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年的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应如何走下去

30年的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应如何走下去

30年的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应如何走下去?作者:叶桂成干部包村制度是我们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中,形成的一种工作制度。

包村干部也是在这一制度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特谓。

他们上联党委、政府,代表党和政府在基层形象,下联广大人民群众,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包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政策、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我县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来,乡镇推动工作的方法方式主要是“干部包村、领导联片”,这种工作模式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中途有乡镇曾组建工作组力图改变这种方式,但仍还没有撤掉包村干部。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深入变化,乡镇纷纷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乡镇包村干部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几年来,乡镇包村干部是怎样进行包村工作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我们调查后认为:乡镇包村干部应该顺应时局变化,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努力改变工作方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好农村服务上来。

现状:原有的包村制度与形势的差距众所周知,农业两税没有取消之前的20多年间,乡镇包村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征收税款,经济建设任务不多,他们为了限时完成清缴任务,同村干部一道数天到东山、跑西山,乡镇对他们的考核也主要是考核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虽然几多辛劳,但仍忘我工作。

农业两税取消之后到现在,乡镇仍然采取的是一个干部包一个村,一个领导联一个片,年初,乡镇党委、政府结合干部本人意愿、村“两委”意见,确定包村干部人选,一经确定下来,这个村全年的工作任务便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捆绑一起承担,包村干部便是该村的一员了,按照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包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应该是为群众提供农业生产服务,解决村上群众困难,帮助该村发展经济,但经过调查,部分村事实上并不尽相同,约占40%左右包村干部只起了个“传话筒、代言人”作用,上级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到乡镇后,乡镇党委、政府只好安排部署给他们,而他们回村后不是同村干部商量落实办法与解决措施,到农户中宣传动员,而是一股脑儿的交给村干部,安排给村干部去落实,在这个过程里,村干部没有拒绝的理由,如果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之间关系融洽,村干部责任心强,则乡镇安排部署的任务很快落实,凡之,这些任务则被落空。

包村干部把任务交出之后,余下的时间则属于自己的,要么在村干部家中休息,要么办自己的事,很少到农户中指导生产,这期间乡镇领导他们在村上落实工作,村干部还以为他们到了乡镇,包村干部真正处在“真空地带”。

另外一种情况是联片领导充当了包村干部的角色,中厂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反映:联片领导有时不如连包村干部,因为党委、政府安排给他们事,他们要么不会做、要么不愿做,这些事情只有落到联片领导身上,联片领导白天在村上落实工作,晚上还要写材料,满肚苦衷说不出。

同时在调查时,边远村组的农户有50%左右没有见过包村干部,村干部一年也只能见到一两次。

包村干部的工作到底如何?通过调查了解,全县除开高速路经过的村、有烤烟的村及重点项目建设村,这些包村干部工作相对紧张外,有的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整天与村上工作撕磨在一起,而边远一些村的包村干部工作仍相对轻松。

同时,我们还听说到由于包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农业生产技术不高,群众对包村干部是有看法的,今年春季有一户养蚕大户由于小蚕僵了很多,几次跑到村委会找包村干部始终未人,无赖小蚕死了大半。

有的虽然找到了人,但包村干部苦于技能所限,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对策,仍是无济于事。

还有包村干部权力过大,实行“霸王包村”,村上事务由他说了算,农村低保、救灾救济等款物想给谁就给谁,想给多就给多,不给就不给,凡正群众也不知道具体政策。

这就暴露出了当前乡镇干部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农业技术干部不多,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升。

经过调查走访,乡镇包村干部的工作处所不是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多数时间呆在村干部或是村委会办公室中,有村级服务中心的则呆在服务中心,乡镇对他们的监管的办法是年初任务夯死,年终考核兑现,期间乡镇主要领导则到村上抽查、了解,然而由于乡镇领导事务多,又有多少时间到村上,因此对包村干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观点:干部包村制度能否取代屈指算来干部包村制度,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这种制度现在到底能不能改变或是创新?2004年,我县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后,将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在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中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干部将围绕这两项开展工作,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扒、茅坪、仓上等乡镇前几年将全镇干部组成产业建设组、项目工作组、计划生育工作组、社会事业工作组等进行工作落实,通过工作组来取代包村干部的职能,经过实践运行,这种办法对于阶段集中性的工作可以进行突破,而对于长期的群众工作却不利,主要原因是工作组在这个村集中一段时间后又到那个时搞一段时间,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对接与群众的办事,同时,如果群众到这些站所办事却很少找到经办人员,但计划生育工作组可以长搞下去。

