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


(四)气的升降出入
• 1、气机的涵义: •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 • 运动——是气存在的关键。 • 2、气的运动形式 • 升、降、出、入。 • 3、气的运动与脏腑关系
人体不断从外界汲取营养,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 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维持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平衡。
(五)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生理:脾气统血、肝气收摄血液
血 对 气 的 关 系
血 为 气 之 母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含义: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 气能生津 生理:气足则津旺。 病理:气虚则津少。
气 治疗:益气生津。 对 含义:气是推动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 津 生理:气行则津行。 气能行津 液 病理:气虚、气滞则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形成水、湿、痰、饮。 的 治疗:补气、行气与利水湿、化痰饮之法并用。 关 含义: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的大量流失。 系 生理:气足则津固。 气能摄津 病理: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致津液无故流失。
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示意图
呼吸道
助肺司呼吸
宗气
心脉
助心行血气
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
丹田
资助先天元气
3、营气
含义: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阴,故又称营阴。 营 气 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分布:行于脉内,循血脉流注于全身。 功能 化生血液:营注脉中,与津液调和,化为血液。 营养全身:循血脉流注于全身,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营养物质。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气能摄精:气能摄精,防精妄泄。 精 各脏之精化生各脏之气 气 神 精能化气 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化生元气 精充则气足,精亏则气衰。 的 水谷之精化生谷气 关 精充则神旺,精亏则神疲。 系 精气化神:精和气都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气充则神旺,气虚则神衰。 神安则精固气畅。 神驭精气:精气的代谢受神的调控和主宰 神荡则精失气衰。
2.宗气
含义:积聚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 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结合而成。 走息道 布散全身。 宗 分布:宗气聚于胸中 贯心脉 沿三焦下蓄丹田,以资元气,注入气街下行于足 气 行呼吸——上走息道,推动和协助肺的呼吸(与呼吸、语言、发声有关) 。 功能 行血气——贯注心脉,助心行血(与气血运行、心脉搏动、肢体寒温运动以及人的视、听等 有关) 。 资先天——对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病理:伤津和脱液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游 溢精气
上输于脾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 谷精微
生成津液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 水液
(二)津液的代谢




(三)血的主要功能
一、濡养 二、运载 三、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的濡养功能
面色
肌肉
皮肤
毛发
神志活动
(血者,神气也)
1.面色红润 3.肌肤毛发光滑
2.肌肉丰满壮实 4.甚至活动正常
血的功能 失调
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 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或 惊悸,失眠,多梦或烦躁,恍惚, 甚至昏迷等。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
含义:指津液与血液具有化源相同和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津 血 同 源 机理 化源相同——津液和血均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津液渗入脉中,则补充和化生血液。 互生互化 血中津液成分渗出脉外则化为津液。 津可化血。 血充化津。 津枯血燥。 血少津亏。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来源相同

相互化生
4、卫气
影响睡眠,卫气入于内脏则入睡,卫气出于体表则觉醒
营气与卫气
营 气 卫 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 营养作用的气。 有保卫作用的气。 概念 营气属阴,又称营阴。 卫气属阳,又称卫阳。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生成 行于脉中 行于脉外 分布
化生血液 功能 营养全身
(四)气与血的关系
原理 气激发和推动着血液的化生 营气为化生血液的原料
气能生血 生理:气足则血旺 病理:气虚则血少
气 对 血 的 气能行血 关 系
治疗:补气生血 原理 气直接推动血行 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生理:气行则血行;气机调畅则血行正常 病理:气虚、气滞则血瘀;气逆、气陷可致出血 治疗:补气、理气以活血;降气、益气而止血 原理:血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生理:脾气统血、肝气收摄血液 病理: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则导致各种出血 治疗:补气摄血 含义:血为气的载体,气存血中,依附于血方不致散失,
面色萎黄
(三)血的主要功能
一、濡养 二、运载 三、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的运载功能
运载清气和水谷 精微,营养全身
运载脏腑组织代谢后 所产生的浊气浊物
运载传递体 内各种信息
(三)血的主要功能
一、濡养 二、运载 三、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是精神活动物质基础
精力、神志、思维、 情志活动都需要血的 配合
机体感觉、运动需要 血液荣养
(三)精的主要功能
(一)生殖繁衍 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 (二)促进生长发育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 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三)生髓充脑、养骨、化血 精可化髓,髓汇聚为脑,精可化血,养骨 (四)滋养濡润 精可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 (五)防御卫外 精足则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不易生病
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具体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 脏腑之精。
(二)精的生成
— →
先天之精 ——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精 人体之精以先天之精为本, 的促 充 得后天之精不断充养,二者 生生 养 成 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脾胃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 后天之精 —— 运化而成的水谷之精
人体之气
(二)气的主要功能
• • • •
推动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和各脏腑功能 温煦作用—热量来源:体温和液态物质运行 防御作用—防御和驱邪外出 固摄作用—对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作用, (血、汗、 精、冲任 ) • 气化作用—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变化 • 营养作用—来源于水谷的营气,自然界清气 • 除此之外,还有气的感应和传导信息功能。
(四)血的运行



循行方式: 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不已,流布全身。 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 —使血液运行不息,并保持一定的速 度 气的固摄作用—控摄血液按一定轨道运行 脉道通畅无阻 血液的质量 病邪的影响 血寒 血热等
血的运行


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肝主疏泄 —— 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 衡 肝 藏 血—— 防止血溢脉外
治疗:补气固津。 含义:津液在元阳之气的蒸腾下化而为气。 津 液 津能生气 生理:津足则气旺。 病理:津液耗伤,可致气虚。 对 气

含义: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的大量流失。
生理:气足则津固。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摄津 病理: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致津液无故流失。 治疗:补气固津。
含义:津液在元阳之气的蒸腾下化而为气。 津 液 津能生气 生理:津足则气旺。 病理:津液耗伤,可致气虚。 对 气 治疗:气阴双补。 的 含义:津液也是气的载体。在脉外,气依附于津液方不致漂浮散失。 关 生理:津充则气足。 系 津能载气 病理:气随津泄、津停气阻。 治疗:益气固脱,行气利水,行气化湿。
津液
失血过多
脉内
血 液
津 液
(津液亏损)
渗入
脉外
失血 过多 导致 津液 亏损
大量外泄 脉外 津 液 血 液
津液 营气
渗出
(血脉空虚)
脉内
津液 大量 耗损 导致 血脉 空虚
津液的输布
上 输 于 肺
宣发
身体外周体表和上部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肃降
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 全身各脏腑
脾气散精
直接向四周布散 代 谢 后 的 浊 液
清者
重新吸收
肾主津液
浊者尿液Βιβλιοθήκη 肝主疏泄三焦决渎(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排泄
汗——肺气宣发,输津液于皮毛,代谢后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主要途径 尿——肾气蒸腾,使浊液化尿,下注膀胱;肾的气化,司膀胱开合,控制排尿。 排 泄 其他方式 粪——大肠传化糟粕,排泄粪便,带走少量津液。 呼气——肺司呼吸,呼出水气。
A.元气 C.卫气 D.营气
B.宗气
1.元气
含义:又称“原气” 、 “真气” 、先天之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 气 生成: “元气根于肾” ,由肾中精气所化,又赖水谷之精培育和充养。 分布:发于肾,经三焦分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功能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
(一)气的概念
气 的 概 念
哲学概念:指存在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 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医学概念: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物质 之一

(二)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肾 藏 精
自然界之清气 肺 主 呼 吸
水谷之精气 脾 胃 运 化
气 为 血 之 帅
气能摄血
原理:血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四)气与血的关系 病理: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则导致各种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