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商品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商品学理论与实务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与提示第1章商品学绪论一、选择题1.B2.B二、判断题1.×2.×三、简答题1. 为了与他人交换而生产的是商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

供自己使用而生产的是产品,具有使用价值。

产品一定是由人的劳动产生,而商品泛指市场上买卖的所有物品。

可以不是由劳动产生,比如旅游资源等。

商品范畴大于产品范畴。

2.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及其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如何实现的规律的学科。

商品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当今世界商品学界存在三大学派:(1)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2)经济学派:主张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3)融合学派:主张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是商品及其价值,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功能、价格、换法、广告、交易五大问题。

商品是经济的起点,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

内容涉及商品学学科体系中的总论部分,具体包括: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商品的质量;商品的组成与性能;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的检验检疫;商品质量监督与质量认证;商品包装;商标与商品条形码。

本书围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这个核心问题,及时跟踪、反映当代世界市场、国际贸易以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对进出口的商品要求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研究当前社会与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3. 中心内容:商品质量具体内容:商品质量及其密切相关的问题4. 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即商品质量是如何形成的,及评价方法;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及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标准化;商品分类方法,商品编码方法;商品检验、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商品包装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及对商品包装的要求;环境标志,评价商品环境质量的方法消费品商品知识等5. (1):商品学的萌芽阶段(2):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3)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6. 商品学是在商品经济形成、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商品学之所以能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品学,并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自身孕育而成。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尽管历史时期、价值形态、价值尺度不同,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商品的各种有用属性来评价第2章商品分类与编码一、选择题1.D2.A二、判断题1.√2.×三、简答题1. 按原料来源分类;按加工程度分类;按照用途分类;按商品的化学成分分类;按制造方法分类;按商品外观形态;按照性质分类;按生产季节分类;按照产地分类2. 1.按用途划分按商品用途不同,商品编码可分为商品分类码、商品销售识别码和辅助识别(1)商品分类码是所有编码中最重要的编码。

(2)商品销售识别码包括条形码、代用码、店内码、联销码等。

(3)辅助识别码既包括地区代码、部门代码、仓库代码、库存批次代码、凭证编码、报表编码和操作权限代码,也包括供应链中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代码。

按符号类型划分(1)数字型代码。

数字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阿拉伯数字表示编码对象(商品)的代码。

(2)字母型代码。

字母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字母来表示编码对象信息的商品代码。

按英文字母顺序对商品进行编码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大类、用小写字母表示其他类目。

(3)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

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是由数字和字母混合组成的商品代码。

(4)条形码。

条形码是将表示一定信息的字符代码转化成一组黑白(或彩色)相间、粗细不同的平行线条,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而成的特殊图形符号。

3. 按商品标准的表达形式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按商品标准的约束程度不同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商品标准的成熟程度不同分为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按商品标准的保密程度分为公开标准和内部标准第3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一、选择题1.C2.A3.D二、判断题1.X2.√3.√4.X三、简答题1.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色、香、味、形2. 影响商品质量的内部因素:1.原材料;2.生产工艺;影响商品质量的外部因素:1.流通过程;2.使用过程3.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3)形象化第4章商品包装一、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X2.X3.√4.X三、简答题1. 商品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以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的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1)、保护商品(2)、便于流通(3)、促进销售(4)、方便消费(5)、提高商品价值,促进使用价值的实现2. 1、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1)运输包装(2)销售包装。

2、按包装材料分类3、按包装技术方法分类运输包装通常是把若干商品包装件或散装商品通过一定技法和特制盛装器具组合成较大搬运单位,进行整体装卸、运输。

;销售包装直接与内装商品接触,随同商品一起销售给顾客。

为了促进销售,通常对此类包装的造型和装潢要求较高。

3. 纸和纸板、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竹木、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缓冲材料涂料、黏合剂、油墨、衬垫材料、填充材料和捆扎材料等纸和纸板特点:(1)具有适宜的强度、耐冲击性和耐摩擦性。

(2)容易达到卫生要求,无毒、无异味。

(3)具有优良的成形性和折叠性,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包装生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4)具有最佳的可印刷性,便于介绍和美化商品(5)价格较低且重量轻,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6)用后易于处理,可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不会污染环境并节约资源。

包装用塑料特点:1)物理机械性能优良,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抗拉、抗压、抗震、耐磨、耐折叠、防潮、防水,并能阻隔气体等。

