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如何看待文学与情感的关系?试联系某些具体文论家的观点加以阐述。
答:总的来说,文学与情感的关系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来源,同时文学作品又是情感的宣泄与寄托,之间有着直接联系。
先以《诗经》为例,从《诗经》中流露的关于诗与情感关系的看法可以看出,这是当时人们最质朴、最自然的看法。
听诗人的歌吟: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夫也不良,歌以之。
是用作歌,将母来念。
显然,诗歌是古代诗人歌手们表达真挚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表现了诗与情感的最直接、最朴素的联系。
再以曹丕为例,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关于文学作品价值与作用的理论。
并把文学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空前高的程度。
他的《典论·论文》被称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论文。
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作家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
首先,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他所称“文章”:一是指诗、赋、散文,二是指理论著作,如徐干的《中论》和他的《典论》。
从这些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可以指导人的情感,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
其次,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即“盛大”的事业,是永垂
不朽、留名千古的事业。
这说明,文学作品可以将人的情感内涵充分发挥出来,已达到宣扬与教化的作用,借由作品,让原先的情感重新爆发。
第三,曹丕把文章同人的生死、荣乐加以比较,说明人的寿命是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而文章的功能是无穷的;说明文章比人的寿命、荣乐更为重要,引起人们对文学事业的重视。
这可以看出,人的寿命是会终止的,荣乐也有享尽的那一天,但情感却不会轻易结束,因为情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继续延续下去,为后人所知。
曹丕在文论上的功绩是把文学从经济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强调了文学的价值与作用。
由于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以他认为“寸阴”比“尺壁”更为重要,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希望有志之士抓紧时间从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