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

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

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快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讨论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分析新时代条件下,法制建设如何具
备新的条件和优势以便加快经济的增长,最终采取新措施健全法制建设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依法行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至今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在经济体制的运行过程中,各类社会问题开始凸显,问题解决有赖于法律制度的健全,法律制度使得经济有法可依,要求经济有法必依。

为了统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

一、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健全法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法制建设的目标是: 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 加快经济立法, 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关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经济发展是法制建设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持力量,而法制建设则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制度依据和环境依托。

法治环境的好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加强法制建设:
1、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市场经济秩序中各个领域和环节
(经济的管理与运行、资金的引进与配置、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经济利益的分配和保护)都需要法制作保障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运行。

(2)市场经济活动中,法律保证市场主体
的正当竞争行为和秩序,及时保护参加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制裁侵害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顺利发展。

2、加强法制建设,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
水平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除了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的扩张、GDP,法治更是最重要因素之
一。

法制化水平象征政治经济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法制化的体现。

法制化水平高低是长期投资者的信心支撑,是实现经济率先发展的保障。

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开、公平、透明、诚信、稳定的良好环境。

3、加强法制建设,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力保障。

法治是稳定的前提,而稳定和谐的
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现今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原因之一就是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能力不够。

加强法制建设,引导和规范群众和各级干部的行为,畅通公民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增强主人翁意识,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

二、加快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应具备的要求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公平正义,保持安定有序。

这要求法制建设:
1、法制建设应使社会充满活力,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
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目前经济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体
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空间,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而在社会领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有制度更为侧重于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主体主动创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2、法制建设应有利于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不同社会主体之间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如何正确处理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兼顾公平正义,是制度建设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3、法制建设应当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近些年来,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的制度不健全导致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便捷、及时的反映;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完善;等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没有形成等,及时化解纠纷,建立更加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保持社会稳定。

三、促进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如何健全
新时代条件下,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我国法制建设力度:
1、立法层面上要围绕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做好“立、改、废”: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立法,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防止立法腐败,注重立法创新和突破;提高立法者中法律精英的比例;加强程序法的立法,与实体法相结合。

2、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经过长期普法教育,公民法律素质极大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逐步增强,但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必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以培训加强领导干部学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示范作用;开展“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学法用法模范机关”的评比活动;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等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3、围绕发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发挥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安排。

要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市场经济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创新服务与规范管理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加强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1)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尽力为企业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凡市场机制可以合理解决的事项就由市场调解。

(2)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的观念:行政执法与群众生产生活、市场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环境的好坏,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执法机关必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促进法治建设。

(3)培养和树立新的政绩观:法治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保障人的自由和人格尊严,保障社会公平公正。

我们应把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服务于经济发展。

5、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法制建设要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政府部门在严格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符合地区现实特点的政策措施,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6、积极解决现实问题,维护法律秩序和权威:(1)司法部门加大对抗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法律的严肃性,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度。

(2)加强基层司法机关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现今基层司法机关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执法和法律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要加大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不断引进法律专业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加大法制建设投入力度。

法制建设是基础性工作,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矛盾减少,犯罪率降低,社会就会稳定,经济就能又好又快发展。

安排以案说法、专家访谈等形式的电视节目,定期宣传法律知识,形成一批法制宣传品牌;在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栏或橱窗。

参考文献
1、张金才《新时期法制建设进程》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11
2、范恒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制度的若干思考》学习月刊 2007 (2)
3.杨宾《现代市场经济法治的思考》《人民日报》 2002.9第2版
4、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理论参考 2006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