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非晶态合金

3-非晶态合金

加入第三种组元之后,如Pd-Si-Cu,使熔点温 度Tm大大下降,使得体系的Tg/Tm相对提高。 这样,不仅易于形成非晶态,而且也比较稳 定。
因此,一般来说,多元复杂系更容易形成非晶 态。
非晶态的结构弛豫
弛豫是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一个偏离了原来平衡 态或亚稳态的体系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第三章非晶态合金
(Amorphous Alloys)
晶 体 与 非 晶 体 的 结 构
一、晶态与非晶态
• 晶体是指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的固体。非晶态 是指原子呈长程无序排列的状态。具有非晶态 结构的合金称为非晶态合金(或称金属玻璃)。
晶体与非晶态固体的差别:
(1)晶体一般都有特定的多面体外形,而非晶体无论是 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总不会有晶体所具有的特定外 形。 (2)晶体具有解理性,即具有容易沿着一些特定界面裂 开的特性。而常见的非晶态玻璃破裂时,断裂面总是 凹凸不平的。 (3)晶体的力、电、光、热学等性质是是各向异性的, 而非晶体材料通常是各向同性的。
(4)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即有一固定的固-液相变温度; 而非晶体(如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只有一定的软 化温度。
立方体外形:食盐
六方柱外形:祖母绿
六方柱外形:水晶晶簇
正十二面体外形: 石榴子石
非晶态材料包括:
(1)非晶态金属及合金(金属玻璃) (2)非晶态半导体﹑非晶态超导体 (3)非晶态电介质 (4)非晶态离子导体 (5)非晶态高聚合物 (6)传统的氧化物玻璃等
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
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电子衍射图
晶体衍射花样
非晶合金衍射花样
2.亚稳定性
非晶态是一种亚稳态,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
性直接关系非晶态材料的应用及使用寿命。
3.均匀性 显著特点
一层含义:结构均匀、各向同性,它是单相无定形结构,没有 象晶体那样的结构缺陷,如晶界、孪晶、晶格缺陷、位错、层 错等。 二层含义:成分均匀性。在非晶态金属形成过程中,无晶体 那样的异相、析出物、偏析以及其他成分起伏.
欲制备非晶材料,必须抑制过程E(结晶 过程)、D(非晶晶化过程)的发生; 欲保证非晶材料稳定性,要研究过程D (非晶晶化过程)发生的条件; 非晶态形成过程的本质是亚稳液相与亚稳 固相之间的转变
非晶态形成条件
• 冷却速度:冷速足够大(大于RC)
• 化学成分:组元间电负性与原子尺寸相差越大(10%~ 20%), 越容易形成非晶态。因而过渡族金属或贵金属 与类金属 (B、C、N、Si、P)、稀土金属与过渡族金
为零,而晶态的18-8不锈钢腐蚀速率则为10mm/年。
非晶态合金和晶态不锈钢在10%FeCl3· 2O溶液中 10H 的腐蚀速率
试样 晶态不锈钢 18Cr-8Ni 17Cr-14Ni-2.5Mo 非晶态合金 Fe72Cr8P13C7 Fe70Cr10P13C7 Fe65Cr10Ni5P13C7 腐蚀速率/mm· -1 a
晶态 18Ni-9Co-5Mo
• 非晶态合金延伸率低但并不脆,而且具有很
高的韧性,非晶薄带可以反复弯曲180º 而不
断裂,并可以冷轧,有些合金的冷轧压下率
可达50%。
各种合金弹性应变极限比较
2、耐蚀性
非晶态合金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不锈钢在含有氯离子 的溶液中,易发生点腐蚀、晶间腐蚀,甚至应力腐蚀和氢脆。 而非晶态的Fe-Cr合金可以弥补不锈钢的这些不足。含 ≧8%Cr的铁基非晶态合金在各种介质中都显示出其优越的抗 蚀特性,如在1mol的盐酸溶液中,在30℃下浸泡168小时后, Fe70Cr10P13C7和Fe65Cr10Ni5P13C7非晶态合金的腐蚀速度
大块非晶合金
Mg合金
Zr-Ti-Cu-Ni-Al合金
五、非晶态合金的特性
1、力学性能
非晶态合金力学性能的特点是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例如
非 晶 态 铝 合 金 的 抗 拉 强 度 (1140MPa) 是 超 硬 铝 抗 拉 强 度 (520MPa)的两倍。非晶态合金Fe80B20抗拉强度达3630MPa, 而晶态超高强度钢的抗拉强度仅为 1820~2000MPa,可见非 晶态合金的强度远非合金钢所及。
• 1984年,Turnbull领导的小组采用B2O3包覆技术净化合金熔体,有效
抑制了过冷合金液体中的非均质形核,进一步得到了厘米级的Pd一Ni 一P大块非晶合金。这也是人们开发出来的第一种大块非晶合金。
•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大块非晶合金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人们发现了许多类多组元合金具有很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其临界冷却 速率大都在 100K/s以下,利用简单的水淬法或铜模吸铸法等传统的铸
