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12学习】三年级下册小公民教案

【K12学习】三年级下册小公民教案

三年级下册小公民教案生活需要诚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诚信,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理解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并学会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发现诚信、感悟诚信、体验诚信,做诚信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并做到在生活中讲诚信。

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诚信,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卡片等。

教学环节:一、理解诚信明言:言必信,行必果。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二、师生探究,学习新课、读一读,故事明理《宋濂还书》、《诚信老爹》思考:宋濂并非出生书香门第,却能博览群书,为什么?儿子已去世,吴乃宜为什么要帮儿子还债?总结:诚信是一句话,说了就一定要做到。

诚信是一种行为,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努力践行诺言。

宋濂按时还书,吴乃宜替子还债,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遵守诺言。

说一说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找一找你身边诚信的人和诚信的事。

小组合作,议一议:1、诚信是人们相互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如果丢失了诚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2、如果遇到下列情形,你会怎么办?为什么?我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多找给我10元钱。

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人向我打听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约好周日下午和朋友去买书,可那天妈妈让我一起去看外公外婆。

、评一评,做到打勾,做得不够以后努力做到画圈。

这些方面,你做得怎么样?不贪小便宜,能拾金不昧。

借用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

学习认真,决不不懂装懂。

独立完成作业,不会就问,不抄袭。

考试不作弊,不追求虚假成绩。

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勇于承认和改正。

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做到守时、守约。

板书设计:生活需要诚信诚信诚信的价值社会呼唤诚信课题:做事要公正教学目标:认知: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情感:体会公正是高尚的;尊敬和爱戴公正的人;愿意做一个公正的人。

行为:1.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正确的言行,坦率地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

2.做到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同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为人公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做一个公正的人的愿望。

用真实感人的事例激发人;用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选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谁看过电视剧《包青天》?谁知道为什么人们称包拯为包青天?小结:包公是一个公正的人,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别人都是一视同仁,坦率公正,不徇私情。

他的事迹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包公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正直的化身。

今天我们学习做事要公正二、结合事例、讲明观点1、请听课文故事录音提问:你最佩服包公的哪些做法,为什么?小结:像包公这样,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就是为人正直。

提问:包公这样做对社会有什么好处?提问:设想:如果为官都不能公正,会是什么样子?小结:包公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敢于仗义执言,因此深受广大人民欢迎,人们终于有了说理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包公的事例能流传至今?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1.其实,像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谁能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小结: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那些正直的人们,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2.在我们少年儿童中,也有为人公正的问题。

谁能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小结: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当以公正无私的人为榜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公正的人。

同学之间相处,也要为人公正,敢于坚持公道。

对的就支持,错的就反对。

在评选三好学生、期末小组评定等项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抱公正的态度。

平时对同学要坦率,真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同学的缺点错误能坦率地、真诚地提出批评,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遮掩,不做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的事,从小做一个公正的人。

3.有人说:“公正的人,总得罪人,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你对此怎么看?小结:公正的人,千古流芳,小人、伪君子遗臭万年。

做人就要做公正的人。

四、运用观点指导实践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请你运用今天学习的观点,说一说他们应当怎样做。

阅读课文判一判,与同桌交流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了解议一议里的具体资料,你认为谁最应该享受助学金?为什么?五、结合自身、总结提高今天我们学习了为人公正一课,你对为人公正有什么想法?请大胆说一说。

总结:公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牢记:做一个公正的中国人。

探究活动:1.有人说,公正的人经常吃亏,你对此怎么看?回家与父母探讨一下。

2.搜集廉洁公正的人的事例,办一期办报。

3.做一次调查,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愿意做公正的人。

机智的小勇士一、教学目标:1、知道在上学、放学路上或外出时,可能会遇到危险事件或不法侵害。

2、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及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找到和掌握一些保护自己的既勇敢又机智的自救办法,不慌张、不蛮干。

3、激励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勇敢应对的精神,更培养学生机智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及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找到和掌握一些保护自己的既勇敢又机智的自救办法,不慌张、不蛮干。

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勇敢应对的精神及学生机智应对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你们想听吗?。

那就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听吧。

2、听了故事,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呢?3、同学们,当你们遇到紧急事件,遇到坏人时,你也能用这种机智、勇敢的有效方法处理吗?板书:机智、勇敢的有效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智与勇敢的对话吧。

板课题:六机智与勇敢的对话4、学生齐读课题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要问吗?师梳理教学目标:我们会遇到哪些紧急事件?怎样做到机智与勇敢呢?、研读感悟,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读一读文中的故事。

想想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宇,你会怎么办呢?试着把故事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

、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指名汇报。

2、请同学们仔细听,并评一评,哪位同学的方法最机智、最有效?为什么呢?3、师生讨论,归纳最机智、最有效的方法。

师相机板书:心语点灯:若遇突发事件,机智勇敢是法宝。

遇到坏人不慌张,生命安全最重要。

鲁莽抵抗不可取,学会变通巧求救。

4、生齐读,并记一记。

5、师巡视交流指导。

、巩固深化,学用延展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的事件,或是听说过类似的事件呢?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别人又是怎么处理的大家在班级中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吧!2、看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机智勇敢的应急措施了,老师这里也有些案例,请同学们帮帮这些小朋友的求救吧。

3、听了这些故事,我的收获是?4、遇到突发事件,我们能做些什么?板书设计:若遇突发事件,机智勇敢是法宝。

机智与勇敢的对话遇到坏人不慌张,生命安全最重要。

鲁莽抵抗不可取,学会变通巧求救。

法律为我护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知道《未成年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环节,增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讨论、调查交流等,初步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掌握一定的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小组调查:调查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保护措施;查找学校的安全隐患。

2、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案例;三、教学过程:【展示】图片:含苞待放的花朵问:花朵的盛开需要什么条件?生:如:阳光、雨露、适宜的温度、园丁们特别的呵护师: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如这含苞待放的花朵,还很稚嫩,需要有特别的呵护,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得以盛开。

国家考虑到我们未成年学生年纪小、阅历少,思想单纯,是非判断能力差,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制定了《未成年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亲切关怀,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师:前几天,我们的法制副校长金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法制常识的教育,大家都受益匪浅。

后来,有一位李小强同学给金老师写了一封信,将他的三个困惑反映给金老师,并希望得到解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他解惑吧。

李小强的困惑——一封短信三个困惑困惑一:这学期学校的校门口增设了三个摄像头,门卫也全部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保安,爸爸妈妈说,来学校很不方便,又要填会客单,又要询问来意;中午回家吃饭的同学说,进出校门还要签名;中途离校的同学,要班主任签发的“出门证”问: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略师:学校增设摄像头、加强对进出校门的管理,看起来似乎繁琐了一些,但根本上却是为了学生着想,有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一、未成年学生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依法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权【调查与交流】你知道学校在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权方面,还采取了那些措施?生:略(学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收集的数据等) 【找一找】学校的安全工作还有哪些隐患?生:略【献出你的金点子】你认为学校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生:略【你知道吗?】《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还要保护未成年学生的那些合法权益?生:略师:如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困惑二、我有一位同学,名叫小伟。

他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小伟跟随父亲生活。

小伟平时比较贪玩,学习成绩不理想。

他爸爸喜欢喝酒、打麻将,平时也不大管小伟。

可看到小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动辄打骂,甚至把小伟赶出家门,让他找妈妈去,并说不承担任何的抚养费。

小伟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

问:小伟的爸爸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生:略师:小伟爸爸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未成年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