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优化英语作业澄城县实验学校孙红英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新课标下如何优化英语作业”。
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几点心得,以及我总结的一些名师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新课标下如何优化英语作业”这个话题。
不妥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指正。
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论这个话题。
一、《新课标》要求与目前英语作业布置现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大部分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知识和反馈教学信息,要学会科学地布置作业,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深度改革与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方法及其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然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作业布置却时常为我们老师所忽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
它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教育。
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作业布置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1 “题海战术”:我们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味地“单项训练”,“强化训练”。
这样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见效——分数有可能暂时被提高,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越来越少,在深化、强化知识的作用方面也很有限度,很难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背课文、抄单词是英语老师布置作业的镇强项,新课授完,许多老师就像是口头禅似的:“同学们,把今天所教的课单词抄n 遍,短语n 遍,翻译一遍……..” 3、作业内容中知识巩固题多,应用、实践题少。
练习没有精心挑选,有些题目脱离所学内容,有些超出所学范围,学生很少能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4.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
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A , B, C,或“优”、“良”、“中”、之类。
多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快乐,有些还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作业的实效性很难得到落实。
那么,这就跟我们时下提倡的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新目标相违背。
学生们都表示更喜欢形式多样、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认真探索新的作业形式。
为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以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
为适应当今教育潮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作业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但传统的作业模式未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充分地运用英语。
下面我谈论第二个问题,优化英语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二、优化英语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提质减负”是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也必然地摆在每位教师面前。
因此,我们必须适应这历史发展的需要,去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用一刀切的形式把机械地抄单词、词组甚至是抄写课文放在首要位置。
这样做,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成为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
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是反馈的形式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作业同样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从而调节教与学的进程和方法。
初中英语新教材在重视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也加强了读写能力的培养。
因此,怎样切实可行地布置好英语作业,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已不知不觉地摆在现实的面前。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功能项目、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给老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要求和目标。
但课文内容编排上活动内容多,供学生课后模仿和复习的文段不多,这给了教师课堂设计很大的自主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
尤其是课堂和课后作业,课本并没有附带部分练习,全部要由教师来设计。
因此要使用好这套教材,如何设计好作业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一环。
鉴于以上几点,在当前进行英语作业布置方法的探讨很有必要。
21世纪教育战略的选择是素质教育。
优化英语课课堂作业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而作业的优化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下面我将从目的性和实效性,究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层次性和自主性,及时性和复现性,“质”与“量”的关系等六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和实效性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消化已学的知识,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而服务的。
因此,布置的作业应围绕该节课的重难点。
强化“双基”的作业与重点内容相关的作业为主,对于难点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侧重放在浅化知识,分解突破难点。
如,新人教版第二册(上)Unit3 和Unit4重点是掌握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我们可以设计一项书面作业:以四人小组的同学为比较对象,运用所学的比较等级的知识写一段文字,可以比较身高、年龄、体重等方面。
字数60-80之间。
这项作业既贴近生活,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一箭双雕。
不是传统作业就一无是处,完全摈弃,我们应采取扬长避短的态度。
每节课都有预定的教学目标,传统作业在围绕课本,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比如适当的抄写和课文背诵对初中生来讲是必要的,但要避免过多的机械性重复。
为了课后督促孩子们加强对新单词音形义的掌握,我们通常会布置学生抄写四遍,并标好音标和中文意思。
特别是新教材,每单元都有特定的话题,作业的布置不能脱离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或话题凭空而来,而是要依据新教材,围绕教学要求,服务于教学目标.比如学完一个话题后,布置先背默重点句,再仿照3a写短文或自编情景剧等作业内容则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作业要讲究有效性,让学生觉得这样的作业是有意义的,并能提高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他们才会用心去做。
(二)作业设计应讲究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饶有兴趣的作业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它。
通过设计多种形式多变、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快乐,在作业中学习。
如在教学关于如何在商店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购物这个话题时,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所学的英语基础去预习本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练。
布置的预习作业如下:1.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以前所学的一些知识,查找并熟记一些与购物相关的日常用语。
比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 Here you are.等。
2.让学生准备好课堂上的购物表演,还有一些实物的的准备和购物手抄报的制作。
结果,正如我所料,这次的作业非常受欢迎,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各组出一份手抄报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通力合作,收集有关信息,制作出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大部分都是全英的,实在令教师们赞叹,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随后的那节课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由此可见,作业布置得有趣、新颖和有效合理,不仅会吸引学生努力去完成,还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深入学生的心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时,思维才会处于激活状态,学习效果才会最明显。
要提高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首先要尽量控制抄写性的作业。
同时,教师应尽量设计和挑选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作业,籍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果的目的。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下英语作业的设计应是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让学生手、脑、口、耳、目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训练(三)作业设计应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的能力,同时还提倡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我们运用于课堂教学,也对我们的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精心设计多种形式作业,从趣味性出发,注重实效性,让学生“乐”中求知,同时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自学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部提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中小学生家庭作业。
近几年的中考也说明了这一点,一味的操练语法知识,成天的背单词、词组都只能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苦差事。
因此经常出现“老师追着学生讨作业,学生见着老师掉头跑”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课堂内外的作业,从而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可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各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西方节日圣诞节之前,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下在圣诞节,人们往往会有哪些活动;而在学完课文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1.向你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西方的圣诞圣节。
(用英语口头陈述)2.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圣诞节所用的道具:例如,圣诞树、圣诞老人、奇装异服等。
3.学分组演练圣诞节的各项活动,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一下西方的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