2)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油脂、耐化学药剂和耐腐蚀等。

3)比重较小,是玻璃比重的1/2,是钢铁比重的1/5,属于轻质材料。

4)加工成形工艺简单,成形方法多种多样,适于制造各种包装容器。

5)适合采用各种包装新技术,如真空技术、充气技术、拉伸技术、收缩技术、贴体技术和复合技术等。

6)表面光泽,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可印刷性和装饰性,为包装装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7)生产耗能少,成本低廉,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包装用金属材料特点:1)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牢固结实、耐碰撞、不破碎、能有效保护内装物品,降低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商品损坏率。

2)密封性能优良,阻隔性好、不透气、防潮、耐光,用于食品包装(罐藏)能达到中长期保存的目的。

3)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易于工业机械加工成型。

4)金属表面有特殊的光泽,易于进行涂饰和印刷,可获得良好的装潢效果。

5)易于回收再利用,降低经济成本,不污染环境。

4.(1)一般包装技法(2)缓冲包装技法(3)防潮包装技法(4)防锈包装技法(5)防腐包装技法(6)集合包装5.(1)贴体包装技法(2)泡罩包装技法(3)收缩包装技法(4)拉伸包装技法(5)真空包装技法(6)充气包装技法(7)吸氧剂包装技法第5章商品检验一、选择题1.B2.A3.C4.B二、判断题1.√2.X三、简答题1. 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包装、安全及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意义:1.商检工作是使国际贸易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即商品检验是进出口货物交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它是一个国家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民健康、保护动物、植物和环境而采取的技术法规和行政措施。

3.为了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该法规定,我国商检机构和国家商检部门应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凡未经检验的进口商品,不准销售、使用;凡未经检验合格的商品不准出口。

2. ①商品包装检验②商品各项功能的调试③理化鉴别方法的应用(1)检测重量、尺寸、宽度、体积和比重等基本物理量(2)检验强度、耐用、耐温、收缩和褪色等性能(3)燃烧法④委托社会有关机构的检验⑤进货检验中的索证工作及标志检验3. (1)感官检验的优点:不需要仪器,简便易行,快速灵活,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目前还不能用仪器定量评价其感官指标的商品和不具备昂贵、复杂仪器检验的企业、部门和消费者感官检验的缺点:它受鉴定人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检验结果常常有主观片面性,也得不到明确的数据,更不能分析商品的内在质量,但它仍具有不可代替性,如纺织品的疵点、起毛、勾丝等各种日用工业品的外观特征和缺陷等,其感官质量指标对评价这些商品质量意义重大。

(2)理化检验法的优缺点:理化检验法既可对商品进行定性分析,又可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其结果比感官检验法精确而客观,它不受检验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结果可用具体数值表示,能深入分析商品的内在质量。

但是,理化检验法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成本较高;检验时,往往需要破坏一定数量的商品,费用较大;检验时间较长;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对于某些商品的某些感官指标,如色、香、味的检验还是无能为力的。

4. 抽样是根据合同或标准所确定的方案,从被检批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用于检验的单位商品的过程,又称取样或拣样。

被检批商品应为同一来源、同质的商品,通常以一个订货合同为一批,若同批质量差异较大或订货量很大或连续交货,也可分为若干批。

组成被检批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商品,其划分形式有自然划分和按抽检需要人工划分两种,如单个(台或件)商品、一对(双)商品、一组(套、袋、桶、箱、垛、车、船等)商品、一定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商品等。

被检批商品中所包含的单位商品的总数,称做批量,用N表示。

批量大小应由商品特点和生产、流通条件决定。

体积小、质量稳定的,批量可大些;反之,批量可小些。

根据抽样检验要求,批量不宜太小或太大。

太小则检验量大、费用高,失去抽样检验的优越性;太大,一是使不同来源、不同质量的商品混淆,二是若因不合格拒收,则再进行全数检验或返工或退货的工作量大,造成供货方损失增加,三是还会给抽样带来困难。

由被检批中抽取用于检验的单位商品(即样品)的全体,称为样本。

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商品数量称为样本大小或样本量,通常用n表示。

(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随机抽样(3)系统随机抽样5. 感官检验可以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

6. 商品根据其质量的优劣程度可以分为若干个等级。

中国国家标准GB/T 12707对商品的分级工作有指导性的规定,各行业往往根据商品特点的不同规定了行业内商品分级的具体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