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2交流汇报
认读生字,正音
3学习写字,比一比,谁写得好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三、整体感知
10’
四、再读课Leabharlann ,体验水罐神奇13’四、作业2’
1、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2、检查自读情况: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1、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字音。
3、学习写字。指出哪些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有那些词语不好写或难写,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
1自由回答问题
2展开想像,并说明理由。
3齐读课题:七颗钻石
1自学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
准备
参考书、小黑板
学
情
分
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5’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0’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3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神奇?为什么?
1、交流汇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
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
味道。
2、小结过渡: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不但能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而且在小姑娘被绊倒后它也能不倒不洒。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由木的变成银的,又由银的变成金的,最后还从里面跳出七颗珍珠,并且随后喷出一股水流。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奇迹一个个的发生,魔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1、完成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问题。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1、全班汇报交流
板
书
设
计
七颗钻石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竟然、哀伤、舔水、凑上去、反正、涌出、递给、忍住、咽唾沫
教学反思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什么时候,训练学生的情感朗读呢?它应该是在词句分析基础上,生成情感之后,及时的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书感动。例如,当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姑娘的急切回家的心情,就让学生带着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来朗读。这是把语言现象与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朗读训练才是有效的。
课时计划
课题
七颗钻石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像力。
重点
难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