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发酵工程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7
ADP
ATP NADH+H+ NAD+
3分子乙酸
乳酸
葡萄糖经双歧途径发酵生成乳酸和乙酸
不同点
同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
参与发酵的微 乳酸菌(双球菌、链球菌、肠膜状明串珠菌、番茄乳杆菌、短 生物类群 乳杆菌等兼性微生物) 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双歧杆菌 及真菌中的根霉 关键酶 发酵途径 磷酸果糖激酶、乳酸脱氢 磷酸戊糖(或己糖)解酮酶 酶 EMP途径 HMP、PK途径
1 G→2丙酮酸→2乙醛 + CO2 → 2乙醇 + 2ATP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醇脱氢酶
ATP 葡萄糖 ⑴
ADP
⑵
葡萄糖-6-磷酸
乳酸
+ ⑿ +2H
果糖-6-磷酸 乙醇 ⒁ 2NAD+ ⑶
ATP Mg2+ ADP
果糖-1,6-二磷酸 ⑷ 甘油醛二羟丙酮 ⑸ 3-磷酸 磷酸
丙酮酸 ⑾ 2CO2
乙醛 +2H
谷氨酸产生菌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发酵转换
环 境 因 子
乳酸和琥珀酸 (通气不足)
发酵产物转换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适中) (通风过量,转速过快)
溶解氧
NH4+ pH值
α-酮戊二酸
(缺乏)
谷氨酸 (适量)
谷氨酰胺 (过量)
谷氨酰胺,N-乙酰谷酰胺 (pH值5~8,NH4+过多)
谷氨酸 (中性或微碱性)
葡萄糖
1
2 3
ATP ADP
乙醇
6-磷酸葡萄糖 NAD
NADH+H+
8
乙醛
NAD
1. 己糖激酶 2.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4. 5-磷酸核酮糖-3-差向异构酶 5. 磷酸解酮酶 6. 磷酸转乙酰酶 7. 乙醛脱氢酶 8. 醇脱氢酶
NADH+H+
6-磷酸葡萄糖酸 NAD
+
烯醇式丙酮酸 2ATP ⑽ 2A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⑼ 2H2O
2(NADH+H+)
⑹
2Pi
1,3-二磷酸甘油酸 ⑺ 2ADP 3-磷酸甘油酸 2ATP
2-磷酸甘油酸
糖酵解和酒精发酵的全过程
酒精发酵中的副产物
主产物:乙醇、CO2 醇(杂醇油) 酵母菌酒精 醛(糠醛) 发酵 酸(琥珀酸) 副产物40多种 酯 甲醇
第二节 厌氧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
酒精发酵机制 甘油发酵机制 乳酸发酵机制 沼气发酵机制
一 酒精发酵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酵母菌——EMP途径——丙酮酸——乙醛——乙醇 C6H12O6+2ADP+2H3PO4→2C2H5OH+2ATP+2CO2 +2H2O
(弱酸性条件):1分子Glu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 CO2
2(NADH+H+)
⑹
2Pi
1,3-二磷酸甘油酸 ⑺ 2ADP 3-磷酸甘油酸 2ATP
2-磷酸甘油酸
糖酵解和酒精发酵的全过程
柠檬酸积累的代谢调节
2.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顺乌头酸 × 异柠檬酸
柠檬酸 ×
∵顺乌头酸酶含铁的非血红蛋白,以Fe4S4作为辅基。 且反应需要Fe++ ∴1适量加入亚铁氰化钾(黄血盐),与Fe++ 生成络合 物,则酶失活或活性减少,而积累柠檬酸。 ∴2诱变或其他方法,造成生产菌种顺乌头酸酶的缺损 或活力很低,同样积累柠檬酸。
ATP CO2
CO2
ADP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断部位之后的产物, 必须有适当的补充 机制
苹果酸
抑 制 剂
阻断
顺乌 头酸 酶
顺乌头酸
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柠檬酸积累的代谢调节
1. 糖酵解及丙酮酸代谢的调节
黑曲霉在缺锰的培养基中培养时,抑制了蛋 白质的合成,可提高NH4+浓度,高浓度 NH4+ 可有效解除ATP、 柠檬酸对磷酸果糖 激酶的抑制。
乙酰磷酸
ADP ATP 乙酰
3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4
5-磷酸核酮糖
5
5-磷酸木酮糖
6
2 分子3-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乙酰磷酸 1. ADP ATP 2. 3. 4. 5. 6. 7. 6-磷酸果糖解酮酶 转二羟基丙酮基酶 转羟乙醛基酶 5-磷酸核糖异构酶 5-磷酸核酮糖-3-差向异构酶 5-磷酸木酮糖磷酸酮解酶 乙酸激酶
菌种不同,代谢途径不同,生成的产物有所不
同,可分为:
同型乳酸发酵:(EMP途径)
异型乳酸发酵:(HMP途径、PK途径)
1. 同型乳酸发酵——产物只有乳酸
进行乳酸发酵的主要是乳酸菌(乳链球菌、乳酪链
球菌、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利用糖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还原产生乳
乳酸脱氢酶
酸。
