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控制培训课件
➢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日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控制,是根据事先 制定的成本预算,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的 原则,采用专门方法进行严格的计算、监督、指导和调节,把各项 成本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之内;狭义的成本控制又称为日常成本 控制或事中成本控制。
➢ 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 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既包括日常成本控制,又包括事前成 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它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规划、成本考核共同构成了现代成 本管理系统。
该工序固动性制造费 用分配率标准
)
各工序变动性制造 =∑( 费用标准成本 X
各 费工用序标固准定成性本制造)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例8—3】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由第一车间、第二车间连续加工,其有关 资料如表8—3所示。要求:确定甲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项目 工时用量标准(小时/件) 标准工时总数(小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元/小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元/小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件) 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
相同。 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即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是指每一标准工时应分配的
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它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 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标准工时总数
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是指在力求节约、合理支配的条件下,制造费用各明细 项目的最低发生数额之和.
由于制造费用预算是按照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分别编制的, 因此,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也应区别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进行 计算。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标准工时总数 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 固定型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标准工时总数
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因而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 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二)作用 (1)在领料、用料、安排工时和人力时,均以标准成本为事前控制和事中 控制的依据。 (2)标准成本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它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可以加强职工的 成本观念,提高他们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加强责任感。 (3)采用标准成本,有利于责任会计的推行。 (4)标准成本是价格决策和投标议价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其他长短期决 策必须考虑的因素。 (5)采用标准成本有利于实行例外管理。 (6)在产品、产成品和销货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可使成本计算、日常 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大为简化。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根据上述确定的各工序工时用量标准和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按下列公 式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制造费
用标准成本
=∑(
各工序的工时 用量标准 X
各工序的制造费用 分配率标准
)
=∑( 各量工标序准的工时用X
该工序变动性制造费 用分配率标准
+
各工序的工时 X 用量标准
一 直接材料差异分析
✓ 直接材料差异包括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用量差异 =(实际用量 - 标准用量)X 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价格 - 标准价格)X 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 实际用量 X 实际价格 - 标准用品 X 标准价格
二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人工工作时间 =(实际工作时数— 标准工作时数 )x标准工资率 差异(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 人工成本总差异 = 实际工作时数X实际工资率-标准工作时数X标准工资 率
根据上述确定的各工序工时用量标准和小时工资率标准,按下列公式计 算出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 人工标准成本
=∑(
该产品各工序的 小时工资率标准
X
该时用产量品各标工准序的工)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四)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由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和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决定的 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即工时用量标准,它与上述直接工人用量标准的制定
三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1、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 ➢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有两种,即预算差异和效率差异。这两种分别类似材料、
人工方面的价格差异。
➢ 预算差异即开支差异,它的发生是由于实际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同于标准变动 性制造费用;而效率差异的发生,是因为实际加工时数不同于标准时数,其 计算公式为:
变动性制造费 用预算差异
=实际变动费用总额动性制造费 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作时数-
实际产量标准时数)x
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 用总差异
=实际变动费用总额
-
实际产量应耗 标准工时数
x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
实际变动费用总额=实际工作时数x 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三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料消耗定额。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是指采购某种材料的计划单价。 根据上述确定的各种材料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单位产品
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直接 材料标准成本
该产品耗用某种 =∑( 材料的价格标准 X
该料产的品 用耗量用标某准种材)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耗用材料A和材料B的资料如表8—1所示。 要求: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项目
预计正产用量(千克/件)
预计损耗量(千克/件)
用量标准(千克/件)
(1)
预计购买单价(元/千克)
预计采购费用(元/千克)
预计正常损耗(元/千克)
价格标准(元/千克)
(2)
各种材料标准成本(元/件)(1)X(2)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制定标准成本的原则
1、平均先进,水涨船高
2、根据过去,考虑未来
3、专业人员草拟,执行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当局拍板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二)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是由直接材料用量标准和直接材料价格标准决定的。 直接材料用量标准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数量,即材
第一节 成本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 成本控制理论沿革
现代成本控制阶段:分为责任成 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两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科学管理为背景的成本控制阶段 特点: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18世纪:成本控制的萌芽阶段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一 标准成本概论
(一)概念 标准成本也称为应该成本,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
部门 费 用 费 用 产 量 分 摊 产 量 产 量 (8)= 异
差异
(1) 总额 限额 应 耗 率 所 耗 应 耗 ( 2 ) - (9)= ( 10 )
(2) ( 3 ) 标 准 ( 5 )实 际 标 准 (7) ( 2 ) - =[ ( 6 )
= ( 4 )工 时
工 时 工时 X(5) (6) X -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二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例8—6】如某车间某月份标准工时数为1800小时,实际工时为2000小时, 标准工资率为0.45元/工时,实际工资率为0.52元/工时,则计算人工成本差 异的金额如表8—7所示。
部门 XX
实际 标准 实 际 工 标 准 工 总差异 工作时间 工 资 率 差
本确定后,就可以直接汇总计算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材料和
变动性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组成;而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时,单位产品标准 成本除上述三个成本项目外,还应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法通常采用 完全成本法制定,每半年或一年重新修订。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一 标准成本概论
(三)种类 1、理想会计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 平的成本;也就是排除一切失误、浪费和耽搁的基础上,根据理论上的生产要 素耗用量、最理想的生产要素价格和最高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 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过高,会使职工因难以达到而丧失信心。 2、正常标准成本
甲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元)
材料A 2.5 0.5 3 5 1.5 0.5 7 21
材料B 3 1 4 6 2.5 1.5 10 40 61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三)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用量标准和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决定的。 直接人用用量标准即工时用量标准,是指在现有工艺方法和生产技术水平
X ( 5 )(4)
(6) (7)
(5) (7)]
X(5)
XX 600 640 800X2 0.40 700X2 700X2 600- 600- 520-
=
.2= =1400 560=40 616= 432
1600
1540
-16
=88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三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2、固定性制造费用
(1)差异两分法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费用预算差异 =实际固定费用总额-标准固定费用预算限额
固定费用能量差异
=
标准固定费 用预算总额
—
实际产量应 耗标准工时
X标准固定费用分摊率
固定费用总差异=
实际固定 费用总额 -
第一节 成本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第五节 几中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第一节 成本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