度与机械角度
* 机械角度:电机圆周在几何上分成360°
* 电角度:电势变化一个周期(360电角度)。对于一对磁极由N→S→N变化
2020/4/12
45
采用短距、分布绕组的目的
• 交流绕组采用短距和分布的结构,可削弱 每相电动势中的谐波分量,使绕组感应电势 接近正弦波。使电动势波得到改善。
* 虽短距系数、分布系数均不大于1,使基波电势减小 * 因为对谐波来说:对应的更小,所以具有明显的抑制
• 转子:励磁绕组
• 原理:励磁绕组=>通往直流电=>外力合转 子旋转=>转子旋转磁场=>穿过气隙=>切 割定子绕组=>三相感应电势=>当接负载= >电流=>电能输出
2020/4/12
9
二、 交流绕组
• 作用: * 通入电流→磁场(电动机) * 磁场与定子绕组切割→电势→电流(发电机)
• 分类(类型) * 相数:单相、三相 * 按槽内层数分: † 单层:同心式、交叉式、链式 † 双层:叠绕组、波绕组 * 宽度:整距、短距 * 分布性:分布绕组、集中绕组
线圈是由Ny匝线匝串联而成,即匝数Ny 整距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势瞬时值为:
ey1 Ey1m sin1t 2Ey1 sin1t
Ey1 4.44 f1N y1(V )
比较:与变压器相同形式 区别:磁通大小变化与相对运动“切割”
2020/4/12
33
3.4 短距线圈感应电势
• 如果线圈的节距y1<τ,则为短距线圈,令 短距线圈的节距y1=yπ,其中0<y<1,短距线 圈的基波感应电势有效值为:
位)。三相交流绕组Y接或Δ接时,由于三次谐 波以及三的倍数次谐波电势在时间相位上同相, 故三相线电势中无三次或三的倍数次谐波。
2020/4/12
44
谐波电势的减小
• 1. 波形畸变率:
Ku
U
2 2
U
2 3
U
2 4
U
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