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概述•1、焊接是压力容器制造的重要工序,焊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2、影响焊接质量包含诸多方面内容:焊接接头尺寸偏差、焊缝外观、焊接缺陷、焊接应力与变形、以及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等;•3、容器产品的设计是获得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的基础:焊接母材的、焊接坡口形式、焊接位置、焊材、无损检测、焊后热处理等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焊接质量。

一、压力容器焊接的基本概念•1、焊缝形式与接头形式:从焊接角度看,容器是由母材和焊接接头组成的;焊缝是焊接接头的组成部分。

焊缝有5种:对接焊缝、角焊缝、端接焊缝、塞焊缝和槽焊缝。

焊接接头有12种:对接接头、T型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等。

•2、焊缝区、熔合区和热影响区•3、焊接性能、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规程--压力容器焊接的三个重要环节焊接性能是焊接工艺评定的基础,焊接工艺评定是焊接工艺规程的依据,焊接工艺规程是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行动准则。

• 3.1、焊接性能: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和使用可靠性。

• 3.2、焊接工艺因素:重要因素;补加因素;次要因素。

• 3.3、焊接工艺评定: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34《铝制焊接容器》JB/T4745《钛制焊接容器》• 3.4、焊接工艺规程:二、常用焊接方法及特点•1、手工电弧焊(SMAW)•2、埋弧焊(SAW)•3、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4、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5、药芯焊丝电弧焊(FCAW)•6、等离子弧焊(PAW)•7、电渣焊(ESW)三、焊接材料•按JB/T4709选用焊材。

•1、焊条:GB/T983《不锈钢焊条》、GB/T5177《碳钢焊条》;•2、焊丝•3、焊剂•4、保护气体四、压力容器焊接设计•焊接设计是压力容器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钢材、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坡口、焊接接头形式、预热、层间温度、后热、焊后热处理以及检验、检测等;•压力容器焊接设计的原则:1、选用焊接性能良好的材料;2、尽量减少焊接工作量;3、合理分布焊缝;4、焊接施工及焊接检验方便;5、有利于生产组织和管理。

四、压力容器焊接设计•1、焊接方法选用:质量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2、焊接材料选用:焊缝金属力学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下限;依据JB/T4709选用;•3、焊接坡口设计:GB/T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HG20583-98《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GB150、GB151、封头、管法兰、容器法兰、吊耳、容器支座等标准规定的焊接坡口;四、压力容器焊接设计•4、焊接接头设计:压力容器结构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1)保证接头满足使用要求;(2)施焊、无损检测操作容易,焊接应力小,变形小;(3)接头加工容易,经济性好;(4)焊接接头设计应符合焊接接头系数规定。

•5、预热、层间温度和后热预热可以降低焊接接头冷却速度,防止母材和热影响区产生裂纹,降低焊接区的残余应力;但会恶化劳动条件,要认真对待。

后热的目的是加快焊接接头中氢的逸出,是防止冷裂纹的有效措施。

后热温度与钢材有关,并应在焊后立即进行。

五、有关标准对焊接的要求•1、组成压力容器的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零部件,主要是靠焊接方法装配的,与母材相比焊接接头是压力容器壳体的薄弱环节,因此标准规范对焊接给予极大的关注,提出了多方面的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a)焊接试板接头的力学性能--产品焊接试板(b)焊接接头的外观与形状尺寸偏差(c)焊接缺陷五、有关标准对焊接的要求•2、产品焊接试板• 2.1、按台制备产品焊接试板的条件容器的设计温度: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容器的材料:Rm>540MPa钢和Cr-Mo低合金钢工作介质: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 2.2、以批代台制备试板的条件对于Q235-B、Q235-C、20R、16MnR以及不锈钢等材料制造的容器,不要求按台制备试板。

注*五、有关标准对焊接的要求• 2.3制备产品试板的要求试板对产品焊接接头的代表性,应真实、可信;措施:对试板用材、焊工、施焊条件、焊接工艺、热处理、试板所处部位进行严格规定。

• 2.4产品试板的检验与评定按JB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进行。

• 2.5产品试板检验不合格的处理五、有关标准对焊接的要求•3、焊缝外观• 3.1、对口错边:A:≤1/4δe,且≤3mm;B:≤1/4δe,且≤5mm;注*• 3.2、棱角度:≤(δe/10+2)mm,且≤5mm;• 3.3、不等厚板材对接:削薄处理注*• 3.4、焊缝余高:• 3.4.1、作用:保温、缓冷与正火作用,焊接工艺的需要;• 3.4.2、危害:筒体表面外形突变,产生附加弯矩,造成较高的局部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源,缩短容器疲劳寿命;• 3.4.3、要求:标准(JB4732)规定,凡需疲劳分析设计的容器均应将余高去除,焊缝与母材表面保持齐平。

五、有关标准对焊接的要求• 3.5、咬边• 3.5.1、危害:微小区域形状突变,应力集中;介质在咬边内形成死区,浓度上升,出发局部腐蚀;咬边在介质压力作用下易扩展,诱发裂纹;• 3.5.2、要求:不得有咬边:低温压力容器;用Rm>540MPa钢材和Cr-Mo低合金钢制容器;采用不锈钢制造的容器;焊接接头系数取1的压力容器;允许存在一定量的咬边:GB15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要求一、基本概念•1、无损检测(NDT/NET):是不损坏被检物的完整结构和使用性能的情况下,探测被检物内部和表面的宏观缺陷,并对其种类、形状、尺寸、取向和位置作出判断的工艺方法。

