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税务与会计,历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纳税业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计算应缴税款,进行税款结算,以及反映和监督纳税业务的进展情况,是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反过来,正确计算税额,及时征课税款,一点也离不开会计账簿记录的信息,会计工作成为税收工作的基础。
税务与会计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导致了一个具有自己独立的目标。
独立的对象、独立的职能、独立的理论结构和方法体系的会计学分支的诞生,这就是税务会计(Tax Accounting)。
回顾税务会计的历史,有助于把握税务会计的现在和未来。
一、政府会计不能产生税务会计众所周知,会计的历史长于税收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便产生了会计的雏形。
最初,这一工作作为生产过程的附带职能,由生产者在劳动中劳动之后完成,到了印度氏族公社阶段,人类开始有了脱离生产劳动而单司会计之职的簿记员。
而税收的产生却相对较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十分熟悉它了”,税收是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职能。
它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即国家的产生。
国家出现以后,客观上产生维持国家政权生存、巩固及发展的物质需要,国家代表着行使社会管理权力的意志。
为了满足政权机构的需要和满足社会公共支出的需要,国家完全可以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征收财物,而社会剩余财产的出现和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恰恰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土壤。
无此条件。
便不会产生国家;没有国家,也就不会产生税收,但是只强调国家产生。
但若全社会的贩产均属国家所有,或全社会的产品均可由国家直接使用,也无需采取税收形式进行全社会财产的分配。
只有在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地方。
不同领域还存在不属于国家所能直接支配的产品,而国家还需要集中其一部分时,才有必要以税收的方式对不同所有者的财产进行必然的“侵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税收的雏形约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出现。
据《尚书》记载:“禹别九州,随山凌川.仕士作贡”。
贡是最早的税收形式。
到了商代,国家实行井田制,贡法演变为助法。
助法的核心内容是“借’八家农户的“力”共同耕种公田,以公田的收获归国家所有,实际是一种徭役税的形式。
到了周代,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周人百亩而彻”。
彻法以农户耕地的十分之一收获量缴国家。
是按土地数量课征的实物税。
贡、助、彻、徭、役、租、赋、捐等,都是税的曾用名。
我国税收的成熟形式始于三千年前的周代晚期,当时,伴随着市镇的出现,商业、手工业从农牧业中逐渐分离出来,像《礼记》中所讲的“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的状况难以为继了。
国家开始征收“山泽之赋”。
“关市之赋”。
首先,对山货、水产、煮盐及过关人市的商品贸易者征税;其次,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制度,使公田与私田均“履亩十取一也”。
这显然表明了我国商品税和土地税制度开始走向成熟。
至此,各朝代便开始设置专职机构及人员来核算和监督国家的财政收支。
在这以后的二千多年历史中,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税收经历了由简单型征税阶段,到专制型征税阶段和立宪型征税阶段的“三部曲”。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制度还很不完善,国家征税尚无法律程序批准,只要得到贵族、僧侣、帮会等方面的承认和支持便可征税。
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给税收制度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专制色彩,国家征税既无法律程序的约束,也不再需要取得社会力量的承认,横征暴敛,“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正是对这时的写照。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因而国家征税都必须经过规定的立法程序,在完成必需的立法手续之后方可付诸实施。
正是为了从物资上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历代政府均设官职专门管理财政收支。
周朝,设“司会”以考“日成”。
“月成”及“岁成”;下设“职内”掌管赋税收入,“职岁”掌管财物支出,“职币”掌管财政结余,“司书”掌管会计簿。
汉朝,设大司农官职掌管财政。
唐朝,户部掌管赋税,下设计史、会史。
宋朝,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负责国家财政收支。
后于1047年中书省设付司,记“会计录”,专门核算赋税及钱粮的收支。
结余情况。
宋朝是以“四柱清册”为代表的中式官厅会计发展的顶峰时期。
以后的元、明、清代税收与会计问的联系没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时期,这种联系表现为政府会计的一个方面,被归入特种公务的会计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这类会计业务由政府的税务机关执行,成为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并就此部分会计职能而言,称为“税收会计”。
考察其他国家古代税收的历史,不论时间长短,也大致与我国相似,不外乎是国家凭借皇权的力量或宗教的力量实行税收。
但是,目前相当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直接以社会收人为来源征收所得税为主,以其他间接税为辅的税收制度。
从各国税收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其国家税收的显著特征都是专制的,无民主可言的,以言代法的。
征多少税,什么时候征。
对谁征,全凭当权者的一句话,君无戏言,王者为法。
这时的税收法制明显地表现为单方向指向,即国家拥有绝对的征税权力,而臣民则负有绝对的纳税义务。
国家征多少,纳税人就得缴多少,没有商讨的余地!记账和算账都是征税人的事情,无须纳税人操心。
因为税法赋予的权力和义务是单方向的,这一条件决定了社会生活只需要税收会计,不需要税务会计。
因此,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下不会产生税务会计。
所以,不论是古代的官厅会计,或是近代的政府会计,还是现代的预算会计,都不会产生税务会计。
