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试题课程代码:0267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4.推广指数=()A. B.C. D.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A.农民行为 B.农民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A.推广度 B.推广指数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A.1∶5∶9 B.3∶2∶1C.1∶2∶3 D.1∶3∶5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A.推广人员 B.农民C.推广项目 D.信息13.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A.试验示范期 B.发展期C.成熟期 D.衰减期14.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A.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 D.评价过程15.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A.创新 B.创新的扩散C.创新的采用 D.创新的类型16.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1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A.农民 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18.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A.群众性推广方式 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D.项目推广方式19.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A.转变农民的行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20.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A.高级农艺师 B.专家教授C.推广站长 D.推广研究员21.组织设计的结果是()A.形成组织结构 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 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22.推广工作者同推广对象在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称为()A.群体教学法 B.个别教学法C.农家访问 D.不拘形式的接触2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A.美国形成 B.前苏联形成C.英国形成 D.中国形成24.衡量项目推广方式成败的主要尺度是()A.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B.在短期内有无理想的变化C.农民的积极性 D.行政部门的积极性25.“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A.采用农民数 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C.当地所有农民数 D.创新者数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性可概括为()A.互益性 B.同类相聚性 C.民间性D.非盈利性 E.综合性27.大众传播媒体包括()A.报纸 B.农业杂志 C.广播D.电影、电视 E.陈列品28.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 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E.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29.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E.农业技术的广泛采用30.现实中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过程,主要包括()A.决策系统 B.研究系统 C.推广系统D.用户系统 E.反馈系统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推广度32.在职培训33.机构的组织结构34.农业推广计划35.采纳率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36.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
3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38.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
39.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
40.农业推广程序包括哪些步骤?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 15分)41.试述农业推广方法中的个别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转自:<a hre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课程代码:0267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A.交替期 B.发展期C.成熟期 D.衰减期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A.职能结构 B.层次结构C.部门结构 D.职权结构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A.部、省级推广机构 B.省、市级推广机构C.市、县级推广机构 D.县、乡级推广机构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A.推广服务系统 B.目标团体系统C.推广人员 D.农民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A.转化率 B.推广度C.推广率 D.推广指数7.“S”型曲线表示()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A.战略 B.技术C.人员 D.环境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A.1年 B.2年C.3年 D.4年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A.顺塔形 B.倒塔形C.蜂腰形 D.柱形11.土壤区划属于()A.物化产品 B.技术性产品C.技能和技巧 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A.农艺师 B.助理农艺师C.推广研究员 D.高级农艺师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 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 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A.政策目标 B.中间目标C.实施目标 D.教育目标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A.培训 B.报纸C.鉴定会 D.田间示范17.以下属(武汉自考)于个别指导法的是()A.小组讨论 B.农户访问C.成果示范 D.录音录像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A.1∶2∶3 B.1∶3∶5C.1∶4∶6 D.1∶5∶9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A.个别方式 B.群体方式C.大众方式 D.书面方式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A.提高技术上限B.提高经济上限C.提高技术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D.提高经济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一般说来,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有()A.技术先进适用 B.智力开发C.综合效益显著 D.适宜范围广E.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问题22.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包括()A.专业结构 B.能级结构C.年龄结构 D.知识结构E.能力结构23.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A.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B.动态中稳定的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原则C.合理发挥部门功能,从整体系统上求得最佳结构的原则D.技术领先原则E.组织设计利于组织自身功能发挥的原则24.“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表现在()A.假定目标人口的一致性B.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用者与较早的采用者是不同的C.信息失真D.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E.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25.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有()A.调查研究法 B.比较分析法C.预测技术法 D.整体综合法E.优选决策法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创新扩散27.农业推广计划28.组织结构29.现代的农业推广30.方法示范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31.简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32.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
33.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34.简述农业推广的原则。
35.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
36.简述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13分)37.试述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农业推广技能试题中华考试网() 【大中小】 [ 2010年8月11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养殖业试验中,大多数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来避免?( )A.试验实施B.试验设计C.设计对照D.试验规则2.有利于农民到现场看到、听到、问到、做到的是( )A.方法示范B.中间试验示范C.成果示范D.“百千万”农业技术示范3.农业推广部门常以以下哪个部门作为专门的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A.专业课题组B.农业技术协会C.农业技术推广咨询站D.专家顾问团4.集锦式农业科技简报所选文章的字数一般为( )A.150~200字B.200~300字C.300~500字D.没有明确限制5.以实施“菜篮子工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又有利于城郊自身经济的发展,这种农业开发类型是( )A.庭院经济开发型B.城郊农业开发型C.生态农业开发型D.绿色企业开发型6.“星火计划”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年份是( )A.1980年B.1985年C.1988年D.1990年7.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均具有的特点是( )A.针对性强B.指导范围大C.双向交流D.直接解决问题8.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走样失真的现象叫( )A.噪声干扰B.差错D.缺项9.在编制方面,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单位确定的高、中、初三级推广人员适宜的比例为( )A.1∶2∶3B.1∶2∶4C.1∶3∶5D.2∶2∶410.在试验地准备时,为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耕作情况最为相似,耕地的方向应与( )A.小区长边的方向垂直B.区组长边的方向垂直C.小区长边的方向平行D.区组短边的方向平行11.在裂区设计中,一般试验误差要小一些的是( )A.主区因素B.副区因素C.两者一样大D.试验处理12.衡量农业推广文章价值及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准是( )A.结构B.语言C.观点D.主题13.“绿色证书”是针对以下哪类人员而签发的从业的技术资格凭证?( )A.农业局长B.农技站长C.农民D.农业推广人员14.大多数人面对他人讲话时,都有一种羞怯心理,为使怯场心理降到最低水平,农业推广人员必须掌握的本领是( )A.听众心理调节B.自我心理调节C.声调运用D.表情神态控制15.农业推广论文的三段式结构和多项式结构均要具有( )A.摘要B.关键词D.结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