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1组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
A.系统是又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B.机械系统与生命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系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利用反馈进行控制C.有些系统可控,有些系统不可控制D.控制系统有两大类,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2、闭环控制系统中()反馈作用。
A.依输入信号的大小而存在 B.不一定存在C.必然存在 D.一定不存在3、控制系统依不同的初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的分类是正确的。
A.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B.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C.功率放大系统和工人控制系统 D.数字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4、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加C.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D.反馈是输出以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作用5、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
A.系统的实际输出 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C.输入与输出之差 D.输入6、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
A.机床主动传动系统的控制论问题 B.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控制论问题C.自动控制机床的控制论问题 D.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控制论问题7、对于控制系统,反馈一定存在于()中。
A.开环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 C.闭环系统 D.线性时变系统8、一下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确定性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B.不确定性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C.信号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D.信号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9、以下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系统只能有一个数学模型 B.系统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C.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 D.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10、机械工程控制论所研究的系统()。
A.仅限于物理系统 B.仅限于机械系统C.仅限于抽象系统 D.包括物理系统和抽象系统第2组1、学习机械工程控制论基础的目的之一是学会以()的观点对待机械工程问题。
A.动力学 B.静力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2、机械系统、生命系统及社会和经济系统的一个共同的本质特性是( )。
A .都是由元素组成B .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利用反馈来控制C .都是可以控制的D .都存在微分环节 3、机械系统之所以表现动态特性,主要原因是( )。
A .机械系统是由机械部件组成的B .存在阻尼元件C .存在弹性元件D .存在内反馈 4、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存在( )。
A .执行环节B .运算放大环节C .反馈环节D .比例环节 5、闭环自动控制的工作过程是( )。
A .测量系统输出的过程B .监测系统偏差的过程C .检测偏差并消除偏差的过程D .使系统输出不变的过程 6、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 .系统综合 B .系统分析 C .系统辨识 D .系统设计 7、以下关于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系统是由元素和子系统组成的B .系统的特性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元素C .系统具有动态特性D .系统内存在信息的传递与转换 8、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 )。
A .不能实现计算机控制B .存在信息的反馈C .容易引起不稳定D .结构简单,成本低 9、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 )。
A .系统的经济性B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C .系统的稳定性D .系统的响应速度 10、在下列系统或过程中,不存在反馈的有( )。
A .抽水马桶B .电饭煲C .并联的电灯D .教学过程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第1组1、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000t x t x t x t x i =+-∙∙∙ 则它是( )。
A .线性定常系统 B .线性系统 C .非线性系统 D .非线性时变系统 2、一下关于系统数学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线性系统才能用数学模型表示B .所有的系统都可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示C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只能用分析法D .同一系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进行表示 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s G 1)(=,则该环节为( )。
A .惯性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比例环节 4、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t w 1.0)(=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21.0sB .s1.0 C .21sD .s15、关于叠加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作用于系统共同一点的几个作用才能用叠加原理求系统的总输出B .叠加原理只是用于线性定常系统C .叠加原理只是用于线形系统D .叠加原理适用于所有系统6、关于线形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可以用传递函数表示B .只能用传递函数表示C .可以用不同的模型表示D .都是稳定的 7、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 )。
A .2,3B .23,2 C .53,52 D .23,25 8、设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xses -⋅+121则该系统可看成为由( )串联而成。
A .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B .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C .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D .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 9、系统的传递函数( )。
A .与外界无关B .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C .完全反应了系统的动态特特性D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10、线形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4)(3)(2)(0.0..0t x t x t x t x i =++则该系统极点为( )。
A .21;2121j s j s --=+-= B .j s j s -=+=2;221C .0;2;2321=-=+=s j s j sD .以上都不是第2组1、以下几个微分方程表示的系统中,属于线性定常系统的是( )。
A .i x x x 22202=++ B . i x t x x 222.0..0=++C .i x x x x 2220.0..0=++ D .i x t x x 222020=++ 2、对于一个线性系统,( )。
A .不能在频域内判别其稳定性B .不能在时域内判别其稳定性C .若有多个输入,则输出是多个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D .每个输入所引起的输出不可单独计算 3、系统数学模型是指( )的数学表达式。
A .输入信号B .输出信号C .系统的动态特性D .系统的特征方程 4、某传递函数,1)(321S K SKK s G ++= 则它是由( )组成的。
A .比例+积分环节B .比例+微分环节C .比例+惯性环节D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5、传递函数2312)(2+++=s s s s G 的零点、极点和比例系数分别是( )。
A .零点为z=0.5,极点为 ,2,121==p p 比例系数为1B .零点为z=0.5,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2C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1D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0.5 6、系统传递函数为,1322)(2++=s s s G 则系数的放大系数为( )。
A .0.5 B .1 C .2 D .无法确定7、右图所示环节属于( )。
A .微分环节B .积分环节C .导前环节D .惯性环节 8、以下传递函数属于振荡环节的是( )。
A .2312)(2+++=s s s s G B .231)(2++=s s s GC .11)(2++=s s s G D .112)(2+++=s s s s G9、已知闭环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s GB .)()(s H s GC .)()(1)(s H s G s G ± D .)()(1)(s H s G s G10、系统如图所示,以下传递函数中,错误的是( )。
A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s G CR +==B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B s G BR +==C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N s Y s G YN +== D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N s B s G BN +==第三章 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第1组1、以下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B .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C .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D .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2、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e t w 2.03)(-=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2.03)(+=s s G B .2.06.0)(+=s s G C .32.0)(+=s s G D .36.0)(+=s s G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7)(+=s s G 若容许误差为2%,则其调整时间为( )。
A .8 B .2 C .7 D .3.5 4、已知机械熊挺难过的传递函数为,44)(2++=s s s G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A .0.25 B .0.5 C .1 D .25、 若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n ω,则其有阻尼固有频率n ω( )。
A .=n ω B .>n ω C .<n ω D .与n ω无关6、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
A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B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时间C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D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7、以下二阶欠阻尼系统性能指标只与其阻尼比有关的是( )。
A .上升时间B .峰值时间C .调整时间D .最大超调量 8、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 .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 .系统稳态偏差为0 9、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500)(++=s s s s G k 则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
A .500 B .1/500 C .100 D .0.01 10、以下系统中存在主导极点的是( )。
A .44)(2++=s s s G B .)1)(4(4)(2+++=s s s s GC .)1)(12)(4(4)(2++++=s s s s s G D .)20)(10)(4(4)(2++++=s s s s s G第2组1、线性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响应( )。
A .只与输入信号有关B .只与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有关C .反映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及输入作用下的行为D .会随干扰信号所引起的输出而变化 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7)(+=s s G 则其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在t=0时的切线斜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