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崎病护理查房总结PPT培训课件

川崎病护理查房总结PPT培训课件

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
治疗原则: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 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 短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球蛋白 能显著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② 长期剂量阿司匹林口服:能减缓冠状动脉 瘤发生和防止血栓形成,宜服数月,如有冠状 动脉瘤发生,则治疗应持续至冠状动脉瘤消退。
另有潘生丁、维生素E,甚至搭桥术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血压和心音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心血管症状的早期表现:如面色 较差、乏力、对周围不感兴趣、嗜睡、食欲不 振等。如发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微弱、 心脏杂音等,应高度警惕,及时进行心电监护。
用药的护理
丙种球蛋白: 用法为1g/(kg・日)。在静滴丙种球蛋白的 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既往史:
患者为早产儿双胞胎,自幼体质较差,易患感 冒。
辅助检查
NT-proBNP:2688pg/ml(正常<48.8) ECG:Ⅱ、Ⅲ 、avF可见异常Q波,ST-T改变,
T波倒置。 UCG:左室壁运动相对减弱 心脏冠脉造影+CTA:右冠状动脉受压、变窄明
显,左冠脉前降支近段约60%狭窄。 CAG:左前降支近段80%狭窄,中段30%狭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院小结:
患者因“半月前晕厥一次”于2009年11月24 日入住我区,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 病、陈旧性下壁心梗。入院后经予营养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
出院指导:
继续按医嘱服药至完全康复,教育家长高度重 视防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性;对家长进 行饮食、活动、个人卫生、护理措施等方面指 导;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遵医嘱继续 服用阿司匹林,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必须在 医师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彩 超,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生活要有规律, 制定活动及休息计划,避免剧烈运动。
诊断:
具备主要表现5项 具备主要表现4项,伴有冠状动脉改变 具备主要表现3项,伴有冠状动脉改变,诊断
为不全型,治疗相同
病因
不清,推测为: 1)感染,急性感染性疾病. 2)免疫因素,有人认为是机体对感染原因的过敏
反应参予了发病机制. 3)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等.
用药的护理
阿斯匹林的使用:持续用药至症状消失(约 2~3个月)。用药期间注意有无鼻出血、皮肤 出血及肝功能损害症状。应饭后服用,可减轻 胃肠道刺激症状。
心理护理
家长常因患儿心血管受损及可能发生猝死而处于一种 焦虑、彷徨、担心、疲惫的精神状态,渴望医护人员 的心理支持。因此,应及时向家长交代病情,多给予 指导和关心,理解和安慰家长的不安心理。合理安排 好患儿床上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讲故事。关心患儿 和家长,及时评估家长对疾病了解的程度和希望了解 的知识,给家长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让其了解本病 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和疾病的自然过程和预后, 舒缓家长的焦虑、急躁情绪,告之家长不良的情绪会 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护理患儿时要有耐心,微笑对 待患儿,语言柔和、缓慢。鼓励患儿诉说不适感受, 营造轻松愉快的病室氛围,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川崎病护理查房 总结
学习目标
(1)了解川崎病的定义,临床表现。 (2)掌握川崎病的护理措施。
定义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 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是以不明原因发热、 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巴结肿 大、手足硬肿为特征。1967年由川崎富作用首 先报告。
病理改变:
急性、非特异性、全身性血管炎 累及多脏器血管 冠状动脉最常受累,可扩张、血栓形成、内膜
增厚引起狭窄
治疗与预后
川崎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或心 脏的损害,本症预后良好,大多数经治疗可获 治愈。病死率为0 .5% -2%。死亡原因多为心 机梗塞或心衰,可突然死亡,多发生于病后第 3-4周。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 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而危 及性命。其次患儿家属因知识缺乏易出现紧张、 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希望大家通过 学习这堂课,能认识到及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的同时,还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 致地对症护理,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 对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也有着重要作用。
1985年)
临床表现
⑴持续发热5日以上。 ⑵双侧结膜充血。 ⑶多形性红斑。 ⑷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
性充血。 ⑸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
期指尖开始脱皮。 ⑹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其他表现:
心血管:冠状动脉改变、心肌炎、心包炎 泌尿:蛋白尿、白细胞 消化:呕吐、腹泻、胆囊水肿 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增加、贫血 呼吸:咳嗽、胸片示纹理增强 神经:嗜睡、兴奋、抽搐
流行病史:
(1)分布:日本最多(1967)。世界各地均 有报道。我国78年报道少数病例,有逐年增加 趋势。
(2)好发年龄:好发婴幼儿。50%病人在2岁 以内,4岁内占80%,也有成年患者。
(3)性别:男女比例1.3~1.5:1 (4)流行:每2~4年流行一次,冬春季。 日本共发生过3次大流行( 1979、1982年
病史汇报
患者男性,14岁,因“半月前晕厥一次”于 2009年11月24日入住我区,诊断:晕厥原因 待查,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后经予营养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出院诊断:川 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心梗。
体格检查
无发热,全身皮肤较苍白,无黄染及皮疹,无 皮下出血点,左颈后区可触及1个 0.5cmX0.5cm淋巴结,左右颌下均可触及1个 1.0cmX0.5cm淋巴结,均无压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