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健康教育案例
沈家营中学:张小倩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青春期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青春期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活动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性教育内容则是以客观的态度,告诉青少年必须掌握的科学性知识,能使他们理智地知道应该怎样来对待自己的性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再进行教育、纠正就非常困难、已受损害的身心健康再要恢复就需要花出许多倍的力量。
青春发育是人生必经之途,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渴求和对异性向往是自然的。
2.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开放,性观念的开放和一些媒体对"性"的商业化炒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成熟期普遍提前,再加上他们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模仿力又极强,但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因此就很容易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面对这种情况,对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应该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
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活动目标设计
1.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健康概念;
2.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
4.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5.通过调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初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四.活动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1.在教学中,要结合生物科学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在生理上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第一性征,也就是各自的生殖系统知识。
先选用挂图让学生对照书上图了解这些器官的位置、名称、然后用更直观的模型让学生来观察,可以找几名学生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解,哪儿不准确再加以更正。
让学生对男女的生殖系统有个初步认识。
关于少男少女的第二性征,这更是个不能忽视的话题,将女孩的月经和男孩的遗精现象详细地做解释,比如,女孩的月经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时候会排卵,男孩遗精或梦精的道理。
关于女孩经期卫生知识在教材上介绍的很少,对此知识做进一步的补充,使女生有了细致的了解。
对于男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遗精问题上,告诉他们:“不要害怕,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你走向成熟的一个开始,这标志着你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
”从而消除他们因无知而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2.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
男女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将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同伴交往和异性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社会性已逐渐发展,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步入青春期后,中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有能倾诉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朋友。
于是逐渐将热情的重心从父母移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开始重视同伴交往。
引导他们广泛地结交朋友,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并且男女同学在交往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热情,要做到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要讲究礼貌,尊重他人,双方都要把情感把握在朋友友谊的范围之内。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学生安全地渡过青春期这一危险阶段。
3.带动家长积极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健康的渡过青春期。
让家长也能了解中学生同伴交往的规律与特点,认真有序地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提高他们同伴交往的能力。
这样对中学生的社会化成熟发展有着积
极的意义。
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的人际关系观念,关怀中学生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心理发展轨迹,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关系。
4.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研究内容:(1).调查本校学生的家长,从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在本乡镇的普及情况。
(2).调查本乡教师了解本乡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3).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中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4).调查本校学生存在哪些不良心理,及产生的原因。
5.查阅报刊杂志,或身边的实例,阐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展示阶段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随着身体发育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情绪和心理的变化,极容易出现早恋问题,甚至有可能发生性行为。
所以针对“学生早恋”这一问题,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各抒己见:
a:“如果中学生早恋了,精力肯定会转移,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下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快就会落下,一落千丈。
回家还要挨父母的骂,甚至会挨揍,所以,我觉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
b:“初中生早恋,不但会耽误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对方,不光是自己的成绩落下,他人的学业也会荒废,一旦早恋,至少耽误两个人。
”
c:“早恋的初中生,心理压力一定会很大,既害怕被周围同学发现了,更怕被老师发现了,所以每天都在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中度过,多痛苦啊!”
d:“父母辛辛苦苦的赚钱是供我们读书的,并不是让我们早恋的。
”
教师:“初中生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性机能开启的阶段,一旦发生早恋,不光是影响学习成绩,而且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很有可能发生性行为,少女的性行为意味着要做一个母亲,少男的性行为意味着要做一个父亲。
事实上,中学生承担不了这些义务和责任。
这样一来,学业荒废,前途断送,何谈未来。
”
我又作了进一步引导:“我们都知道不该早恋,可是有的同学或许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那么这些同学应该如何避免发生早恋。
从而与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呢?”
e:“我们应该做到自尊自爱,并且应该互相尊重,语言文明。
”
f:“一个班级,如果学习风气浓厚,文体科技活动丰富,那么,大家都会把精力集中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上,也就没时间去早恋了。
”
g:“我认为男女生在一起并不一定是早恋,男女生之间也可以建立真正的友谊。
”
h:“我同意g的看法,而且男女同学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在男女如何交往上我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并简单做了总结:“异性间的交往有别于同性,尤其交往的时间,地点,方式上要把握好尺度,避免引起旁人的误解,将双方的交往限制在同学式的友谊水平。
再有,就是同学们刚才说的,要用心学习,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加一些文体科技活动,树立远大的志向,使你的注意力迁移到成长方向上去。
14岁正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要舍得丢弃才会成功。
14岁应做的事到24岁再做太迟了;而24岁才可以做的事14岁做又太早了。
所以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讨论,能够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交往,建立真正的友谊。
”……
五、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了解自己和异性的生理发育特点,增强性别意识,正确看待自己和异性,清除神秘感和对性的好奇心。
在后来这段时间,我私下里了解了班里的情况,男女同学能够互相帮助,正常交往,而且班里的学习气氛更浓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男女搭配两人一组来共同完成一个实验,再有,在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都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在课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习工作,都可以为异性同学交往搭设平台,促进学生间纯真友谊的发展,也使异性友谊之花开得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