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济青公司有关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精神,科学、有序、规范、法制化发展,不断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确保建设优质、安全、节约工程,又好又快地完成铁路建设施工任务,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遵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济青公司下发的标准化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现制定标准化场站建设实施方案。
2、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济青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结合项目部建设管理实际,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不断推进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艺流程为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为支撑手段,建立健全标注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标准化项目管理机构、现场配合机构和标准化工地建设,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
3、组织机构为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管理建设工作,成立标准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李锋(项目经理)副组长:李昌江(项目书记)赵敏聪(总工程师)张渤海(安全总监)张新禹(经营副经理)成员:侯宝俊(一分部经理)卢高峰(二分部经理)李春水(三分部经理)刘铭(梁场经理)宋拓(计合部部长)张军(试验室主任)李长源(工程部部长)各架子队队长、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班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安质部屈国鹏任办公室主任。
4、工作内容4.1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化项目部坚持“样板领路,全面创优;严格标准,过程控制;科学管理,有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以计划为龙头实施精细化管理”四大措施,保质量,促进度,制度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项目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了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出了“施工进度领先、安全质量受控、项目管理标准、信用评价争先、成本管理高效、项目团队和谐”的项目管理目标,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项目部从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运行稳定、体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4.2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各工点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生产条例》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的要求,尤其时高空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网、栏杆等安全设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等防护用品。
高空作业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人员上下作业必须设置安全爬梯,确保施工安全。
4.3场地场貌规范化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等临时房屋及生活区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并在竣工后及时拆除或清理;生活区和固定的生产场地(如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等)设置临时厕所垃圾箱,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各类物资材料分类堆码整齐,并进行标示,做到场地干净、整洁,规划布局合理。
4.3.1安全管理程序化项目部成立治安联防队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安全管理程序、高效。
4.3.2安全教育制度化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上级安全会议、安全文件精神,按照业主要求,每月按时召开两次安全会议,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坚持项目部每月、专职安全员每天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安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对重点工程的安全检查工作应加大力度和检查次数。
4.3.4现场管理标准化以“科学规划、规范整齐、环保达标、整体和谐”为原则,以生活设施、施工便道、现场标牌、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生产和生活用房、文明施工以及人员风貌的标准化为主线,从生产和生活用房分开建筑,场地合理布置和统一规划,现场标识标牌整齐清晰,设备、机具和材料固定存放,施工现场工完料清和垃圾杂物集中堆放处理,施工废水严禁乱排乱等方面对现场管理标准化的全面创建,全面达标标准进行明确。
要求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全面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
435工程管理信息化安质部科负责搭建信息发布、集成、反馈平台,运用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实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实现安全质量文件、安全质量会议精神的信息化发布。
5、标准化场站建设5.1拌和站建设5.1.1拌和站总体布置拌和站按照规划分为三个区:即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
5.1.1.1选址及建设规定1. 依据施工调查报告,拌和站的数量、位置和规模应根据合同、运输距离和工程条件、供应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拌和站建设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建站数量、规模、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场内道路布置、排水设施布置、水电设施设置及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等。
