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批准:核定:审查:校核:汇编:参加编写人员: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1)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 安全鉴定结论 (2)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 (2)1.5 水文 (3)1.6 工程地质 (4)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5)1.8 水土保持设计 (5)1.9 环境保护设计 (6)1.10 工程管理 (7)1.11 施工组织设计 (8)1.12 工程投资概算 (8)1.13 经济评价 (9)1.14 招投标初步方案 (10)2 水文 (11)2.1 自然地理概况 (11)2.2 水文气象 (12)2.3 洪水计算 (12)3 工程地质 (18)3.1 区域地质条件 (18)3.2 库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0)3.3 坝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1)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3.5 天然建筑材料 (22)3.6 结论及建议 (22)4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24)4.1 设计依据 (24)4.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24)4.3 工程整治设计 (25)5 施工组织设计 (29)5.1 施工条件 (29)5.2 主体工程施工 (30)5.3 施工总布置 (31)5.4 施工总进度计划 (33)6、水土保持设计 (35)6.1 设计依据 (35)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35)6.3 水土保持措施 (36)6.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7)7 环境保护设计 (39)7.1 设计依据 (39)7.2 环境保护措施 (39)8 工程管理 (42)8.1 水库运行管理 (42)8.2 用水管理 (42)8.3 工程维护管理 (42)8.4 工程监测 (43)8.5 综合经营 (43)9 工程概算 (44)9.1 编制说明 (44)9.2 概算成果 (47)10 经济评价 (49)10.1 经济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9)10.2 国民经济评价 (49)11 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54)11.1 绪言 (54)11.2 招标围 (55)11.3 招标组织形式 (55)11.4 招标方式 (55)11.5 招标初步方案 (55)11.6 招标工作计划草案 (56)11.7 评标专家特长和专业水平 (56)附件:1、工程概算表2、附图1 综合说明1.1 概述XX水库位于XX镇龙庙村和泉水村交界的元宝山下,距县城47km。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52km2,总库容52.2万m3;其中兴利库容42.38万m3,为多年调节水库。
设计灌溉5村面积1586亩,实际灌溉面积1500亩,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组成。
1.1.1大坝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轴线长188m,坝顶宽4m,最大坝高18.5m,坝基高程516.44m,坝顶高程534.94m。
该坝于1965年动工修建,1977年12月建成现有规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肩,为土质明渠,溢洪道长75m,堰顶净宽4m,堰顶距坝顶高2.79m,最大溢洪水深1.3m。
1.1.3 放水设施放水设施2处,分别位于大坝左右两岸,采用笋子筒取水,1977年建成,放水孔径0.1m,涵管总长165m,断面为0.6×0.45m,现基本运行。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大坝(1)大坝坝顶沉陷,低于两坝肩0.1米左右;(2)大坝左坝肩渗漏,最大年渗流量达0.2万m3;(3)大坝上游坡未护坡,风浪冲刷严重,且凹凸不平,大坝下游坡正常水位至堆石体出现滑坡,堆石体明显变形,部分垮塌。
1.2.2溢洪道(4)溢洪道为土质明渠,极不规则,水力条件差,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1.3 安全鉴定结论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如下:经过对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分析评价,大坝体渗漏量满足规,大坝外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未满足规,抗洪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根据部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该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
受XX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XX水库枢纽病害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整治工程主要由以下二项组成:(1)大坝上下游坡及坝顶整治;(2)溢洪道全面整治。
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1.4.1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XX水库是我县六十年代动工修建的小(二)型水库。
受当时条件的局限,设计标准低,上坝土料控制不严,碾压不实等种种原因,工程存在严重缺陷。
建成投入运行后,左坝肩产生渗漏,年渗漏量达0.2万m3。
大坝上游坡冲刷严重,下游坡堆石体部分垮塌,溢洪道为土质明渠,不标准、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枢纽工程尚存在严重不安全隐患,为防患于未然,对XX水库实施全面整治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
1.4.2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的需要XX水库大坝左坝肩渗漏,经测定年渗漏水量达0.2万m3,渗漏危害大坝安全,对该库枢纽工程整治,渗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4.3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确保一方平安的需要XX水库地理位置较高,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出现溃坝失事,将威胁到下游5个村17个组,0.28万人、0.19万亩耕地、房屋0.36万m2,公路3条,输电线路1条,便民桥3座,直接经济损失0.2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0.06亿元,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对XX水库枢纽工程进行整治,有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该项目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减灾防洪效益,也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项目的建设不但能确保一方平安,还能造福于下游群众,使有限的水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因此,必须尽快彻底整治。
