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诗人中,高适和岑参在艺术上的关系,颇像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在一个总的艺术风格下,放出各自的异彩;或者说,以各自的创作风貌,构成同一个流派。
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1]明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
”[1]一、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悲壮的艺术风格“悲壮”作为高、岑边塞题材诗歌创作的共同风貌,并非出自偶然,而是以文学发展的时代因素和二人的个人因素作为基础的。
首先,从文学思想发展而言,诗至盛唐,如殷璠所言“声律风骨始备”。
在其《河岳英灵集》中,所选各家“言骨气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2],把风骨作为其选诗的标准。
他也概括了不少盛唐诗人对于风骨的追求,比如,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说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故朝野通赏其文”[2]。
可以说陈子昂所向往的“气凌云汉,字挟风霜”在盛唐诗人手中才得以实现。
高、岑诗之“悲壮”,既是建安遗响,也是盛唐之音,是盛唐昂扬情思与壮大气势的张扬。
高、岑正是为这个文学潮流所促成的两个有突出成就的诗人。
其次,从二人出身、教养、生活经历和思想而言:第一,他们都出身官僚家庭,早岁孤贫,承受着家门昔荣今悴的巨变;第二,他们怀抱理想,积极用世,却求官不遂,所授官职卑微;第三,都有立功边塞之志,曾周旋于幕府,从军边塞,亲自体验过豪壮、艰苦的军旅生活。
所有这些在他们诗歌中都留下了“悲壮”的印记。
二、高适、岑参创作巅峰期的不同及其原因然而,同样以边塞诗作为自己创作的巅峰期,却出现在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时间差,是高、岑边塞诗创作最大的不同。
高适的创作成就,集中于在入河西哥舒翰幕府之前,也就是两次蓟北之行,这正是他仕途失意浪游边地之时。
而岑参的创作成就却与自己的仕途得意紧密相关,前后两次分别在高仙芝、封长清幕府作幕僚,长达四年出塞西域的戎马生涯使他的边塞诗大放异彩。
不一样的两番际遇与心情却成就了同一种风格题材的诗篇,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探究其因,这与高、岑二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和气质情怀上的特性有着本质的联系。
从盛唐诗人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进取功名之心都很强,所以高适有“男儿争富贵,劝尔莫迟回”,[3](《宋中遇刘书记有别》)岑参有“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3](《银山碛西馆》)目标之高,动辄以公侯自许。
基于这种自信自负,盛唐士人相当重视第27卷第6期2010年12月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Vol.27No.6Dec.2010高适、岑参边塞题材诗歌创作异同及其原因李雪(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高适、岑参同是盛唐边塞诗创作诗人,诗歌创作总的艺术风格为“悲壮”。
然而二人边塞诗创作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边塞诗创作的巅峰期出现在了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
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高、岑二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以及性格气质,这也决定了高、岑边塞诗在格调、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和接受文学遗产影响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10)06-0012-03[收稿日期]2010-08-16[作者简介]李雪(1985-),女,河北徐水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12··个体人格的自由和独立,常有一副傲世心态。
初唐王勃“未尝下情于公侯,屈色于流俗”已开先声,于是高适“耻预常科”,李白则向往一鸣惊人的风云际会。
然而现实却是十分残酷的,官僚机构容量有限,干谒权贵趋于流俗,以及服从于官僚体制的一元化权力逻辑,使士人在入世途中渴望葆有的个体独立意识与人格受到排斥和瓦解,且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冲突和精神痛苦。
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政治家与布衣之士的分歧,是士人的独立意识与官僚体制的矛盾,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矛盾,是入世精神与对人格独立、个性自由追求的矛盾。
他们之中,有的因此完全异化为皇权的工具,有的辗转于难以自解的苦闷中,有的干脆随缘任性,寄情自然。
士人在这种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取舍,以及如何看待和化解自己精神世界的矛盾,对他们不同阶段创作的优劣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就高适而言,为什么《塞上》《蓟门五首》《燕歌行》等名篇都集中在仕途失意之时?而在仕途显达之时,却只有寥寥数篇且价值不高?第一,高适是一位执着功业锐意仕进,具有浓厚的世俗功利性色彩的诗人,他的生活态度是现实的。
以诗为证,高适步入仕途之前的诗多为寄赠、酬和之作。
有所谓“知己”朋辈之间的投契、勉励,还有的是求得权要赏识、援助的。
在这些作品中,高适好用“感激”二字抒怀,如“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1](《塞上》)“平生怀感激,本欲侯知己”,[3](《宋中送族侄式颜》)将诗作为其表达经时济世之心的手段;第二,高适是一位胸怀拓落气度慷慨又十分理智的诗人。
他对李白的飞扬跋扈、纵饮狂歌是不以为然的。
可以说,他的功利之心大于一切,成为他在入世之前所渴望的独立人格。
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位比较单纯的诗人,可以比之他人更能较为轻松化解自身矛盾的诗人。
