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选择题A型题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 宗气B. 卫气C. 元气D. 营气E.肺气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卫气B.宗气 E.营气 D.元气 E.荣气3. 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固摄作用C.气的防御作用D. 气机E.气化4. 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A.中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 营气5. 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营气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7. 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液C.血D.津E.气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9.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0.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 血能载气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 气能生血E.血能生气11. 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12.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13.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液D.血E.津14.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15.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16. 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17.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18.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19.中医关于“汗”的论述,下列不正确A.阳加于阴谓之汗B.肺主汗孔开合 C .汗为心之液 D.汗血同源 E.汗液的排泄通道称为“鬼门”20.《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A.营卫和调B.卫气和利C.营气和利D.宗气充盈E.元气充盈B型题A.肝B.心C.脾D.肺E.肾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A.心B.肝C.脾D.肺E.肾5.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6.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A.气虚B.气脱C.气滞D.气闭E.气逆7.血虚可导致8.大失血时可导致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9.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10.水谷之悍气是指X型题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胃E.肾2. 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3. 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4. 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 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B.胆C.脾D.胃E.肾6. 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 气能生血B.血为气之母C. 气为血之帅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7. 卫气的功能有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8. 津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E.孔窍9. 液主要灌注于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10. “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A.剧烈呕吐B.大量泄泻C.大量饮水D.过用发汗方法E.过用下法填空题1.上气海是指_______,下气海是指_______。

2.营气通过_______和_______而循行于全身。

3.气对血的关系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津液进入血脉之中,不仅化生血液,还起着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5.《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_______乃居。

”6.气的运动称作_______。

气的运动形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为气之母,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8.宗气积聚之处,称为_______;测知宗气盛衰的部位,称为_________。

判断题1.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称为气机。

()2.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3.元气根于肾,与脾胃无关。

()4.具有行气血、行呼吸二方面作用的气是营气。

()5.营气通过十二经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而络六腑。

()6.营气和卫气正常协调,才能维持“昼精而夜寐”。

()7.耳之听力与肾精相关,与宗气无关。

()8.气的固摄作用太过则月经闭止。

()9.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中,以肝肺肾最为重要。

()10.中焦之汁是指津液。

()名词解释1.气血津液学说2.水谷悍气3. 津血同源4. 气为血之帅5. 血府简答题1.气的生成来源有哪些方面?2.气逆和气陷各属气的哪种病理状态?3.治疗水肿时,行气与利水法同用,其理论依据是什么?4.怎样理解“精血同源”?5.血的濡养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论述题1.津与液在生理方面有何区别和联系?2.试述精、血、津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A型题1-5ADECA 6-10DBDCD 11-15BCCAC 16-20DCCBBB型题1-5EDCEA 6-10CABADX型题1.CD2.ABCDE3.ABCDE4.DE5.CD6.BC7.ABCD8.ABCE9.ABC10.ABDE填空题1.膻中;丹田2.十二经脉;任督二脉3.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4.濡养;滑利血脉5.精神6.气机;升;降;出;入7.血能养气;血能载气8.(上)气海;虚里判断题1.×2.√3.×4.×5.×6.√7.×8.×9.× 10.×名词解释1.是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学说2.指卫气,因其来源于水谷,其性憬悍滑疾,故称。

3.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而且能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称。

4.是气对血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

5.即脉,因脉为血行之道,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称。

简答题1.禀于父母,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气;源于水谷,化生于脾胃的水谷之精气;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可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二者相辅,使人体之精不断充盛。

2.气逆为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不及的病理状态;气陷为气的上升运动不及或下降太过的病理状态。

3.气能行津。

4.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二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而且藏于脏腑中的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

血脉中的血液不断输送到脏腑中充养脏腑之精。

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精血之间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又称为“肝肾同源”。

5.面色红润、肌肉的丰满壮实、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等。

论述题1.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主要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对机体起滋润作用。

液较稠厚,流动性较小,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对机体起濡养作用。

津与液的联系是:两者同源于水谷精微,同属于人体正常水液,相互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2.精、血、津液都是液态物质,与气相对而言,其性质均归属于阴。

生理上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化生、相互补充的关系。

例如精血之间相互化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称为“津血同源”。

病理上三者之间往往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如“夺汗者无血”、“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则是临床治疗上的运用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