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学院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二○一二年八月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医学影像设备的历史,原理和应用,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的了解和临床使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为日后使用医学影像设备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放射治疗技术方向培养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参数及原理、影像机器的操作和普通故障的排除的从事放射岗位操作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医学影像设备课程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放射治疗方向中占用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属于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技能模块中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以临床医学工程专业的岗位流程为依据,萃取相关多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运用现代的理论和方法,逐步递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放射技术人员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

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实践教学系统化,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一体,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本课程依托校、院合作办学优势,充分发挥以临床放射治疗技师、医师、临
床影像技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资源优势,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贯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统一,技能培养与岗位操作流程统一,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统一的理念。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其前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放射物理》、《肿瘤放射治疗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设备》、《心理学》等。

在以上前修课程的基础上,《医学影像设备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规范操作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能力,准确理解和根据要求实施放射治疗技术的能力,与放射治疗医师、物理师进行技术沟通与配合的能力,合理使用设备的能力。

同期开始的课程有《疾病概要》、《医学影像诊断》、《超声诊断》、《医学统计》等。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规范操作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能力,根据要求实施放射治疗技术的能力,与放射治疗医师、物理师进行技术沟通与配合的能力,继续提高业务素质的能力。

为放射治疗技术岗位培养“理论扎实、技术精炼、素质优良”的技师。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掌握各种影像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并对现代放射治疗常用的影像设备的特点、原理和功能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进入放射技术岗位工作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技能目标
本课程“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规范操作放射治疗设备的能力,准确理解和根据要求实施放射治疗的技术能力。

为课程知识和技能想职业能力的迅速转化奠定基础。

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使学生具有与放疗医师和临床进行技术沟通与配合的能力,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能力,合理使用设备功能和独立为病人进行放射治疗的能力,继续提高业务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终实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放射治疗技术专门人才的目标。

3、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
诚信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四、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
五、教学资源
1.师资要求
经校院合作,共同构建了以放射治疗技师为主体,教学经验丰富,整体素质优良的具有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兼职教师由来自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的设备工程师组成,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

2.教材选用
(1)教材应能体现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能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情境,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

(2)应对模具制作过程,模拟机下定位操作,治疗技术的采用等过程引入必须的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
(3)教材应以学生为本,表达需要精炼、准确、科学,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应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
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以上原则,选用黄祥国主编的《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高职高专类卫生部规划教材。

3.主要学习资料
(1)《CT设备技术学》石明国主编;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出版; 内部讲义(2)《医学影像设备》周菊英涂彧主编;原子能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高校放射医学系列教材(3)《医学影像设备学》胡立宽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
(4)《放射物理与防护》王鹏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5月1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5)《医患沟通》柯世怀主编,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校本教材
4.课程网站
可以关注网站获取相关知识
5.实训教学条件
六、教学评价
1.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形式采取多样化,意在适应教学需要,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互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为30%,终结性考核为70%;
(2)过程性考核把单位岗位的考核标准引入本课程考核体系,如出勤情况,
顶岗工作态度、表现,职业素养等。

学生提交见习报告、作业、见习心得体会等,重点考查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等。

(3)终结性考核为期末卷面考试。

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既有理论又有操作,可分为不同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

2.考核标准
建立了《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考试题库。

七、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应在医院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反馈、教师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定期与专业相关人员一起进行必要的修改。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放疗方向)高职高专学生。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基本信息
学分:5.5
学时:70
授课对象:影像技术专业放疗方向
2、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由“X线机分析”、“X线计算机体层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及“医学图像的存储和通讯”六个项目组成。

“X线机分析”是详细讲解最基本的放射设备,也是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基础;“X线计算机体层设备”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介乎而投影成像重叠难题的研究,是其他医学影像设备良好的参考模型。

“磁共振成像设备”是以MR成像为基础的非创性医学影像设备,其空间分辨率虽不及CT,但其
无电离辐射,对人体无不良影响;“超声成像设备”通过回波来获取组织信息,是临床应用最广、普及率最高的影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是从早期诊断和基础医学研究出发,通过对放射性核素衰变测量后显示图像。

教学设计(具体)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场所,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