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主产品Na2CO3的俗名是_____,副产品氯化铵中阳离子符号为_____。

(2)在实际生产中,产品Na2CO3中常混有少量的NaCl,现有样品11.0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A点表示_____,B点的溶质为_____。

②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纯碱或苏打 NH4+ Na2CO3与盐酸或HCl恰好完全反应 NaCl、HCl 96.4%。

【解析】(1)Na2CO3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氯化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符号为NH4+。

(2)①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

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

(5).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x 100 g×7.3%x=10.6 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

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1)反应中产生氢气_________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______(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

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

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298.2%高碳钢钢中含量少,所以碳成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解析】(1)反应中产生氢气25.7g-25.5g=0.2g. 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gFe+2HCl=FeCl2+H2 ↑.56 2X 0.2g56 x =20.2g,x=5.6g.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5.65.7gg×100%=98.2% . (2)钢的类型分为: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高碳钢。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

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

原因是钢中含量少,所以碳成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Na2SO4杂质的Na2CO3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______【答案】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 106.2g【解析】【分析】【详解】(1)在过程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固体恰好完全反应,说明过程①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所以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 H2SO4= Na2SO4+ H2O + CO2↑中Na2CO3与CO2的质量关系,可求出所加的Na2CO3固体质量,进而算出溶液A的质量设②中加入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Na CO+H SO=Na SO+H O+CO2324242210644x 4.4g10644=x 4.4gx =10.6 gm(溶液A) =100g + 10.6 g – 4.4 g =106.2 g答:溶液A的质量为106.2 g。

4.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

取10.0g 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92.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质量为200.0g。

(已知:CuO+H2SO4=CuSO4+H20)(1)所取样品中含铜的质量为 g.(2)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0克(2)8%【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铜的质量=10.0g+192.0g-200.0g=2.0g,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列比例式得:80:8.0g=160:x x=16克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g/200g×100%=8%5.某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

现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中0—A无气体产生,说明盐酸优先跟样品中的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

(2)B点时混合溶液的总质量为______ g;(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用%表示)。

【答案】NaOH 297.8 73.5%【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0—A 无气体产生,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 。

(2)B 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溶液的总质量为20g+180g+100g-2.2g=297.8g 。

(3)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为x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1064420g (1x)2.2g↑⨯- 1064420g (1x) 2.2g =⨯- x=0.735=73.5%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为73.5%。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后比反应前的质量减少,则减少的是气体的质量。

6.某实验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 3)样品4.0g 投入200g 水中,充分溶解,通入足量的CO 2,固体质量与通入CO 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CaCO 3+CO 2+H 2O=Ca(HCO 3)2,生成的碳酸氢钙可完全溶解。

试计算:(1)当Ca(OH)2全部转化为CaCO 3时消耗的CO 2质量为___g 。

(2)4.0样品中杂质CaCO 3的质量分数为___(精确到0.1%)。

(3)当通入m 3gCO 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

【答案】2.2 7.5% 8.586g【解析】【分析】【详解】(1)当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2.2g;(2)设样品中杂质Ca(OH)2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X=3.7g,y=5g所以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分数为;(3)设当通入m3gCO2时,生成碳酸氢钙的质量为z,答:当通入m3gCO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586g。

7.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是指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

反应原理是:2NaCl + 2H2O 通电2NaOH + Cl2↑ + H2↑(1)工业上电解浓度为26.5%的饱和工业盐水200t,则生产氯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2)取电解生产的氯气71g,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制备漂白液(主要成分为盐NaClO),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请在图1坐标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纵坐标为盐的质量,请设定具体物质,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_____)。

(3)图2是实验室制备漂白液的部分装置。

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

【答案】32.2t A 吸收反应充分(吸收效率高),防止倒吸【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数据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1)设生成氯气的质量为x ,26.5%的饱和工业盐水200t 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200t ⨯26.5%=53t ,则:2222NaCl +2H O 2NaOH +117Cl 3xH 5t+71=↑↑通电x 71=53t 117 x ≈32.2t ;(2)设吸收氯气71g ,生成NaClO 的质量为m ,NaCl 的质量为n ,则: 22Cl +2NaOH NaClO +NaCl =7174.558.571g m n+H Om 74.5=71g 71m=74.5g , n 58.5=71g 71n=58.g , 根据以上数据,曲线如图:; (3)使用漏斗能使氯气充分接触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

8.某地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 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

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了险情。

请回答:(1)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 中含H 2SO 4的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要完全中和泄漏的98%的浓硫酸20t ,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

【答案】19.6t 14.8t【解析】试题分析:(1)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 中含H 2SO 4的质量是20t×98%=19.6t (2)解:设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H2SO4+ Ca(OH)2 ="==" CaSO4+ 2H2O98 7419.6t xx=14.8t答:(1)98%的浓硫酸20t中含H2SO4的质量为19.6t;(2)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4.8t。

考点: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9.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 g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需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稀盐酸红 Ba(OH)2和BaCl2 4.16 g【解析】(1)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为碱溶液,所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此时说明盐酸和一部分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氢氧化钡溶液有剩余,此时溶液中溶质是Ba(OH)2和BaCl2;(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为XBa(OH)2+2HCl═BaCl2+2H2O73 20820gX7.3% xX=4.16g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4.16g.【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实验室中有一样品,已知是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小科把样品均分成两份,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其中一份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溶液A;步骤二:将另一份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粉末B;步骤三:将溶液A、粉末B混合,结果产生无色气体0.5克,并得到不溶于物32克和不含Cu2+的强酸性溶液.(1)溶液A的溶质中,除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外,还含有;(2)计算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3)计算粉末B中铁的质量;(4)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答案】(1)HCl;(2)40g;(3)28g;(4)9:5【解析】(1)步骤一中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所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含有HCl;(2)由于铁比铜活泼,可以和铜盐反应,而步骤三中得到的是不含Cu2+的强酸性溶液,说明铜已全部被铁置换出,而铁不能存在于强酸性的溶液中,从而可以判断32g不溶物全部为铜,根据铜元素的质量守恒,即氧化铜中的铜元素和反应后生成的铜的质量相等,可得:32g÷×100%=40g;答: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40g.(3)设与盐酸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x,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y,其中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32g÷2=16g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56 2 56 64x 0.5g y 16g==解得:x=14g 解得:y=14g所以生成铁的质量为:14g+14g="28" g答:粉末B中铁粉的质量为28g.(4)根据铁元素的质量守恒可以求算出氧化亚铁的质量,B中含铁粉的质量为28g,即铁元素的质量为28g,则两份中含有的铁元素的质量为56g56g÷×100%=72g;72g:40g=9:5;答: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