1.5 水文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0.53km,河床比降18.87‰,高程在500-586m之间。
XX水库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根据苍溪气象站统计资料分析,XX水库库区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6.5℃,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460mm。
该区域降雨在年分配不均(5-9月)约占全年降雨的70%。
实测最大风速2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
洪水复核标准: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本次设计洪水采用推理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Q5%=14.5m3/S,Q0.5%=23.42m3/S。
经调洪演算: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5%=4.83m3/S,相应坝上设计洪水为532.97m,相应水库库容49.01万m3。
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0.5%=8.7m3/S,相应坝上校核洪水位为533.36m,相应水库库容52.2万m3。
1.6 工程地质本区地处盆地北部盆缘地带,属于川中低山与丘陵区,以浅、中切割剥蚀构造中低山地形为主。
区地势北低南高,多为零碎的桌状山地类型,山脊海拔高程520-586m。
区水系发育,沟谷纵横交错,呈树叶状分布,山体零碎,形态不一,沟谷断面为两坡较陡的“U”字谷,峡谷及箱形谷均少。
工程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川西褶皱与川中褶皱带交接部位。
构造形迹主要为孤形褶皱,短轴褶皱等,断裂少见,单个褶皱延伸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轴线平面上常弯曲,地层单斜产出,其产状为:走向NW,倾向NE,倾角200-300,区无大、中型断裂,滑坡等痕迹,区相对稳定。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XX水库坝址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库岸斜坡自然坡度平缓,主要由少许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及粉砂质泥岩组成,植被分布一般,大多为耕地。
岩石完整较好,未见大的滑坡及崩塌,库岩石岸坡稳定性良好。
本工程地质建议如下:(1)对大坝下游堆石体垮塌部分进行恢复处理;(2)对溢洪道进行全面整治。
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1) 大坝:坝顶整平,安砌路沿石。
坡护坡,坡度一致,外坡翻挖回填至设计坡比,恢复垮塌堆石体,建排水沟渠;(2) 溢洪道:对溢洪道进行整治,采用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全长75m,堰口宽4m,陡槽宽3m,溢洪道边墙采用M7.5浆砌条石砌筑,底板C20砼浇筑。
1.8 水土保持设计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拦渣坝和排水沟渠)和植物措施(水保林为主,经济林为辅)相结合,形成较完整的防护体系。
1.8.1 工程措施(1)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在水库左岸的山坡低洼处,建拦渣坝1处,堆放工程弃土弃渣。
(2)为避免大坝两岸坡面来水冲刷大坝,在大坝外坡设置纵向排水沟渠,使坡面、岸坡洪水顺畅排入下游。
1.8.2 植物措施在大坝下游、库区沿岸荒山、荒坡种植松树、柏树。
1.9 环境保护设计XX水库病害整治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及对策措施为:(1)工程占地。
主要包括石料场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不存在库区淹没占地。
对开采后的石料场地覆土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中的非耕地还林、还草。
(2)施工。
施工期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工区附近水域环境、废水、废油、粉尘、澡声污染、人群健康几个方面。
①水域环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区地面水水质良好,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不得从事开展可能污染库水的任何活动。
推广生态农业,以减少水面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②施工区环境a、废水、废油、粉尘、噪声污染的对策施工期间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冲洗建材用水因工程量小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机具维修产生的废油尽量重复利用,对不能利用的作燃烧处理,开挖、拌和筛分、水泥仓库及车辆废气、采用水钻、飘洒水等;施工区噪声对人群聚集区较远,施工人员应加强劳动保护。
b、人群健康保护施工期间因劳动强度高且生活设施简陋,应适当配置防暑降温等日常药品,保护工人健康。
c、水土流失。
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工程整治期,主要表现为弃渣流失和破坏原地表植被等,其治理措施详见第六章。
1.10 工程管理本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根据《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及工程具体情况,水库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水库的运行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1名水库专职管理员。
管理人员根据水库工程建设规模及任务,制订水库调度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水库提灌供水管理制度、配备供水计量设施,落实汛期水库运行措施,制定防洪预案及落实防洪抢险队伍,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水库所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均应按有关规及规程要求,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管理和维护,随时对水库枢纽建筑物进行巡查,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及镇人民政府上报。
1.11 施工组织设计1.11.1施工条件工程对外公路交通比较方便,公路直通水库大坝。
施工供电可由水库所在地龙庙村变压器架低电线解决。
施工用水可直接在水库提取解决,生活用水由水库渗漏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