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现代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一、填空题1. 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最早是在西欧的英国启动的。
2. 按照现代化变革因素的来源,可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类型。
3.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4.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一体化目标由低向高可将其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形式。
6. 关贸总协定是世界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准国际贸易体系,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调节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7. 2001年11月,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同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8.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给知识经济以明确的定义。
9.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出现将引起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经济结构、管理理论、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10.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和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变成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以及隐藏在高新技术背后的知识创新和有用信息的及时获取。
11.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全面启动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它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使用系统等,是一个由和上述创新系统相联系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选择题1.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A. 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B. 立宪运动 D.辛亥革命2. 确定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奠定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地位的是(B)A.马歇尔计划B.主权国家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巴黎统筹委员会3.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载体和组织者是(D)A.国际贸易组织B.主权国家C. 地区经济集团组织D.跨国公司4. 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C)A.东南亚国家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D. 欧洲联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 不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职能的是(C)A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原则B 组织多边贸易谈判C决定跨国公司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D 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三、名词解释1.内源的现代化:P248内源的现代化主要是由自身社会发展的创新因素,导致了自发的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社会变革,经过漫长的社会变革道路,使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
2.外源的现代化.:P248外源的现代化变革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诱因,由于受外部的冲击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从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改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促使其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
3.雷顿森林体系:P253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这种双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就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世界货币体系,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它也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影响其他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4.经济全球化P256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它使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使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迅速扩展,从而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促使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的一体化。
5.区域经济一体化P261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特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签定协定和条约或通过组建一定的经济合作组织,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生产分工的最优化,直至达成各国或各地区经济政策及经济体制上的一定程度的统一。
6.知识经济P269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1什么是三次现代化的浪潮?P245答: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几三次现代化的浪潮。
(1)第一次现代化的浪潮始于18实际后期直至19世纪中叶,是一次从英国向西欧扩散的工业化进程。
(2)第二次现代化的浪潮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直至20世纪初。
工业化和现代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成就后向周边及世界传播。
(3)第三次现代化的浪潮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至今,它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步,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真正出现全球性的社会大变革。
2. 简要叙述我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经历。
P250答:以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那么,迄今为止,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0- 1911年,即清王朝最后50年中统治者为挽救其衰亡命运所作的现代化努力。
第二阶段,从1912-1949年,即中国进入共和时代后,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实现现代化的努力。
第三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即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努力。
’3.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是什么?P252答: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随着意识形态矛盾的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此后,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和西欧日本经济地位的上升,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随着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而解体,第三世界经济力量在此间崛起,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形成。
1.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P261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进程,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建立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的基础上。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从矛盾的一面看,区域经济集团是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仍带有浓厚的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
因此,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和冲突的一面。
从相互促进的一面看,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上全球化的一个阶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
但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2.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65答: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有(1)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2)组织多边贸易谈判;(3)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是:(1)非歧视原则,(2)市场开放原则,(3)公平贸易原则,(4)权利和义务平衡原则。
3. 如何认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P269答:知识经济又被称为“新经济”,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些传统的、旧的经济形态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一、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型经济。
第二、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
第三、知识经济是——种智力支撑型经济。
第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型经济。
五、论述题1. 为什么说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现代化?(略)2.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答: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它使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使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迅速扩展,从而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促使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的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进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有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异的消极效应;既提供了利用外资、技术和世界市场,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提高自己工业化水平的机遇,又使自己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别人手中,当国际贸易或金融市场出现风吹草动的时候,就可能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危机。
因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场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有陷入困境的可能,而发达国家最终也将难逃其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衰退,并波及到发达国家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明证。
因此,2001年10月,江泽民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经济全球化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指出:“发达成员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责任帮助发展中成员尽快走出困境。
这样也有助于发达成员实现持续发展。
……只有使国际社会的广大成员都受益,经济全球化才能顺利地推进,世界经济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3. 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答:加入WTO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动将本国经济发展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大举措。
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7%以上,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左右的速度。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大缩小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许多重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跃至世界前10位,外汇储备居于世界第二位,并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输入国,可见,中国以经济贸易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而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并且具有12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这对于那些缺乏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外国商人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如果没有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参加,将是一个不完整的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加入,国际市场也将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
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世界贸易组织。
邓小平曾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