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商务区停车配建指标研究——以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为例阴炳成于守静【摘要】中心商务区是大城市停车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本文在总结CBD交通特征的基础上,以路网容量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双重约束条件,对配建停车指标确定方法进行修正,提出以路网服务水平确定停车配建指标上限、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确定停车配建指标下限的新方法。
该方法建立了停车供给与土地利用、路网容量、公交水平的平衡关系,实现了中心商务区交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心商务区;停车配建指标;路网容量;公共交通服务水平0 引言配建停车泊位是城市停车泊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城市经验表明配建停车设施占城市总体停车设施的75%-95%,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其供给数量可直接影响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情况。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交通出行需求乃至停车需求最为集中的地区,合理配建停车泊位供给水平对保证CBD经济活力至关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停车供给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小汽车出行量的增长,并进一步扩大停车紧张局面,为此安筱[1]、陈群[2]、高跃文[3]等提出以停车共享、路网容量为约束实施“停车短缺供给”,以降低CBD配建停车供给总量。
上述研究主要在于解决CBD有限土地资源与配建停车泊位总量之间的矛盾,即协调高容积率与地下空间利用的关系,从而降低CBD配建停车泊位的标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未明确标准的适用条件,普遍理解为设定了停车标准的下限。
部分项目结合自身情况仍会提高停车泊位供给数量,而突破CBD配建停车泊位的上限后,将直接导致诱增交通需求的增加、路网服务水平的下降。
本文在总结CBD的交通出行特征的基础上,以路网容量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双重约束条件,探讨CBD配建停车泊位供给关系,以实现停车供需的协调。
1 CBD交通特征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国内外主要大城市发展情况,CBD交通系统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1.1 路网密度高CBD高密度开发客观要求道路网络能够适应不同特性交通需求疏解的需要。
窄路密网的路网模式具有分离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的空间条件,有利于保障各类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实现。
因此,国内外主要城市CBD路网均呈现出高密度的网络格局,满足了高强度交通需求条件下的交通高效转换。
资料来源:文献[4]1.2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高与此同时,高强度、高品质的交通需求特点需要CBD必须提供大容量、富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
而轨道交通具有舒适、准时的特点符合CBD出行需求,因此,CBD均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最多、车站密度最高的地区。
资料来源:文献[4]2 天津文化中心周边地区规划要素分析2.1 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天津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定位于中心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占地241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44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超过4.0。
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以商务、商业等公建类用地占75%以上,高密度、复合式土地利用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显著特征。
图1 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图资料来源:文献[5]地区按规划实现后,新增就业岗位约27.5万个、密度达到11.4万个/km 2;新增居住人口约3.9万人、密度达到1.6万人/km 2。
资料来源:文献[5]2.2 地区整体交通需求情况根据相关交通出行量调查数据,地区日出行总量达到105万人次,密度达到43.6万人次/km 2。
资料来源:文献[5]3 文化中心周边地区配建停车标准研究CBD 高强度开发直接导致了巨大的停车需求,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在高峰时段道路网络往往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停车泊位供给过多将导致交通拥挤更加恶化,而停车泊位供给过少又将影响CBD 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将停车泊位供给水平维持在一定的合理水平,对保证中心区高效有序运行至关重要。
配建停车泊位作为CBD 停车泊位首要供给方式,其供给规模应与土地利用情况、道路网络容量情况、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相协调。
3.1 现行停车配建指标适用性分析根据现行《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2010)[6],文化中心地图2 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就业岗位和居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3 文化中心周边出行强度分布图区属于内环以外地区,各类用地停车配建指标如下:表3 天津现行停车配建指标情况资料来源:文献[6]经分析,在现行停车配建标准下,该地区需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约8.2万个,停车密度达到3.4万个/平方公里。
虽然CBD的道路交通条件需要满足商务、公务不同出行需求,特别是足够规模的停车规模有利于增强CBD的经济活力与竞争力,但停车供给规模必须以满足日常特定的基本停车需求为主,过多的停车泊位供给将会吸引更多的小汽车出行需求。
