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学考试题

农业推广学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狭义、广义、)(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都属于此。

⑵广义的农业推广:指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等方面。

⑶中国特色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和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2.现代的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3. 人的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4.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力量,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5.正式沟通: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6. 创新的扩散: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6. 集体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地区,相同的生产和经营方法的条件下,把情况相似或相同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交流方法……………………………………………………………7. 方法示范:农业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种技能的推广方法。

8.农业推广适应性试验是在较小规模上进行实施,以观测和检验新技术成果在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和社会推广应用价值的一种试验9.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泛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科技人员在将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

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环节在生产中应用。

11. 农业推广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农业知识、农业自然资源数据、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信息为内核,利用数据库、模拟模型、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对农业推广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处理,辅助各级管理决策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有关人员的统一体。

12.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是服务与经营的结合。

“服务”是指“用以交易并满足他人需要,本身无形和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活动”,而“经营”就是经济的运营,与市场营销密切相关。

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拟议中的若干项目实施备选方案,组织有关专家从市场营销、技术、组织管理、社会及环境影响、财务、经济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方案是否可行,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全部分析研究活动。

14.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科学法,根据既定的农业推广工作目标或标准,对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衡量、检查和考核。

15.推广度: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的程度,即某技术在空间的分布状况。

(等于实际推广规模除以应推广规模)。

16.推广率: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即某技术或某行业技术已被推广的比例。

17.推广指数:为综合反映技术推广状况的指标。

(等于推广率乘以推广度开根号)。

18.农业推广人员的能级结构:各层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合理比例。

19.定点咨询:指教育对象对位于较为固定的推广教育场所的推广人员进行的意欲取得技术信息、技术资料或帮助的走访。

20.农业推广组织:组织中的一个特定活动范围的名称。

21.农业推广计划:是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来推断农业推广未来的科学预见和安排22.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

六.简答题1.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⑴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⑵以改变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环境为中心的策略⑶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的策略2. 简析我国农村的农民交往行为特征⑴交往对象的等级化;农民自觉或不自觉的对交往对象划分了等级。

交往对象在等级序列中的位置有两个因素决定:①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关系的亲疏远近②交往主体的需要⑵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①亲缘关系和等级关系仍是乡村社会中基本的交往关系,是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②业缘关系及其他次级关系也成为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农民交往中“信任关系的差序格局”。

我国农村社会交往中的信任关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的特殊信任关系。

3. 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⑴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⑵沟通媒体相对单薄和脆弱⑶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⑷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⑸沟通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4.创新扩散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⑴突破阶段⑵关键阶段⑶自我推动阶段⑷浪峰减退阶段5. 简析农业推广成果示范的作用?⑴充分体现农业创新成果的优越性,激发农民接受和采纳新技术的欲望⑵提供新技术实施的实际过程,增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信心⑶培养技术普及人才,完善技术规程,为大规模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6. 与普通教育相比较,农业推广培训具有的特点。

⑴时代性⑵显效性⑶针对性⑷季节性⑸灵活性7.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有哪些?⑴四个工作步骤:①选题、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②观察、思维和实验验证③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④调研总结和完善提高。

⑵三种创新:①新发现②新发明③改进与提高⑶两点意义:①在理论上的学术价值②生产上的实用价值⑷一个前提:成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1)中介作用2)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

3)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

4)是完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

9.简述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相结合3)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4)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5)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的原则。

10.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

⑴项目选择与确定⑵小面积试验⑶成果与方法示范⑷培训与咨询服务⑸普及推广⑹结果评价11.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

1)经营服务2)技术承包3)技术咨询4)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

12.常用的大众传播媒体有哪些?1)报纸2)科技刊物3)广播4)电影5)电视6)录像音7)陈列品13.简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农业推广教育的普及性2)实用性3)时效性4)实践性5)推广教育场所、形式、手段的多样性6)综合性14.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

1)确定评价范围2)制定评价计划3)确定评价指标4)收集评价资料5)整理分析评价资料并形成评价结论15.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1)传播的技术和信息具有权威性。

2)传播的技术和信息数量大、传播速度快。

3)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益高。

4)大众传播难以进行双向信息沟通。

16.简述农业推广的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试验示范原则;(3)智力开发原则;(4)合作推广原则;(5)服务配套原则;(6)综合效益原则。

17.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1)在科技成果传播中的纽带作用2)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促进作用3)在新技术成果推广中的创造作用4)在提高农民素质教育中的教育作用5)在制定农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用18.简述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

⑴直接功能①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④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⑤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⑵间接功能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②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③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④优化农业生态条件;⑤促进农村组织发展;⑥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七.论述题1. 试论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

⑴在沟通中以农民为中心。

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获得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和前提。

推广人员应了解农民的需要与问题,向他们介绍实用的技术与信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同时需要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以及党的农村政策,必要的法律知识及国情乡情知识等。

⑵熟悉当地风俗习惯,了解农民心理。

如果推广人员不是本地人,那就需要搞清所在地是否具有某种特别的礼仪要求,或者所在地的风俗习惯或所属民族的特殊习惯等,谈话时尽量不要提到他们特别忌讳的事情。

⑶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施。

要尽可能采用适合农民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

⑷信息处理应简单明了并层次清楚。

⑸适当重复和比较信息的关键内容与特点。

⑹利用肢体语言,讲究沟通艺术。

⑺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⑻强化信息反馈。

在新技术传播到农户后,应经常了解、掌握技术使用效果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和提高。

2. 创新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⑴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理解。

创新的五个特性既①相对优势性②一致性③复杂性④可实验性⑤可观察性⑵创新决策的类型。

一般而言创新的采用决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个人选择型②集体决定型③权威决定型。

⑶沟通渠道的选择。

例如:大众媒体、人际沟通。

⑷社会系统的性质。

例如:规范、互相联系程度。

⑸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

3.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⑴成果的质量。

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先进性②成熟性③效益性④适应性⑤实用性。

⑵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

完善的成果转化系统是农业推广顺利进行的保障,它包括成果的产出、鉴定与推广系统。

⑶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

农业科技成果需求者的认可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根本保证。

⑷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既需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作保障。

4..试述农民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明确2)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3)精力分散并影响记忆力4)负担重而学习时间少。

5)农民之间经常互相学习5.试述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1)引进适用技术2)调整农业内部结构3)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加快农业综合开发4)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5) 建立价格体系和有效的生产信贷计划6) 加速农业服务体系建设7)强化党对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