•2、主要目的:对原材料、零部件、产品各制造工序和产品最终外观、内在质量的检查;评价制造工艺的合理性,为制定和改进制造工艺工程提供依据;作为评定产品质量优劣等级的依据,提高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

•3、执行标准: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4、检测方法:五大常规检测方法:RT、UT、MT、PT、ET。

•5、适用缺陷:RT、UT主要用于检测内部缺陷;MT、ET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PT仅用于检测表面开口缺陷。

二、射线检测RT•1、原理:利用强度均匀的x和γ射线照射工件,使照相底片感光。

•2、主要特点:• 2.1、根据射线底片的缺陷图像,可以精确地判别在垂直与射线透照方向地二维平面地位置、尺寸和缺陷地种类,但缺陷在厚度方向自身高度和深度难以确定;• 2.2、对体积状缺陷(体积未焊透、气孔、夹渣、疏松、缩孔)检测灵敏度较高,对面状缺陷(细微裂纹、未熔合、面状未焊透)检测灵敏度较低;• 2.3、通过底片评价工件地质量记录直观、定性定量准确、重复性好、易于保存档案;• 2.4、射线对人体有伤害,防护设备投资高,操作危险;• 2.5、几乎适用于所有材料,碳钢、不锈钢、铜、铝、钛等;• 2.6、对被检工件的厚度下限没有限制。

二、射线检测RT•3、焊缝质量评定等级: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分为四各等级:• 3.1、Ⅰ级: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状缺陷;• 3.2、Ⅱ级: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 3.3、Ⅲ级: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 3.4、Ⅳ级:焊缝缺陷超过Ⅲ级的为Ⅳ级,为不合格焊缝。

•4、级别划分依据:由缺陷引起的疲劳强度降低程度来确定。

• 4.1、Ⅰ级焊缝对疲劳强度要求很高,核能、超高压或介质为极度和高度危害物质,应将焊缝余高磨平;• 4.2、Ⅱ级焊缝对疲劳强度有一定要求,高压、介质为有害物质和焊缝承受较大动、静载荷或有限次循环交变载荷,允许保留余高;• 4.3、Ⅲ级焊缝基本不考虑疲劳强度,低压、无害介质,允许保留余高。

三、超声检测UT•1、原理•2、主要特点:• 2.1、缺陷检测灵敏度受缺陷反射面的影响很大,对面状缺陷(裂纹、板材分层)敏感,对体积状缺陷(气孔、夹渣)不灵敏;• 2.2、一般多数情况没有明确的记录、缺乏直观性;• 2.3、适用于金属板材、管材、锻件等,不适用于粗晶材料(奥氏体不锈钢)、形状复杂或表面粗糙的工件;• 2.4、操作简单,只要将探头放置在被检工件单面即可;• 2.5、可较好的确定缺陷在被检工件厚度方向的位置和缺陷自身的高度。

四、磁粉检测MT•1、原理•2、主要特点:• 2.1、对钢铁等强磁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出率高,但难以检测内部缺陷;• 2.2、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 2.3、能单位缺陷的位置和表面指示长度,但无法确定深度方向的尺寸;• 2.4、缺陷痕迹可以用透明胶带等复制和固定;• 2.5、对铁磁材料的灵敏度比渗透高。

五、渗透检测PT•1、原理•2、主要特点:• 2.1、适用于检测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陶瓷、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2.2、检测效果受工件表面光洁度影响较大;• 2.3、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表面指示长度,无法确定缺陷的深度;• 2.4、缺陷痕迹可以用透明胶带等复制和固定。

•3、操作基本程序:预清洗-施加渗透液-去除多余的渗透液-干燥-施加显像剂-观察及评定显示痕迹-后清洗。

六、标准中对无损检测的要求•1、压力容器制造全过程中的无损检测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1、原材料的检测:发现材料中的超标缺陷,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钢板、锻件主要采用超声检测;• 1.2、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发现工序间的超标缺陷,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实施。

JB4726~4728规定,去除超标缺陷后的表面进行渗透或磁粉检测,Ⅰ级合格,保证缺陷清除干净;GB150规定,对Rm>540MPa的钢材及Cr-Mo低合金钢用火焰切割加工坡口的表面,或容器的缺陷修磨表面进行渗透或磁粉检测,Ⅰ级合格。

• 1.3、产品的无损检测:对产品及其受压元件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事压力容器制造检查的主要内容。

六、标准中对无损检测的要求•2、A、B类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率的选择:检测率范围分为100%和局部两大类。

• 2.1、100%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的条件:GB150按以下条件划分:• 2.1.1、厚度。

δs>30mm的碳素钢、16MnR;δs>25mm的15MnNbR、20MnMo和奥氏体不锈钢;δs>16mm的12CrMo、12CrMoR、15CrMo。

因为:容器板厚大,意味着设计参数高、直径大、危险性大、成本高,应严格要求。

• 2.1.2、材质。

Rm>540Mpa的高强钢、Cr-Mo钢(除12CrMo、12CrMoR、15CrMo )。

因为:材料的可焊性差、韧性储备相对低,焊接时易产生缺陷、且缺陷在使用过程中易扩展,无论厚度多少都要100%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