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一)这个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正是有了大自然的几分姿色,让世界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大自然的景色,让人想变成蝴蝶飞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去游览一番。
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忘返。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大自然的四季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大自然的景色是无法用语言能形容出来的,它的美用心才能去感受。
希望这大自然的这种美是是永久不灭的。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五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二)关于大自然,在不同的人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比如这一首《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作者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
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
沁园春·长沙(上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赏析: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沁园春·长沙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相关链接:《沁园春·雪》(上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六培养优秀的品质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要经常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岁岁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砚(yàn)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
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4.池头:池边。
头:边上。
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6.痕:痕迹。
7.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8.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王冕:字元章(一作元肃),元代诗人,书画家,善画梅,今绍兴市人,他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元诸暨郝山下人,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同样是梅花,在不同的人眼中,又会体会出别样的感受。
但都不约而同地,从梅花身上,体会出高贵的品质。
相关链接:雪梅〔南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七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
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件事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去祝贺他,老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不是坏事,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赏析:“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相关链接:《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周易》中曾有“否极泰来”的命题。
“否”和“泰”本义是两个封名,天地之交叫做“泰”,就是吉祥的预兆;不交叫做“否”,就意味着失利或不吉祥。
“否极泰来”整个意思就是“否”到了极点,就可转化为“泰”。
白居易的《遣怀》诗所讲的“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不仅指出了否极泰来,而氏还含有乐极生悲的意思,说快乐到了头,就可以转化为悲伤。
七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不仅我们中国有,外国也有。
帕瓦罗蒂的故事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曾应邀到法国的里昂参加一个演唱会。
为了早做准备,他提前一天赶到里昂,在歌剧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住了下来。
由于旅途劳累,帕瓦罗蒂很早便睡下了。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吵醒了。
帕瓦罗蒂原以为婴儿的哭声很快就会停止,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谁知那孩子就像专门和他作对似的,一直啼哭不止。
他用被子蒙住头准备继续睡觉,可是婴儿的哭声仿佛沾染了魔法一般,在寂静的深夜非常有穿透力。
无论他怎样防御都无法赶走耳边的哭声。
这让帕瓦罗蒂非常苦恼,干脆披着被子在地上踱步,不停地祈求上帝让孩子尽快停止啼哭。
半个小时过去了,又半个小时过去了……那孩子的哭声依然没有停止,而且每一声都那么洪亮,帕瓦罗蒂不得不佩服起那孩子,想到自己连续唱歌一个小时的话,嗓子早就沙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