即便是它们之中包含的核算税收活动的内容也不是税务会计。
二、企业会计孕育着税务会计翻开人类社会的近代历史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是比封建和奴隶制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创造的主产力推动了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为企业会计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资本的积累与积聚,商品经济日渐发达。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商企业越发展越多。
会计理论与方法也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越来越丰富,会计在复式记账的农庄和钱庄会计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
这时的商品生产者已完全不同于产品经济条件下的自给自足的农民,他已是受商品经济基本规律支配的人格化的资本,商品生产者自觉地利用会计的职能去反映。
监督自己的收支,控制企业的经济效果朝着有利的方向进展。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速了企业会计的发展:企业会计不同于官厅会计或政府会计,它是以独立经济实体为执行主体,用会计的一系列专门方法来反映。
监督企业含税务活动在内的经济活动,为企业外部的财务利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
这种企业会计就是企业财务会计。
由此,这时,企业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必然作为一项支出在企业会计账簿中核算。
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税务的会计处理(Accountjng for Taxation)。
税务活动对企业而言,主要是纳税,它不同于对政府而言的税收。
尤其是现代企业的纳税,更不同于古代臣民的纳贡,它是依据国家立法程序颁布的税法规则正确计算出应纳税额并申报纳税的。
税收,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是财富分配,但从企业微观看是费用支出。
企业的收益计量需要一定期间的收支配比。
因此,企业纳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成为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税务的会计处理还不能算作税务会计,充其量也只是孕育在企业会母体中的税务会计胚胎。
因为如果一个国家征收税金十分简单,以致不需要进行账目的调整,可以直接依据会计的记录计算税额,那么也就不需要建立税务会计。
其税务活动完全可以由企业财务会计来承担。
以美国为例,从美国建国到20世纪初,由于财政收入以关税和交易税为主,计税的依据同会计信息关系不大,当然不会有税务会计的观念。
后来,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开征,使损益计算显得比以往重要起来。
但是,当时的美国税收法规由于不顾会计惯例的要求,曾经造成损益计算不实,甚至于出现了“纯所得应税额有时大大超过所得纯利润数”的现象。
征收所得税忽视财务会计的方法,激起了会计职业界的反对。
所以,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6项修正案”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案,规定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必须以会计记录为基础,从而把会计业务和税务活动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了。
“当时,执业会计师所面临的问题是,要帮助成千上万过去从未认识到编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而现在刚刚开始应用统计观念分析整个经营活动的企业家们编制纳税申报单。
这一义务使会计人员有机会显示出在其他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经过会计师、律师和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1918年联邦税法第一次规定了以企业会计为基础,确立了纳税准则,明确了收入、费用及利润都应该“依据记账时通用的会计方法”计算。
之所以会产生会计作用于税收的状况,是因为1918年以前,会计技术先进于当时的税法,而且税法对会计惯例的依存关系为大家所承认、税收借用会计技术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
但是,也应看到税法对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早期的工商企业中,人们关心的是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那时的收益计量采用的是资产期末存量减期初存量的观念,资产存量也仅限于实地盘存制方法,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利润的概念极不规范。
而税法对会计方法的承认迅速地促进了会计重心的转移,不但使收益计量的观念向着收入减费用和利得减损失转变,而且提高了通常会计概念的规范化和会计方法的连贯性。
税务会计在企业会计母体中的孕育,就像管理会计孕育于成本会计中一样,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期持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税法目标与企业目标认识的深化,以及市场的完善和相应法律的健全,税务会计出现了独立的倾向。
三、税务会计独立的内在因素税务会计从企业会计中独立出来,形成会计分支。
这一独立过程是有着内在的深刻原因的。
1、所得税的征收增加了会计计税工作的难度和广度当今各国税法中最具代表性、占主体地位和纳税计算最复杂的税种是所得税。
可以说,正是所得税在世界各国的普遍推行,才使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税务会计伴随着所得税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实行,得到了建立和发展。
所得税最早形成于英国。
1799年英国为支持英对拿破仑战争的财政供给而首创了这一税种,战后1802年停征,后又重新征收,并经1842年正式立法,成为一项永久性的英国国家税收。
在我国,所得税法虽然最早出自于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但仅是昙花一现,并未能真正实施。
后来在1943年,国民党政府正式开征所得税,形成了包括土地税、货物税、盐税、关税及各种地方税在内的税制体系,才实现了从封建税制向近代资本主义税制的过渡。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新税制的实施,停止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人们对所得税会计的研究也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