所以,仕途难通时,高适不以狂放求适意,也不向空明虚静求超脱,而是以“穷达自有时”的达观自信更加坚持对功名的不懈追求。
也正是这种价值取向和性情,出现了高适创作高峰与仕途显达相违背的局面。
官位低下敢于揭露社会矛盾,长期浪游广泛地接触社会,使他前期的创作无论从题材还是境界上,都具有深度和广度。
任职哥舒翰幕府到晚年显达,使高适无论是从创作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大打折扣。
在他晚年十年的政治升迁中,只有十首。
政治地位的提高,个人功名的实现也往往使他忽视了现实的土壤,缺乏现实的批判性,而多了一些盲目歌颂、不分善恶的作品。
如《九曲词》夹杂着对追求爵禄的庸俗捧场,《李云南征蛮诗》竟歌颂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与高适相比,岑参似乎更具有“诗人的气质”。
首先,岑参是一位情感细腻的诗人,这使他擅长发挥诗的抒情特质。
这是由他的家庭及性格决定的。
岑参曾祖父文本,伯祖父长倩,堂伯父羲,都曾官至宰辅,羲于玄宗时得罪伏诛,从此家道中落。
而岑参个人求官不遂的遭遇,使他感到世路崎岖人生反复。
一方面,怀抱渴望功名重振家业的理想,另一方面,却要接受家门昔荣今悴的巨变和怀才不遇的现实,这种无法化解的矛盾使岑参的情感丰富和细腻敏感起来,于是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近乎绝望的苦闷,贯穿于他任职、隐居、出塞和晚年被贬的一生中。
这类作品格调不高,内容贫乏,艺术上也很难有突破,然而情感上却获得了一种压抑中的真实。
而当他第二次出塞,自觉受到封长清赏识时,情绪却是异常开朗和昂扬,于是以极大的热情张扬着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他所特有的生活激情,从内容和情感上都做出了一次有力的前所未有的延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成功的作品,不仅将写景尚巧的艺术特色在边塞诗中发展为“奇壮”,而且在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诗歌“奇”得扎实、有力。
其次,岑参是一位生活情趣丰富的诗人。
岑参喜爱山水,不同于高适的唯仕宦为意,也不同于王维的只求寂静,他是真正的体味自然,从中找寻快乐和慰藉。
他并不像高适唯功名为念,他对自然山水、日常生活始终充满着新鲜感和兴趣,如杜甫诗云“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坡”。
[4](《渼坡行》)殷璠评岑参写景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4](《河岳英灵集》卷中)说明岑参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是十分高超的,不仅炼字,语求奇警,而且炼意,追求构思独特,想象奇特。
因此,出现了像“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初售官题高冠草堂》)、“愁客夜舟里,夕阳花水时”(《还东山洛上作》)这样或明丽或瑰奇的写景佳句。
然而岑参大部分写景作品为摹象,并没有多少主体感情融入,使其思想情感并不饱满。
直到岑参再入西域,其所写的边塞诗的写景艺术才运用到了极致:奇特峭拔,“度越常情”,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想象奇特,感情充沛,在真实的边疆13··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ao Shi and Cen Shen ’s Frontier Poetry and Reasons for ThatLI Xue(School of Humaniti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 )Abstract :Gao Shi and Cen Shen were both poets of frontier poetry ,whose creation style is “solemn and stirring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creations.The most important was the writing peaks that appeared in different stage of their lives.And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giving rise to the differences ,including their values ,life attitudes and characters ,which also decid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poetry creating in style ,content and expres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literary heritage and other aspects.Keywords :Gao Shi ;Cen Shen ;the frontier poetr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编辑杨乐中)生活中发挥想象,使主体情感与客体得到交流;呈现出奇壮和俊丽的不同风格。
陆游说“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1](《夜读岑嘉州诗集》)这是岑参其他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未能达到的。
三、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异同比较正是高、岑二人在价值观、人生态度以及性格气质上的差异,使得他们边塞诗的创作出现在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
同样也决定了他们的边塞诗在格调、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和接受文学遗产影响方面的诸多不同。
第一,格调上,高适正处仕途失意之时,其诗多在沉郁顿挫中以见豪迈,气势内蕴;岑参则正处于仕途得意之时,其诗多在骏爽、流畅中以见奔放,气势外露。
第二,内容上,由于官卑职微,用世心切,使高适边塞诗的笔触贴近现实,思考更为理性,能够用批判的眼光观察边疆的一切,边策得失尤其是他注意的焦点,这种思想性上的突破是边塞诗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