ATP 葡萄糖 ⑴
ADP
乳酸
+ ⑿ +2H
AMP
⒁ 无机磷
NH4+
乙醇
柠檬酸 葡萄糖-6-磷酸 ⑵ 抑制 解除 果糖-6-磷酸 ATP Mg2+ 活化 磷酸果 ⑶ ADP
糖激酶
丙酮酸 ⑾ 2CO2
2NAD+ 乙醛 +2H
+
果糖-1,6-二磷酸 ⑷ 二羟丙酮 ⑸ 甘油醛3-磷酸 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 2ATP ⑽ 2A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⑼ 2H2O
柠檬酸发酵微生物
黑曲霉
分生孢子头
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
柠檬酸发酵机理
TCA循环与乙醛酸循环 柠檬酸积累的代谢调节 柠檬酸积累机理
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 ADP ATP
式丙酮酸 羧化酶
丙酮酸 CO2 乙酰 丙酮 CoA
酸羧 化酶
实现柠檬酸积 累:
一、设法阻断代谢 途径,实现柠檬酸 的积累 二、代谢途径被阻
脂肪酸
丙二单酰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胆固醇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琥珀酰CoA -酮戊二酸
乙醛酸
柠檬酸
异柠檬酸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中心任务是将外界环境中各种形式的最初能源转变成 能量货币——ATP。 日光 (光能营养菌)
最初能源 有机物(化能异养菌)
—ATP
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菌)
磷酸 生物素
缬 氨 酸 谷氨酸 (高浓度磷酸盐) (磷酸盐适中)
乳酸或琥珀酸 (过量)
谷氨酸 (限量)
2 控制细胞渗透性
谷 氨 酸 的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控制细胞渗透性
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 促进ATP的积累,以利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1 控制发酵的环境条件
氨基酸发酵受菌种的生理特征和环境条件的 影响。 对专性好氧菌来说,环境条件的影响更大。 谷氨酸发酵必须严格控制菌体生长的环境条 件,否则就几乎不积累谷氨酸。 氨基酸发酵是人为地控制环境条件而使发酵发生转换
7
乙酰CoA
NAD
NADH+H+
NADH+H+
5-磷酸核酮糖
6
乙酰磷酸
4
5-磷酸木酮糖
乙酰
5
3-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NADH+H+
NAD
乳酸
6-磷酸葡萄糖酸生成乳酸和乙醇
葡萄糖
ATP ADP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1
4-磷酸赤藓糖
Pi
2
3-磷酸甘油醛 7-磷酸景天庚酮糖
四 甲烷发酵
第一阶段是复杂有机物, 如纤维素、蛋白质、脂 肪等,在微生物作用下 降解至其基本结构单位分解成各种脂肪酸、二 氧化碳和氢气; 第二阶段是各类脂肪酸 进行分解,生成乙酸、 二氧化碳和氢气; 第三阶段是在甲烷产生 菌的作用下由醋酸和二 氧化碳及氢气反应生成 甲烷。
第三节
好氧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
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1 14
13
乙酰辅酶A
2
草酰乙酸
10
柠檬酸 乙酰辅酶A
12
Fe2+
3
顺乌头 酸酶 16
苹果酸
9
亚铁氰化钾
乙醛酸
11
顺乌头酸
衣康酸
延胡索酸
8
Fe2+ 3 异柠檬酸
4
琥珀酸
7
草酰琥珀酸
5
琥珀酰辅酶A
6
α-酮戊二酸
TCA循环与乙醛酸循环
15
谷氨酸
柠檬酸积累的代谢调节
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⑾ 烯醇式丙酮酸 2ATP ⑽ 2A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⑼ 2H2O
2(NADH+H+)
⑹
2Pi
1,3-二磷酸甘油酸 ⑺ 2ADP 3-磷酸甘油酸 2ATP
2-磷酸甘油酸
2. 异型乳酸发酵
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同时还有比例较高的乙酸、
合成途径: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 双歧途径
乙醇、CO2等。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 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 断更新的过程。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初级代谢、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1. 初级代谢(primary metabolism):微生物从外界 吸收各类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 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