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街道领导干部包村制度

街道领导干部包村制度

**街道领导干部包村制度
为加强对村级工作的指导,推动村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推动我街道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街道党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全面加强对各社区各村的领导包靠,具体如下。

一、组织领导
重新调整包村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包村领导为成员。

下设办公室,由党务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思路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落实村级管理制度,提高村班子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为重点,通过对村工作的指导、推动,促进村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以村的稳定促进全街的和谐发展。

三、工作职责
1、政策指导。

加强对村工作的政策指导,保证村各项工作符合现行的政策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规定。

2、程序把关。

按照村民自治的相关程序,指导村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村级各项决策和管理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运行。

出席“两委”联席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户代表会议,对会议的内容、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进行把关。

3、工作推动。

指导村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保证
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高标准落到实处,协助做好群众工作,保证村级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的实施。

4、协调沟通。

一是协调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等组织之间的关系,维护“两委”班子团结,使各个组织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是协调村级组织和办事处机关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帮助村里解决实际问题。

5、完成党委办事处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当前政策和党委、办事处中心工作任务,尤其要加强对村级管理各项制度、村民自治章程等内容的学习,做到内容清楚,指导到位。

2、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和村干部搞好联系,帮助村协调解决问题,把党委、办事处部署传达到村,把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声音反馈到党委、办事处。

3、对所联系村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决策程序情况及干群关系,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化解,指导村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疑难问题;对个别重大问题特别是经过努力村级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街道主要领导汇报,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4、积极参加涉及村级重大事项的会议。

对村工作指导不包办、参与不越权,做到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保证村级管理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2
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分层座谈,了解村各个层面的思想动态,时刻掌握全村情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处理。

3、群众诉求接访导访制度
包村领导要将便民联系卡张贴到村务公开栏,便于群众联系。

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动态,特别要注意收集各村中可能演变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党委、办事处决策部署、化解矛盾、处置事件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基层一线信息;在做好信息直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说服劝导、协调疏导和陪同向导,接待、介入信访问题的沟通协调,努力减少盲目上访和无序上访现象,最大限度地在村内解决群众诉求。

4、定期座谈走访制度
要求包村领导每月至少和村街主要干部座谈3-4次,了解村内班子团结情况,村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村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等。

同时,要通过座谈,使他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尤其是对“两委”班子不协调的村,要集中精力,努力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5、责任追究制度
包村领导每周都要及时把村情况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反馈,由党政办对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后,报送主要领导。

如果各村矛盾和问题因为工作不到位或没有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导致矛盾扩大或激化,从源头查起,追究相关责任。

附:**街道领导干部包村联系表
2011年11月2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