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7作文精讲(含解析)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7作文精讲(含解析)

专题27 作文精讲考情分析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

写作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分值:60分。

一、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旬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高考真题连接一、【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解读】【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答案】例文:“浙”就是你你是苏子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你是戴望舒诗中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于我,你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老者,时代与民族精神在浙里发扬。

初相识,你的柔美唤醒了我心中对人间天堂的感知。

你的笔墨点染在宣纸上,一笔泼出苏堤春晓,描罢烟雨楼台。

那时的我以为,浙就是你,一个娴静似娇花照水的江南女子。

渐渐长大,回望厚重的历史烟云,我方才知晓你的苦楚,更领略你的刚强。

曾记否,嘉靖四十年,倭寇对你进行侵扰剽掠;又记清末,坚船利炮击穿了你的通商口岸。

那时的你千疮百孔,垂命挣扎。

然而,我并未看到你畏缩屈服,取而代之的是撼动人心的刚强。

快看戚家军在浙东大败倭寇,扫平沿海;又望见数万浙江百姓,扛起大刀就与敌人拼死拼活,用坚强的脊梁撑起浙江的,民族的未来,不屈的浙江精神早已注入民族血脉。

那时我方知,“浙”就是你,一个永不屈服的真正的猛士。

如今,你不再任人欺凌,你已是高新技术交汇,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省。

你展现的不仅是强壮的肌肉与刚强的骨骼,更是你作为大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兼容并包,文化交融”的气度。

G20峰会是你自信的笑脸,友好的态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你向善向美的追求;万物互联,“刷脸”支付是你创新精神的体现,开放包容的胸怀。

当然,还有那滔天的浙江大潮彰显你高蹈的魄力,清芬的龙井孕育你文化的底蕴。

于是,在“浙”里,我们足不出户方能了解天下事,网购的商品能迅速送达家门,无数外国友人来此游山玩水,感受浙江文化的滋养……你散发着温润而不耀眼的光芒,一朝一夕、一点一滴的变化向世界证明着,浙江精神不光有戚继光的刚勇,浙江百姓的团结不屈,鲁迅热血的革命精神,还有老子的淡泊,孔子的仁爱,谢高华的实干与坚守,马云的创新与魄力;你既保留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秀气,又增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大都市气息。

你用浙江精神照亮五湖四海,温暖世界友人。

原来,“浙”就是你,有内蕴也有活力,有传统也有创新。

而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站在时代路口,将与你共同努力,争做时代弄潮儿,发扬熠熠生辉的浙江精神!二、【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一是论述不同的人读书效果不同。

如《用心读书》就围绕“特殊时期的人”及“犯错之后的人”展开论述,得出结论:“用心阅读,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

”一是论述读书这种行为的意义。

如《读书,在曲折中高傲前行》以马克思为例,论述“读书使人进步,使人在曲折中勇敢前行”“通过阅读,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了解的事物更多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也更大了”“不阅读意味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

显然,作者抛开了“三书”,只是抽象地论述“阅读”这种行为的意义。

这当然也是对文题的误解或曲解,而且作者还把“读书”与“阅读”混为一谈。

一是论述读书的态度。

如《感谢》紧紧围绕“感谢”展开论述,“感谢老师,因为老师教会我们去认识‘有字之书”“感谢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成长,从而能够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最后一个,一定要感谢的就是自己,我们心里一直有一种声音支持着我们自己,那是我们心灵最深处的声音,那是我们的不渝初心,那是我们的‘心灵之书”。

【答案】例文:人生如书逐级而读禅语有论,佛学有三大境界:一是毋言,二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才是修辞。

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继而以“无字之书”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火。

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抑或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还可为寡欲清谈式的《世说新语》。

从中我们自然可以领略圣传贤经、六韬三略的风采。

“高世之才,必负遗俗之累矣。

”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逃脱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难免“终觉浅”。

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显形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

第二阶段“无字之书”便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便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

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

这便是体悟的升华,但却又最难驾驭。

“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生掌舵的难度。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屡进屡退,都是缺乏框架的风险。

这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导。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

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

它是盖茨比于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人性的揭露。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罗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更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则愈加泛滥。

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完成燎原。

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迷惘网民的点赞转发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的缺席。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级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简评】开头从禅语导入,引出评说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考,紧扣了文题的语言材料内容,做了适度拓展,这为下文的准确评说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作者围绕“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而逐层展开论证。

论证时,先通过生动而不乏理性的语言逐一阐释概念所蕴涵的理念,然后通过相应的关联词如“然而”“因此”等推进阐述的深入,显现评说的内容。

文章的结构不复杂,但显得严谨而深刻,对读者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这得益于作者所具有的独特思想。

文章的语言很好地体现了“评说”文的特质,理性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感性,评与说结合得比较合理,如第2、5小节即是。

作文写作方法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相对于考生来说,在众多的高考作文文体中,最有价值的文体不外乎抒情散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大类,而议论文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最能体现考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长期以来,“文体自选”在给考生更多文体选择自由的同时,也留下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因文体界限的模糊,考生往往偏向于写“夹叙夹议”式的文章,终因缺少思辨力量和实证精神而流于虚华浮浅。

浙江省2016年高考作文题限定写论述类文章;2017年高考作文要求对作家的话加以评说,也限定为议论文;2018年高考作文是要求明确文体。

通过近三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正是要正本清源,不但着眼于落实新课改强化学生较高层级写作能力的要求,也为考生日后进入高校深造以适应知识创新这一目标而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平心而论,议论文写得如何,确实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贮存多寡、文化含量和明理层级,进而反映学生价值取向、思维密度、情感维度、语言能力等现状,体现新课标“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理念,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测方式。

因而,如何写好议论文,便是很现实地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失误主要表现为:①论题大而空泛,就是所选择的论题要么含义极为丰富,要么涉及的领域过于广泛,写起来难以驾驭。

②论点不鲜明,就是文中要么没有提出论点,要么提出的论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③论据不新颖,就是所选论据或没有时代气息,或已经被他人反复使用,或切入角度缺乏新意。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遇到上述几种情况,往往会在判定得分时大打折扣,因此,正确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至关重要。

突破1 议论文论点的确立1、中心论点的提出与表述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2、分论点的设置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突破2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1、同类互补,深刻剖析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

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

2、正反对比,突出主题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作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3、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就是运用排比举例,这样简洁有力,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

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