时呈整体屈服而不是局部屈服,具有很高的屈服强度。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ic glass
一些非晶态合金的力学性能
合金 Pd83Fe7Si10 非 晶 态 合 金 Cu57Zr43 Co75Si15B10 Fe80P13C7 Ni75Si8B17 硬度 HV 4018 5292 8918 7448 8408 断裂强度 MPa 1860 1960 3000 3040 2650 1810~213 0 延伸率 弹性模量 % MPa 0.1 0.1 0.2 0.03 0.14 10~12 66640 74480 53900 121520 78400
• 1969年,美国人庞德和马丁研究了生产非晶态合金带材的
技术,为规模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1976年,美国联信公司生产出10mm宽的非晶态合金 带材,到1994年已经达到年产4万吨的能力。目前美国能 生产出最大宽度达217mm的非晶带材。 2000年9月20日,在钢铁研究总院的非晶带材生产线 上成功地喷出了宽220mm、表面质量良好的非晶带材,它 标志着我国在该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非晶态的形成过程
过热熔体 (稳定相) B 过 冷 熔 体 C (亚稳相) E A 晶 体 (稳定相) D
非晶固体 (亚稳相)
E:结晶过程;C:非晶形成过程 ;D:非晶晶化过程
与结晶相比,非晶态形成过程有以下特点:
(1)从熔体中形成非晶态的过程是:ABC 即:过热熔体 过冷熔体 非晶固相 (2)非晶形成是亚稳相之间相互转变,即: 稳定过热液相 亚稳过冷液相 亚稳固相 (3)从现象上看,在非晶态的形成过程中,熔体由 液态变为固态时是连续的、粘滞系数加大的过 程
刚制备完的非晶材料,不是稳定态。在常温常压条 件下,或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退火,非晶材料 的许多性质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最终会达到另一 种亚稳态,这就是非晶态的结构弛豫。
在非晶态的弛豫过程中,并末发生结晶,它在微观 上发生了结构松弛,是由一种亚稳态变化为另一种 能量较低的亚稳态。 弛豫过程总伴随着体系各种物理性质的改变,所以 从材料的实际应用上看,弛豫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 的意义。
40℃
17.75 — — 0.0000 0.0000
60℃
120.0 29.24 0.0000 0.0000 0.0000
影响非晶态合金耐蚀性的重要因素是合金成分。Cr对改善 非晶态合金的耐蚀性非常显著,此外还有P. 非晶态合金耐蚀性好的主要原因是能迅速形成致密、均匀、
稳定的高纯度Cr2O3钝化膜。此外,非晶态合金组织结构均匀,
玻璃态 粘 滞 系 数 液态
Tg
粘滞系数随温度降低 而加大,曲线没有间 断点,是连续的;
在T=Tg附近,发生 了比较陡的改变 ;
Tg称为玻璃转变温度, 这是描述非晶态由熔 态冷却形成非晶态过 程的一个重要参量 ;
温度
C过程主要是指在温度 经过Tg点时发生的许 多体系性质上的变化。
造技术,便能制备出大尺寸的非晶合金.
•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继续努力寻找各种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和优异 性能的大块非晶合金。先后己有Cu基、Pr基和Co基等新型大块非晶合 金被开发出。
二、非晶态材料结构的主要特征
1.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性(乱中有序性) 晶体结构:原子排列是长程有序的,即沿着每个 点阵直线的方向,原子有规则地重复出现(晶体结 构的周期性) 非晶态结构:原子排列没有周期性,即原子的排 列从总体上是无规则的(长程无序),但是,近邻 原子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短程有序)
非晶态合金强度高的原因是由于其结构中不存在位错,没
有晶体那样的滑移面,因而不易发生滑移.
屈服强度
各 种 合 金 强 度 比 较
比强度
晶体受到剪切应力时,会以位错为媒介在特定晶面上滑移, 而非晶合金的原子排列是无序的,有很高的自由体积,外力作 用时,可重新排列形成另一稳定的组态,因而非晶态合金屈服
属、后过渡族金属与前过渡族金属组成的合金易于形
成非晶.
• 熔点和玻璃化温度之差T : T =Tm-Tg ,T越小,
形成非晶倾向越大。 因而,成分位于共晶点附近的 合金易于形成非晶.
例如: 一些二元体系(Pd-Si,Zr-Cu、Zr-Be等), 较难形成非晶态;即使形成了非晶态,在Tg 温度以下极易晶化(不稳定);
四、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1、气态急冷法: 气态急冷法一般称为气相沉积
法(PVD和CVD),PVD主要包括溅
射法和蒸发法,这两种方法都在真 空中进行。 • 溅射法是通过在电场中加速的粒子 轰击用母材制成的靶(阴极),使被
激发的物质脱离母材而沉积在用液
氮冷却的基板表面上而形成非晶态 薄膜。
• 蒸发法是将合金母材加热汽化,所产生的蒸汽沉积在冷却的 基板上而形成非晶薄膜。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非晶材料只能是 小片的薄膜,不能进行工业生产,但由于其可制成非晶范围 较宽,因而可用于研究。
含氧量。
⑴ 熔体水淬法:此方法是将试样用低熔点氧化物
(如B2O3) 包裹起来,在石英管中感应加热熔化,最
后淬入水中得到非晶态合金试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