根据美国相关研究成果,城市中心区每增加1个机动车停车泊位,全天将产生8-12辆机动车交通增量。
经分析,在现行停车配建标准下,文化中心周边地区路网平均饱和度超过1.0,路网呈现出超饱和运行状态,地面道路交通处于大范围拥堵状态。
3.2 研究总体思路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和停车泊位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载体。
常规的停车配建标准的确定往往采用出行吸引模型(D量模型),即以交通规划中出行需求预测为基础,根据实际停车特征数据预测停车需求,进而分析得到各类用地停车配建指标系统。
本次研究充分考虑停车泊位供给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的动态关系,在常规配建停车泊位确定的基本流程基础上,增加路网容量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双重约束条件,以路网服务水平的上限确定停车供给的上限、同时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上限确定停车供给的下限,进而得到配建停车的指标体系。
3.3 路网服务水平分析对于停车泊位需求与路网容量的关系,普遍的观点认为停车泊位供给过多,而路网容量和道路集散能力有限,不仅会导致停车设施资源的浪费,还会把更多的车辆吸引到中心区来,加重中心区道路的负担;若停车设施供应小于路网容量提出的停车需求时,则会出现停车高峰时段停车设施供给不足,路网容量由于停车容量的不足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白玉[7]、冷杰[8]均提出了基于路网容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本文仍延续上述修正的时空消耗法。
路网容量=W TSR W TSCW TSR =LTW TSC =ST式中:W TSR 为机动车道的时空资源(lane·km·h );L 为机动车道有效长度(lane·km );T 为高峰时间(h );W TSC 为单位交通车辆的时空消耗(lane·km·h );S 为单位交通车辆占用的空间(lane·km ),采用动态车头时距值;T 为单位交通车辆平均出行时间(h )。
结合各条道路实际机动车车道数、道路总长度、单位车辆实际出行时间情况,文化中心周边地区机动车道时空总资源约为92.9lane·km·h ,单位车辆平均时空消耗为1.43lane·m·h ,地区路网容量约为6.5万辆。
图4 停车配建指标研究流程图3.4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处于较高服务水平,途径该地区轨道交通线路共计5条、车站数量达到7个。
车站500m 半径(步行约8分钟)可基本覆盖全部地区,车站300m 半径(步行约5分钟)可直接服务地区约60%人口、服务地区75%就业岗位。
考虑到地区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较高,本次对地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主要针对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进行评估,结合轨道交通各条线路客流预测,线路最大断面客流量约为2.64万人次。
经分析,轨道交通高峰可为地区提供约8万人次疏解能力。
3.5 地区配建停车标准建议结合地区地面路网容量水平以及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分析,配建停车供给应采取适度从紧策略,总体目标应实现两个平衡:即与地面路网容量相平衡,并与轨道交通服务能力相平衡。
因此,地区应控制地区停车供给下限和上限,保证停车供给合理水平,既满足基本停车需求,又将停车供给总量进行合理控制。
根据地区路网容量测算,考虑实际路网服务水平应不超过0.8、停车行为比例为0.8,地区在路网容量约束水平下最大停车供给水平应不超过4.2万个。
同时,地区在轨道交通容量约束水平下最小停车供给水平应不低于2.8万个。
考虑到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包含住宅和公建两个部分,特别是刚性停车和弹性停车的需求目的不同,应对住宅刚性停车需求适度放宽、而对公交弹性停车需求进行严控,从而确定不同类型项目停车配建标准。
图5 轨道交通车站300m 半径和500m 半径服务范围图表5 文化中心周边地区配建停车标准建议按照上述配建停车标准,地区需配建停车泊位2.9-4万个,与停车需求预测相一致。
结合实际用地条件,并考虑到地下设备占用面积,各地块建设1-2层地下空间即可满足配建标准。
4 结语配建停车泊位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停车泊位供给的首要方式,其供给数量可直接影响中心商务区的活力和交通运行状况。
本文在总结中心商务区交通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路网服务水平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探讨了中心商务区停车配建指标系统,目的在于实现停车供给与土地利用、路网容量、公交水平协调发展。
上述方法对确定大城市中心商务区配建停车指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 安筱,李克平,孙剑. 上海CBD共享停车方法研究[J]. 交通标准化, 2010年9月上半月刊(总第228期):58-63[2] 陈群,晏克非. 基于路网容量约束的停车设施泊位规模优化[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04期[3] 高跃文,邵勇,李娟,宋南南. 基于路网承载能力的CBD停车配建指标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山东青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 谢轶剑. CBD(中央商务区)交通规划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5]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交通专项规划[R]. 天津: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6] 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2010)[S][7] 白玉,薛昆,杨晓光. 基于路网容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年12期:49-52[8] 冷杰. 大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关系[J]. 中国市政工程, 2006年4月:7-9【作者简介】阴炳成,男,研究生,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电子信箱:1785653@于守静,女,本科,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电子信箱:1779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