去年,中厂镇实行的9个站所办包村,乡镇只考核各个站所办工作情况,包村人选由站所办负责人确定,这种形式虽然有一定创新,但干部包村这种模式仍然没有变化。

能否转换干部包村制度,中厂镇顺利村支书陈新江反映:“从目前形势来说,干部包村的使命已经完成,村上的任务主要通过联片领导来协调解决,年龄在35岁以上的包村干部,基本不指望什么,虽然包村干部只起个传话筒作用,但目前干部人事体制决定,跑腿的还只有让他跑”。

大部分村干部认为:目前,随着农村经济工作重点的转移,农村工作不像当年搞黄姜那样铺天盖地,群众具体事务随着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健全后可到服务中心办理,包村干部的工作任务较以前轻松多了,如果乡镇派来的干部工作能力一般,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村上可以不要,但是对于憝悉农村农业工作,有一定技能知识的干部群众还是欢迎的。

多数乡镇领导认为:目前,乡镇继续实行干部包村这一制度,主要是因为上级下达的任务好落实,对干部有管头,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如果抽回包村干部,部分干部将没有太多事情,加上部分村干部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工作任务如果完全交给村干部去落实,乡镇没有把握,今后,随着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健全,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能力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干部包村制度可以逐步取代,但要强化乡镇各关服务站的功能与作用。

那么乡镇各服务站的情况又是怎样?乡镇站所的设置与乡镇干部的技能又是如何?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曾经于2005年期间恢复的林业站,现在有其名无其实,有的人员调走,有的迫于整体考虑,干部调作他用,农业技术干部太少,现在乡镇学蚕桑、畜牧的不足20人,分配的年轻大学生,有的连群众都不会开,只能安排在办公室,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干部,成了“万斤油”,说不靖、扯不直,乡镇综合服务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看来,干部包村这一制度目前还只能维持现状,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要调动其积极性,转变其工作职能。

对策:这一制度要不断完善改进目前,虽说乡镇干部不像以前工作那样紧张了,但乡镇作为基层政权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全县100多个部门及单位到乡镇就有100多件具体事情,就些都需要包村干部一件一件的办,如何把这些工作创造性的落实到群众中,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包村干部要切实围绕“服务”而开展。

1、科学合理的安排包村干部。

在目前情况下,“干部包村、领导包片”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方法还要坚持下去。

在具体实践中要选择农村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和一定技术的干部作为包村干部,农业服务站所最好不安排包村任务,对于有强硬村级班子的村,能够独立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可以不向其派驻包村干部,对于已经明确的包村干部,可以探索实行由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及当地群众三方监管的办法对其管理,乡镇党委、政府主要是对其安排任务、检查考核,村“两委”及当地群众主要是对在村上工作时间、工作绩效进行监督,不定期向乡镇反馈情况。

2、切实提高包村干部服务职能。

政工干部多,技能干部少是目前一个普遍现象。

由于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种植业、养殖业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的是大量的技术干部,乡镇包村干部要切实提高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技能,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服务技能。

诸如:对普通的畜牧常见病、防疫知识、圈舍建设,养蚕的基本知识,林果园的管理等方面要基本有个了解。

县直业务部门对包村干部要积极开展学习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

目前,农村工作主要还是以抓示范为主,乡镇包村干部可以办实体、抓示范的方法,搞好各类示范建设,带动群众发家致富。

宋家镇包村干部黑向明同志多年来既养猪又搞大棚香菇,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

建议县委、县政府要鼓励乡镇和农业干部办农业经济实体,部门能够支持的要给予支持。

3、多方调动起包村干部积极性。

造成乡镇包村干部目前现状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包村干部的积极性?第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诸如在仓上等烤烟大镇,镇党委、政府把烤烟产值和税收与包村干部的利益结合起来,提起税收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对包村干部的奖励,这样一来,发展面积多、种植质量好、上交税收多的村,包村干部的个人利益也就多,无形之中就调动了干部发展烤烟产业的积极性。

第二,要通过干部流动来提高积极性。

中厂镇顺利村支书陈新江建议,对工作不积极的干部,组织上可以调离到另外一个乡镇,为他们再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如果调离三次后,工作还是没有起色,说明确实是素质能力不行,这时可以采取组织措施。

第三,要多在基层一线中发现干部。

好多包村干部反映,他们一年四季在村上,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每到干部选拔作用或表彰奖励上很少有人想到他们,如果组织上能够记住他们这一群体,对工作突出的干部能得到组织上的关心照顾,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4、不断加强乡镇各服务站的建设。

目前,乡镇还习惯于“大兵团”的作战方式,人员集中使用,干部也比较喜欢,但是这样无形中削弱了乡镇农林等方面服务站所的人员和职能,针对目前乡镇农林站所等机构名存实亡的现象,建议要归位这些站所的人员与职能,干部不足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务员招录中要尽量予以考虑。

乡镇对这些服务站管理与考核主要以他们服务群众的情况,要给他们相应的职、权、责,切实调动他们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同时,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和农业技术干部多予关心。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才能把农村工作更好地推向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