规划方案报子、分公司、监理、业主审批。
2. 场地选择应遵循永临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考虑原材料进场及混凝土运输等因素,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混凝土运输距离;尽量靠近电力线路,并且有足够容量的地带;拌和站周围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水源,且远离居民区;尽量少占农田、林地;应符合环保、水保等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3. 施工因条件限制(如长隧道、跨大江大河、长便道等)无法满足要求的,由项目部提出增设拌和站的具体方案,报上级公司、监理及业主审批后实施。
4. 拌和站必须配备足够的混凝土搅拌车和砼泵送车,同时根据拌和机的功率配备相应的备用发电机,确保施工高峰期进行混凝土不间断供应,满足混凝土高峰作业的需要。
5. 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拌和站生活区应同其他区隔离开。
各区场地均进行硬化处理,生活区的建设参考项目部生活区的建设。
6. 拌和站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7. 生产、生活营地的消防、安全设施应齐全到位,并做好临时雨水、污水排放以及垃圾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
工程交工后,应及时进行恢复驻地原貌(另有协议除外)。
8. 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应通过当地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9. 拌合站建成后,应经过驻地监理验收,形成正式的验收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5.1.2营地建设标准5.1.2.1 办公区1. 营地建设经济、合理、适用,其规模和标准应与工程规模、地理位置相匹配。
2. 拌和站办公区、生活区的建设参考项目部生活区的建设,必须结合企业形象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统筹考虑。
办公区室内、室外地坪进行硬化,室外场地进行适度美化和绿化。
办公设施配备规划整齐、标准统一。
办公室门口设置规格统一、视觉醒目的门牌。
3. 办公区内设置会议室及停车场,会议室以不低于20人会议的标准设置,停车场车位不少于6个。
4. 拌和站围墙、大门以及临时建筑(含办公、试验室)等营地周围设置围墙及开启方便的大门,围墙采用不低于2m的砖砌围墙或通透式围栏进行封闭,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
围墙应做到坚实、稳固、整洁、美观。
拌和站房屋采用拼装式活动房屋的,搭建不得超过二层,屋顶排水畅通;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周围有排水沟,保证不积水。
5. 办公区内设置资料管理室,各种资料定期分类归档、专人集中管理。
6. 拌和站试验室依据经理部试验室要求进行建设。
7. 业主或合同中对营地建设有统一规定的,服从业主或合同规定。
5.1.2.2生活区1. 生活区应设施齐全,包括员工宿舍、职工食堂、餐厅、锅炉房、浴室、娱乐室、厕所等,室内场地硬化、室外进行绿化。
2. 员工宿舍设施配备统一。
宿舍内有必要的生活空间,每间宿舍居住人员定员4人,依据项目部住宿标准建立。
3. 生活区内设置专门的洗衣房和集中的衣物晾晒场。
4. 职工食堂建设满足卫生标准要求。
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食堂有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
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大于1.5m,地面应做硬化和防滑处理。
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大于0.2m。
同时配备有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
餐厅满足对外接待需要。
5. 设置带围护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进行清理处理。
6. 厕所设置在相对隐蔽的位置,具备条件的设置成半冲水式厕所并定期进行打扫、清理和消毒处理。
5.123生产区1. 生产区集中拌合场、材料堆放场等场地硬化,各种材料堆放要分区并设置相应的隔离、防尘、防潮、防污染等措施。
2. 生产房屋米用砖混房屋时,屋架及屋面材料应统一标准。
3. 营地建设符合环保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
5.124拌合设备及基础1. 根据批准后方案进行配置。
拌合设备、蓄水池、锅炉房和粉罐等设施设备基础及规模必须按照厂家及设计方案要求实施。
2. 蓄水池一般存量达到100〜150方,存量为拌和站最大产能所需水量的50% 以上,蓄水池采用下埋式,露出地面约1〜1.5m (防止跌落),蓄水池顶部加盖进行封闭。
3. 拌和楼采用彩钢板全封闭,上下设梯步和扶手,拌和楼下料口距离地面满足罐车进出要求。
4. 使用散装水泥、矿粉的拌和站,要设水泥、矿粉储存罐,根据用量选定储罐容量,配合电脑自动输出。
5. 各类粉罐布置于搅拌机周围呈半圆状或圆弧状,粉罐大小和数量根据产能进行配置,粉罐大小150〜200t为宜,其直径、高度考虑倒运必须根据进出道路通行条件而定;粉罐必须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Q 2010的规范要安装求避雷设施。
6. 所有拌和站必须达到四仓式自动计量标准,粗集料按三种以上粒级(具体级配参照相关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采集和掺配。
7. 拌和站基础与罐体支架连接预埋件应按临时结构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评审通过,防止罐体产生过多不均匀沉降及风载造成的倾覆。
5.1.2.5场地处理1•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宜采用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站界应用砖砌围墙封闭,材料堆放区、拌和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
2. 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清光处理,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进行砼硬化处理。
3. 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5cm厚的C20砼进行砼硬化处理。
4. 大型作业区(如路面沥青拌和站)、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 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砼进行砼硬化处理。
5. 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6. 排水系统可分为集中排水和散放排水,其设计必须考虑场地地形、平面布局等因素,一般根据地形初步选定排水方向定向排水,总体由搅拌机的后部向前部出料位置排放,排水坡坡度一般不少于 1.5%。